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79
文档名称:

后现代人大复印资料收集.doc

格式:doc   大小:2,105KB   页数:679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后现代人大复印资料收集.doc

上传人:changjinlai 2017/12/30 文件大小:2.06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后现代人大复印资料收集.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现代后现代论文集合(人大复印资料)
da/
女性主义与当代学术成果 2
在与当代思潮的对话中的发展马克思主义——论詹姆逊的美学思想-- 7
美的历程——李泽厚访谈录-- 15
随目迷五色的文艺思潮潜入当下历史-- 23
论文学的权威性 26
当代西方历史学的新进展 40
从“外部研究”到“文化批评”-- 56
电视文化的跨学科存在及其研究视角-- 59
20世纪中国西方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管窥 64
从“回到马克思”到国外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前沿 72
历史空白者的历史书写 86
后现代主义与美学的范式转换-- 93
《庭园里的女人》的意识形态话语分析--影视评介 100
海登·怀特的历史诗学:转义、话语、叙事-- 108
后现代主义文学在俄罗斯的命运-- 113
新历史主义的命名危机与方法论困惑-- 122
文学思潮功能论-- 127
西方文学中母亲杀婴母题和母性的重构HH陈蕾蕾-- 132
契合与分歧:《新历史主义与文化唯物论》HH赵国新-- 140
《圣经》的阐释与西方对待希伯来传统的态度HH刘意青-- 146
新世纪鲁迅研究综述HH姜振昌/王世炎/王寒-- 159
评赵玫的3部女性历史传记小说-- 177
新历史小说的“历史诗学”——以《花腔》为例-- 183
中国文学理论现代性转型的标志与维度HH童庆炳-- 191
新世纪西方文论展望:文化研究与生态批评-- 201
全球化背景下当代中国的文化建设和文论建设-- 211
卡夫卡与弗洛伊德----作者:曾艳兵 223
对“理论热”消退后美国文学研究的思考-- 235
“十七年文学”研究与“历史叙述”的重构-- 245
“重写文学史”的终结与中国现代文学研究转型-- 257
论贝克的布鲁斯本土理论-- 263
詹姆逊的文化转向与批评实践--基金项目: 270
契合与分歧:女性主义文论与后现代文化-- 280
论中国文学批评现代多维视角的确立-- 287
中西方大众文化辨析-- 294
“历史”背后——关于当代文学研究中的历史相关性问题-- 298
历史断裂与接轨之后:对当代文艺学的反思-- 306
生态批评研究考评-- 315
新俄国文论的走向概评——兼论文化诗学的基础构建-- 325
文学与审美意识形态——兼与童庆炳先生商榷-- 336
“以子之矛,攻子之盾”、解构主义和文学批评-- 347
论文化批评的批判性-- 359
文学理论的限度——读《解读东亚之写作》-- 368
新历史主义与解释学--基金项目 372
论哲学社会科学理论创新-- 385
文化环境与大学功利现象-- 398
美国多元文化语境与美学-- 402
实验史学:后现代主义在史学领域的诉求-- 409
论当代美国文学与文化研究之争-- 418
布鲁姆早期浪漫主义诗歌理论初探 424
哈罗德·布鲁姆教授访谈录-- 431
勒内·吉拉尔对文学的人类学批评 436
论21世纪大陆新武侠--基金项目 442
论中国当代文学的“第三次转型”-- 452
历史叙事与修辞——论海登·怀特的话语转义学-- 467
史与言——“当代小说十七年”纵论-- 481
文学史:作为想象的话语实践——对一种思路的清理 497
互文性理论的缘起与流变-- 506
不断走向现代形态的文学社会学 518
文学叙事与历史叙事比较的理论基点 523
“唯美”的叙述——苏童短篇小说论-- 528
2003年文学理论批评一瞥-- 545
自传叙事学-- 557
当代神学对文论研究的潜在价值-- 568
泰戈尔诗学与西方文论-- 577
后现代死了·现代性反思·当代性诉求 588
试论中国当代文论与西方文论的关系-- 593
“文学理论建设与批评实践”笔谈元理论的终结与批评的开始-- 598
海德格尔对当代美学本体的启示-- 603
后现代主义语境下的女性主义文学批评 609
后现代“文学性”消解的当代症候-- 616
后结构主义-- 632
2003年现代文学研究述评-- 643
理论的批评化——在走向批评理论中重构兴辞诗学-- 661

女性主义与当代学术成果
--李应志根据刘禾在第二届清华高级理论研讨班讲座整理
--作者:刘禾
【原文出处】:中华读书报【原刊地名】:京
【原刊期号】:20021113 【原刊页号】:(17)
【复印期号】:1 【分类号】:D423
【内容提要】:女性主义常常被误读和误解为仅仅是为改善男权社会中女性命运和处境的一种理论诉求,但实际上,改变女性命运只是女性主义的社会实践的目标之一。当代女性主义理论的发展的更为值得关注的一个重要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