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第一章
二月,日头幽淡苍白;阳光柔和,轻悠悠洒落在修道院的花园。这花
园美不胜收,由志诚意笃的修女门细心照料。草地平坦翠绿,点缀着几株秀
丽古树,灌木丛中簇拥着一束束雪花莲,早开的藏红花给花圃添染了一层金
黄,预告那色彩缤纷、香气怡人的阳春即将来临。
在一扇俯瞰花园的宽窗坐台上,蜷缩着一位修女,展现在眼前的一片
锦绣,她视而不见。在她看来,这景色司空见惯,令人疲顿,恰好画出了自
己生活的单调乏味,那树干内滋滋润生的汁液,则象征了她内心日益增长的
忿忿不平。春日在望,只不过是一种令人心痛的嘲讽,因为春天使她更加烦
躁不安,渴望实现那难遂的愿望,除此以外,别无其他。
两位修女飘入视野,沿一条石板路缓缓而行。她们披一身灰服,脑袋
低垂,宽衣袖下双手静盘。阿格尼丝和特丽莎都已经是上了年纪的老妇,在
修道院这四壁之中消磨了韶光年华。她们与这一小群人生活在一起,工作在
一起,这就是她们的世界。这两个眼睛清澈而沉静的女人在这块幽寂之地寻
着了安宁;对生活再无它求。
玛戈·洛利默瞅着这两位老修女,烦躁之中夹杂着蹊跷纳闷。她们也
有过象她一样的青春妙龄——她知道阿格尼丝做修行立誓时才刚刚十九岁—
—而今却苍老了。
难道她们从来不回顾一下过去漫长的岁月,不后悔丢失了青春?有那
么一天,当新生活的旋律在整个世界中跳荡的时候,她们也不会感到自己错
过了什么?一个可怕的意念在她心中升起:也许今后一生只不过重复一下过
去八年所经历的一切。
十二岁那年,她被送进修道院读书。当她还是个婴儿的时候,母亲就
去世了。在她的记忆中,父亲是个严峻而寡言的人,以他自己的方式对女儿
表示疼爱,但从来不怎么注意她。
远在孩提时代,她就感觉到父亲有点神秘古怪。他常常出远门,一去
就是好几个月,把她留给一个叫罗莎的女人照管,罗莎似乎不知道他去何处,
也不知道他何时才回来。
自从父亲将她托付给女修道院院长后,她就再没见过他,也没有得到
过音信。
不过,有那么几年时间,他一定是定期与修道院保持联系,寄钱替她
付伙食费和学费,因为在她十七岁生日那天,她被告之所有的费用支付和他
本人的音信都突然终止了。
修道院院长婉转地告诉她,说她父亲恐怕已不在人世了,不过她可以
继续留在修道院,帮忙干点活,作为收留她的补偿。
当时,玛戈欣然接受了,因为她已习惯将修道院视作自己的家。在此
之前,她有其他学生做伴,生活还是挺愉快的,整天除了上课就是玩耍。可
是现在,功课和娱乐都已不复存在了,她渐渐感到生活单调得难以忍受。
她渴慕修道院大墙外那更广阔的生活,向往大城市和它们所体现的一
切,她要的是剧场和电影院,而不是种花除草和家务琐事。她要脱掉被迫穿
上的式样刻板的素朴袍服,换上漂亮衣裙,她要与同年龄的生性愉快的人做
伙伴,她需要冒险,也许是冒险中的冒险——一男一女,互相凝视对方的眼
睛,在那里看见了爱情⋯⋯
这写念头,她当然从来不敢讲出来,但是就在这天她已鼓足勇气,准
备要求离开修道院,去外面世界谋生。结果,这要求遭到委婉而又断然的拒
绝。
那位猜测玛戈父亲已不在人世的修道院院长,把自己看作是玛戈未成
年前的监护人。
眼下玛戈才年方二十,起码还得在修道院再呆一年。
不仅如此,修道院院长还暗示,说玛戈父亲希望女儿最后的结局是立
誓修行,当修女。她本人也希望玛戈能实现父亲的愿望。
玛戈明白自己决不会走那条路,连再呆一年都无法忍受。然而,她没
有其他选择。
如果出逃,又能去什么地方呢?她身无分文,也不知道如何挣钱谋生。
看样子她还得熬过这一年,然后再设法脱身。
太阳渐渐西移,花园蒙上了一层灰暗阴影。阴影中,修女们象一具具
移动的幽灵,又象一只只翅膀灰朦朦的鸟儿——从不知飞翔,永远收翅静息。
修道院教堂的钟突然敲响了,深沉,一声声震荡,宏亮的钟声响彻天
空。做祝福仪式的时刻到了,玛戈跳下窗台,沿走廊而去。走廊穿过主楼,
通往那座小教堂。
她最愉快的时刻,通常都是在教堂度过的,因为她喜欢那座漂亮古老
的建筑,喜欢那色彩柔和的窗棂和黄灿灿的烛光。不过,她最喜爱的还是教
堂的音乐,它似乎使整个天空都充满了鲜艳的色彩和迷离扑朔的闪光。听着
音乐,她会觉得心中的烦躁悄悄退去,代之以莫大的宽慰满足。但是今天,
甚至连音乐也无法解忧去愁。她走出教堂,不满的心绪甚过以往,怏怏然没
精打采地去从事派定给她的工作。
黄昏的静谧随同阳光一道消逝了,代之而来的是伴着暴风的夜晚。吃
晚饭时,她听见外面冷杉林中狂风咆哮,大雨如注,抽打窗扉八点钟时,风
刮得更猛,可谓愤激狂怒。
在阵阵风雨喧嚣声中,她竟没有听到门铃在丁当响。稍停片刻,门铃
又响开了。玛戈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