1 / 142
文档名称:

【文学历史类】王羲之评传.pdf

格式:pdf   页数:142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DF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文学历史类】王羲之评传.pdf

上传人:中国课件站 2011/8/13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文学历史类】王羲之评传.pdf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后记
有关王羲之、王献之的文献材料大少,何况其中还存在很多疑窦,撰写
他们的呼传难度是不言而喻的。有位问志曾对我说:“写‘二王’的评传、
带有拓荒的性质⋯⋯”鉴于自己的学识能力,担当拓荒重任是超负荷的。几
年来我总是奋力笔耕,从不敢懈怠,但终不知收成如何,收获那怕是一颗一
粒,我想都是应该珍视的,因为其中不仅有我的什水,还有同仁的关切,长
者的劳动。
拙著在写作过程中曾得到东南大学王步高教授、南京艺术学院副教授、
书法家黄惇先生、南京大学出版社左健副编审的热情支持。余清逸教授、江
苏古籍出版社王春南编审在百忙中审读了整部书稿,悉心帮助,多有勖勉。
译林出版社王理行同志为本书的某些内容做了翻译工作。谨此一并致谢。
拓荒是一种尝试,委实不易,但决不意味可以原谅错误,故恭请方家、
读者赐教。
郭廉夫
年月日于南京
内容简介
王献之是与王羲之在艺术上难分上下、自树旗帜的书法家。他才高识远,
情驰神纵,其作品为历代书家字尚。
本书对传主生平、创作思想、书法艺术等作了深入研究,得出了一系列比较
客观、公允的结论。对于“二王”书法的比较以及他们的影响亦作了必要的
阐述。王羲之是我国历史上尽人皆知、唯一被誉为“书圣”的书法家。他书
法艺术的极高水平和巨大贡献,后泽一千多年。
本书在叙述王羲之一生行迹之后,对其政治思想、哲学观点、美学思想
等作了实事求是的评论,特别是作者在旁征他说的基础上,联系经学向玄学
转变的文化背景,深入细致地分析了王羲之的书法成就和书学理论,比较了
大王、小王书法的异同。对于有关的争论问题,本书汇于一章,存疑于正文
之末,便于读者参与思考、讨论。
王羲之评传
王羲之评传
一、生活的时代
王羲之的“人生长途”跨越了两个朝代,经历了西晋的灭亡和东晋的建
立这样的历史大动荡。
公元年司马炎逼魏元帝让位,自己当了皇帝,改国号为晋,史称西
晋。这位晋武帝登基之初,清廉、简朴,两年后,就迫使东吴孙皓投降,结
束三国鼎立局面,使全国得到了统一,然而好景不长,不久晋武帝开始花天
酒地,歌舞升平,热衷于享乐,宫中的美女就有一万余人。上行下效,他的
文武官员也奢侈***,草营人命。后将军王恺和散骑常侍石崇两人斗富,公
然把人命当儿戏。王恺请客吃饭时叫美女吹笛,吹错一个节拍立即处死。石
崇叫美女在席间劝酒,客人不喝酒,立即将美女杀死,百姓怨声载道,民不
聊生。
晋武帝很会玩弄权术,但太子司马衷却愚庸至极。有一次司马衷在华林
园听到一阵蛤蟆的叫声,问侍郎贾胤“此鸣者为官乎?为私呼”?问蛤蟆是
官的?还是私的?原来很精明的晋武帝,后来变得非常昏庸,在张泓等人的
欺骗下,竟让司马衷继承了皇位,史称惠帝。有一年四处灾荒,饿殍遍野,
这位白痴皇帝得知后竟说:这些老百姓没有粮食吃,力何不吃肉粥呢?这些
都是历史笑话。惠帝妃子贾南风是一个心狠手辣的女人,她与太医令程据、
洛阳小吏荒***共寝,臭名远扬,让这些人治理国家,情况可想而知。汝南上
亮、楚王玮、赵王伦、齐王冏、河间王顒、成都工颖、长沙王义和东海王越
等八王,为了中央统治权,你争我夺,长期混战。他们甚至勾结少数民族首
领,互相残杀,搞得生灵涂炭,百姓苦不堪言。惠帝当政十九年,公元
年被毒死。司马炽即位,这就是晋怀帝,他做了不到七年的皇帝,永嘉七年
(公元年)匈奴贵族刘曜攻破了洛阳,他就当了俘虏,天子之尊丧失殆
尽。后来他也被毒死,年仅三十岁。同年,十四岁的太子司马邺继位,这位
晋愍帝他的下场并不比他父亲好。经过“八王之乱”和“永嘉之乱”,整个
国家分崩离析,军队不堪一击,西晋王朝已摇摇欲坠。公元年愍帝在兵
临城下的形势下投降了刘曜。过了几天愍帝被解送到平阳,他见到了汉主刘
聪连忙下跪叩头,从此他成了刘聪的阶下囚。西晋传了四主、历时五十二年,
就灭亡了。司马邺在被俘期间受尽了凌辱,刘聪率百官打猎,司马邺手执长
乾为其开路。在宴会上为客人斟酒,雨天为客人撑伞,清洗杯盘,连刘聪上
厕所也叫这位昔日的皇上拿马桶盖,最后被迫喝药酒***身亡,结束了屈辱
的被俘生活。
愍帝死后,镇守在江南的琅邪王司马睿称帝,重建晋政权,改建邺为建
康,史称东晋。
东晋得以建立,其根本原因是由于中原伦陷,少数民族建立了政权,民
族矛盾成了主要矛盾。世家豪族辗转逃到南方,他们之间原有的矛盾转变为
次要矛盾。为了加强地主阶级的力量,他们需要建立他们自己的政权,以维
护他们共同的利益。
在建立东晋王朝时,王导起到了关键作用。早在西晋“八王之乱”时,
王导与司马睿“素相亲善”、“雅相器重,契同友挚”。①王导深知司马睿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