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9
文档名称:

传染病 伤寒.pptx

格式:pptx   大小:3,071KB   页数:29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传染病 伤寒.pptx

上传人:aluyuw1 2018/1/2 文件大小:3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传染病 伤寒.ppt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伤寒 typhoid fever
Question6:伤寒的临床特点及实验室检查特点有哪些?
潜伏期 3~60d 一般10~14d。
临床分型
轻型
典型(普通型)
迁延型
逍遥型
暴发型
临床分期
临床表现
并发症
肠出血、肠穿孔、中毒性心肌炎、中毒性肝炎、溶血尿毒综合征等
极期
缓解期
恢复期
初期
初期(病程第1周)
起病缓慢
发热:
最早出现的症状,伴全身不适、乏力、食欲减退、咽痛和咳嗽等。
体温呈阶梯形上升。
发热前可有畏寒,少有寒战,出汗不多。
极期(病程第2—3周)
05
持续发热
06
神经系统中毒症状
01
玫瑰疹
02
相对缓脉
03
消化系统症状
04
肝脾肿大
A
体温呈阶梯式上升到高热水平后多呈稽留热型。如果没有及时诊断而延误治疗,热程可持续2周以上。
持续发热
B
由于内毒素的致热和毒性作用,患者表现为表情淡漠、呆滞、反应迟钝,耳鸣、重听或听力下降,严重者出现谵妄、颈项强直(虚性脑膜炎)、甚至昏迷。在儿童者可能出现抽搐。
神经系统中毒症状(无欲貌)
临床特点:
伤寒
临床特点:
D
相对缓脉,是指正在发热(尤其是高热)的患者,其脉搏的加快与体温升高的程度不呈比例,患者体温每增高1℃,每分钟脉搏增加12-18次(生理书),系因副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强所致。而一般来说,患者体温每升高一度,脉搏要加快15-20次。相对缓脉常见于伤寒。但要注意一种情况,如果患者因为窦房结损害出现心动过缓,那么这种病人一旦发热也会表现“相对缓脉”。常见于伪热、药物热、伤寒、布氏杆菌和钩端螺旋体病感染。
多见于成年人。但在并发心肌炎时,则相对缓脉不明显。
相对缓脉
C
大约一半以上的患者,在病程的7~14天可出现淡红色的小斑丘疹,称为玫瑰疹。多位于胸、腹及肩背部,而在四肢罕见,直径2~4mm,压之退色,数量多在十个以下,一般在2~4天逐渐变浅消失,且可分批出现。有时则可变成压之不退色的小出血点。认为是伤寒沙门菌栓塞毛细血管所致,有重要的临床诊断价值,出汗较多的患者则可能出现水晶型汗疹。
玫瑰疹
伤寒
缓解期(病程第3~4周)
体温波动,逐步下降
食欲渐好,腹胀逐渐消失
肿大的脾脏开始回缩
仍有可能出现肠出血或肠穿孔。
恢复期(病程第5周)
体温恢复正常
食欲好转
通常在1个月左右完全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