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
文档名称:

毛宗岗《三国演义》评点之叙事理论研究【文献综述】.doc

格式:doc   页数: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毛宗岗《三国演义》评点之叙事理论研究【文献综述】.doc

上传人:问道九霄 2012/4/11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毛宗岗《三国演义》评点之叙事理论研究【文献综述】.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毕业论文文献综述
题目: 毛宗岗《三国演义》评点之叙事理论研究
专业班级: 汉语言
一、前言部分(说明写作的目的,介绍有关概念,扼要说明有关主题争论焦点)
毛宗岗,字序始,号孑庵。江苏长洲(今江苏苏州)人。生于明崇祯五年,卒于清康熙四十八年以后。顺治八年,曾参加由监察御史李嵩阳主持的科试,被录取为长洲县第三名。
毛宗岗是中国清代著名的小说批评家,著作除号称“第一才子书”的毛评《三国演义》外,还有《第七才子书·参论》、《孑庵杂录》七篇及一些零星诗词文。另外,嘉庆乙亥敬业堂刊《金氏重修家谱》载其祝寿诗二首,《题金豫音小像》一篇;清稿本《娄关蒋氏本支录》中册载《稚园公戊辰硃卷并遗嘱手迹合装册题跋》一篇。毛评《三国演义》贡献巨大,其文字压倒其他版本,成为三百年盛行不衰的定本,世称“毛本”;对小说所作的批评也成为中国小说批评史上经典文献,上乘金圣叹,下启张竹坡、脂砚斋,影响深远。可以说,毛宗岗对中国小说史、文学批评史的发展作出了极其重要的贡献,值得研究很关注。而目前研究主要是围绕“第一才子书”展开。[1]
《三国演义》作为我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小说,经过后人不断地修改、增删,形成诸多版本。现存最好的刊本为明嘉靖壬午年刊刻的《三国志通俗演义》。该书24卷,240则,每则前都有七言一句的小目。卷首有弘治甲寅庸愚子《序》、嘉靖壬午修髯子《引》。[2]至万历间吴观明刊《李卓吾先生批评三国志》本,将240回则合并为120回,回目也由单句变为双句。清康熙年间,毛宗岗又以李卓吾评本为基础,对回目和正文进行了较大修改,并做了详细的评点。毛本的《三国》,正统的道德色彩更加浓厚,艺术上则有较大的提高,其评点文字也有独到的见解,号称“第一才子书”。毛本在民间广为流传,后人常把它简称为《三国演义》,并渐渐地与《三国志演义》混为一谈,甚至将在文学史上最具代表意义的书名《三国志演义》取而代之。
二、主题部分(阐明有关主题的历史背景、现状和发展方向,以及对这些问题的评述)
新中国建国前,大家对毛评《三国志演义》的关注从简单的褒贬评价到逐渐涉及其评改的具体内容和某些考证工作。但是,他们共同的特点是都缺乏强烈的研究意识,基本上是蜻蜓点水式地传达自己的个人见解却没有进行具体严密的分析论证。他们不过是读了毛评本《三国》后发表一些自己的感受和体会而己。但是,他们对后世研究毛宗岗的评改还是极有启发的。
清代对毛宗岗评改《三国志演义》发表看法的评家主要集中在对他的评改成绩乃至其人作出或褒或贬的评价。例如,最早作出评价的是清康熙五十一年刘廷现于《在园杂志》中所言:“杭永年一仿圣叹笔意批之,似属效肇,然亦有开生面处,”[3]刘廷矶既看到了毛宗岗有摹仿金圣叹的一面,又看到了毛氏独到见解的一面,应该说是比较客观、全面的评价。真正高度褒奖毛评并认为金、毛并重的是黄叔瑛,他在《第一才子书三国志序》中这样说道:“余于穷经之暇,涉猎史册,间及陈寿之《三国志》,因取《三国演义》参观而并校之。大都附会时事,征实为多,视彼翻空而易奇者,转苦运掉不灵;又其行文,不无支蔓,字句间亦或瑕瑜之掩;卓吾李氏盖尝病之。惜无其人为之打叠剪裁,并与洗刷其面目,所以官骸粗具,生面未开,评刻虽多,犹非全璧。最后乃见声山评本。观其领挚纲提,针藏线伏,波澜意度,万窍玲珑,真是通身手眼,而此书所自有之奇,与前代所未剖之秘,一旦披剥尽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