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7
文档名称:

论沈从文小说中的神话原型【开题报告】.doc

格式:doc   页数:7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论沈从文小说中的神话原型【开题报告】.doc

上传人:问道九霄 2012/4/11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论沈从文小说中的神话原型【开题报告】.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题目: 论沈从文小说中的神话原型
专业:汉语言文学
一、选题的背景、意义(所选课题的历史背景、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正文:字体:宋体,小四号字,)
有人说,20世纪是神话复兴的世纪。
不论这话是否有所夸大,现代艺术发展中的神话化倾向和人文科学领域中神话研究的长足进展确实格外引人注目。在文艺学范围内,对神话的兴趣逐渐升华为一种研究旨趣、批评方法乃至理论体系,这就是神话一原型批评。
神话一原型批评作为一种文学研究的途径或文学批评的方法,起源于上世纪初的英国,在战后兴盛于北美,成为取代统治文坛多年的新批评派的一个新的派别。泛指那种从早期的宗教现象(包括仪式、神话图腾崇拜等)入手探索和解释文学现象,特别是文学起源和发展的批评、研究倾向。魏尔弗雷德·居因(wilfred . L .Guerin)等人将它列为当代文学研究的四大方法之一,魏伯·司各特则把它归入文学批评的五种模式(神话、传奇、高级模拟、低级模拟和讽刺)之一,美国文论界权威人士韦勒克()认为,从影响和普及程度上看,神话一原型批评同马克思主义批评、精神分析批评鼎足而三,“是仅有的真正具有国际性的文学批评。”【1】神话原型研究在国外一直处于蓬勃发展的状态,越来越多的学者们加入到这个行列,并且将神话原型扩大到翻译学、语言学等领域。
在国内,神话—原型批评是我国新时期引进的众多西方当代文学批评之一,在我国文学研究转型过程中发挥了不可忽视的积极作用。早在本世纪的前半叶, 即有鲁迅、茅盾、郑振铎、闻一多、凌纯声等一批杰出学者尝试将神话学、民俗学和人类学应用于文学研究。原型批评较早引入中国学界是在60 年代初
,中国科学院文学研究所于1962 年出版了《现代美英资产阶级文艺理论文选》( 上编)。该书选编了一组“神话仪式学派”的材料,如赫丽生的《艺术与仪式》、鲍特金的《悲剧诗歌中的原型模式》、墨雷的《哈姆雷特与俄瑞斯忒斯》等,大体反映了50 年代以前的该派早期动向,至于弗莱创建原型批评理论之后的情况则未涉及。
70 年代台湾比较文学界较多地使用原型批评概念。1975 年台北出版的徐进夫译《文学欣赏与批评》(A H andbook of Critical Approaches to Literatur e) 一书重点介绍了“神话与原型的批评”。还有一些台湾学者尝试借鉴原型批评方法用于分析中国本土的作品。如水晶1973 年出版的《张爱玲的小说艺术》, 颜元叔1975 年出版的《谈民族文学》, 缪文杰1975 年发表的《试用原始类型的文学批评方法论唐代边塞诗》,侯健的《二十世纪文学》, 以及傅述先的《竹轩时语》等, 均有运用原型和神话视角研究小说、诗歌或戏剧的努力。
改革开放之前的大陆学术界对于原型批评还是相当陌生的。一批译介自国外汉学家的著述中间或提到或运用了这种方法。前苏联的李福清博士著有《从神话到章回小说》( 1979 年),侧重从比较神话学、肖像学的视角研究中国叙事文学中英雄主人公描写的演变方式,他的方法对于复兴中的国内民间文学理论界有一定积极作用理论。
翻译界在1983 年有两部文选分别译介了荣格的原型心理学和弗莱的原型批评论, 揭开了这一西方批评理论流派在大陆学界传播的序幕。虽然荣格和弗莱在最初分别以“意识流”理论家和结构主义代表而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