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内容提要
内容描写东北抗日联军中一个小战士的战斗故事和成长过程。
书中的主人公小马倌姓江,爸爸叫鬼子抓走,妈妈也被踢死。小江当了小长
工,给地主放马牧羊,成天在山里跑,磨炼出了一身胆量和打野物的本领。后来,
小江不堪地主虐待,逃了出来,经过一番曲拆的过程,终于参加了抗日联军。
小江的机智勇敢,深受战士们喜爱,特别是他找野物的本领,为部队给养解
决了不少问题,大家亲热地叫他“江副官”。“江副官”和同志们一起活跃在雪
山密林间,出色地完成了许多战斗任务,但他那未经改造的野性子,又与部队的
纪律格格不入,以后经过部队同志和“大皮靴”叔叔的培养教育,以及战斗生活
的锻炼,小江逐渐成为优秀的抗联小战士。
书中生动地刻画了小江这一少年英雄的形象,值得小读者们学习,同时也能
帮助读者了解当时抗日联军的艰苦斗争。
小马倌和“大皮靴”叔叔
一
我们的小马倌,姓江,生长在东北农村,是雇农的儿子。他祖祖辈辈受
大地主的残酷剥削,真是房无一间,地无一垅,三天两头揭不开锅⋯⋯这都
不说。到了他爸爸妈妈那一辈,地主的剥削更残酷了,都说:扛活儿的“吃
的是猪狗饭,受的是牛马苦”,其实呀,地主家的猪狗比扛活儿的吃的好得
多,地主家的牛马比扛活儿的享福得多啊!猪狗还能吃得着粮食,牛马病了,
地主还着急地请兽医来给治;可是,扛活的呢?一年到头,吃糠咽菜,累病
了甭说地主给治,跟他支几个工钱自己去买点药都不行呀!
可是,就是这样的苦日子,也过不长!
日本鬼子到村里来抓“劳工”。地主、狗腿子、汉奸们一核计,就把江
大爷送去当“劳工”了。
江大娘哭着叫着,死拉住不放,一个日本鬼子骂了声“八格牙路!”一
脚就把江大娘踢出去老远。
地主哈哈地笑着向那些哭哭啼啼的家属们说:“哭什么呀?上鹤立岗背
煤,给你们挣金子回来,那还不好呀!”
鬼子汉奸们连打带骂,赶着那些“劳工”们出发了。
我们的小马倌,那时候才只有八岁,他也哭着喊着不叫鬼子把爸爸拉走。
可是,?⋯⋯他一直跟着爸爸出了村。
爸爸说:“好孩子!别哭!鬼子是兔子的尾巴,长不了!回去好好照顾
妈妈吧!告诉她别难受!有报仇雪恨的那一天!”
直看着鬼子们押着爸爸走得没影了,他才回到村子里来。可是,一走进
自己的小马架,他就怔性了!
在又低又暗的小马架里,妈妈躺在炕上,刘大婶坐在旁边,低着头直擦
眼泪。
他一下子就扑了过去,爬到妈妈身上,急叫着:“妈妈!妈妈!”
大婶说:“妈妈叫鬼子给踢坏了!”
“妈妈!妈妈!⋯⋯”
妈妈慢慢睁开了眼睛,拉住了他的手,看着他,半天,半天,挣扎着说
出来一句话:“好孩子!报仇!⋯⋯”眼睛闭上了,从此再也没有睁开。
眼泪一滴滴地落在了妈妈的身上,他想着爸爸,想着妈妈,嘴里翻来复
去他说着这两个字:“报仇!报仇!报仇!⋯⋯”
为了小马倌的名字,以前这两位老人商量过不只一回了,爸爸说:“一
定给孩子起个大富大贵的学名,穷死累死也得供孩子念书,将来得个一官半
职,也给老江家改换改换门庭啊!”妈妈说:“得起个大吉大庆的学名;不
求中状元作大官光宗耀祖,但求吃口舒心饭,不讨这个眼下食啊!”可是,
爸爸妈妈还没来得及把这个“学名”商量好啊!就⋯⋯
我们的小马倌,就是这样,连个“学名”都没有,村子里,大人小孩就
都管他叫“小江”。
比豺狼还狠的地主,连八岁的孩子也不放过,还要在小江的身上榨油哩!
地主把小江叫了去,拿着厚厚的一本帐簿,指着一个地方向小江说:“这
是你爸爸欠我的钱!——父债子还,拿来吧!”
小江不认识字。可是,他光知道地主欠爸爸的工钱,多会也没听爸爸说
过欠地主的钱呀!就摇摇头说:“我没钱!”
地主说:“那你就以身抵债,到我家当长工来吧!”
八岁的小江,刚识数,刚能数过来猪的数目,赶出多少头猪,能如数赶
回来,就当上了“猪倌”——给地主家放猪去了;刚能记路,钻进了那九道
岭十道弯的山林里刚能对付着回来,又当上了“羊倌”——爬山越岭地给地
主家放羊去了,他长得刚高过地主家那匹大洋马的肚子,就又当上了“马倌”
——满山遍野地跑着给地主家放马去了!
长白山上的雪,长年也没有个化;小江那件丝挂丝缕挂缕的衣裳,长年
也没有离过他的身;他那个小肚子呀,长年也没有吃过一顿饱饭!
有时候,村子里好心的大爷大娘们,也想帮帮他的忙,给他点什么。可
是,那时候,村子里的好心人也都是穷人呀!自己一家人都吃不上穿不上哩,
哪儿还给得了别人什么呢?我们的小江——这个没爹没妈的八岁小娃娃,能
够活下去,主要就是靠“山”。
能咬得动的,生着吃;能煮得烂的,煮熟了吃——山里能吃的东西,小
江差不多都尝遍了。什么好吃。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