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4
文档名称:

美国国家美术馆东馆分析.ppt

格式:ppt   大小:391KB   页数:1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美国国家美术馆东馆分析.ppt

上传人:s0012230 2018/1/2 文件大小:391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美国国家美术馆东馆分析.ppt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美国国家美术馆东馆
美国国家美术馆东馆位于美国首都华盛顿市中心,由著名华裔建筑师贝聿铭设计建造,1978年向公众开放。东馆是被称为西馆的原美国国家美术馆的扩建,新老两馆在建筑风格与处理手法上差异极大,但又能够彼此呼应,和睦相处,这不能不说是归功于建筑师的独具匠心。这座建筑的整个构思都是由三角形变化出来的,没有一般的矩形空间,造型既清新简洁而又庄重典雅。东馆的建筑用地形状不完整,是个直角的梯形。贝聿铭经过几个月的测量,大胆地用一条对角线把梯形分成两个三角形。西北部面积较大,是等腰三角形,底边朝西馆,以这部分作展览馆。东南部是直角三角形,面积较小,为研究中心和行政管理机构用房。对角线上筑实墙,两部分只在第四层相通。这种划分使两大部分在体形上有明显的区别,但整个建筑又不失为一个整体。
东馆草图
在等腰三角形的底边上竖起东馆的西立面,它正好座落在原美术馆的东西轴线上,为新老两馆建立了对话关系。两者之间的广场中央不对称地设置了喷泉和人造小瀑布,此外还有布局灵活的晶体状玻璃天窗,但它们都组织在一个中心位于中轴线上的圆形之内,不仅加强了新老两馆的共同轴线,而且活跃了广场内的气氛。广场下面是连通东西两馆的公共大厅,它被广场中央的玻璃天窗照亮。大厅布置有餐厅、咖啡厅、商店以及一条自动廊道,此外还有厨房、机房、车间、卡车卸货台等辅助空间。 东馆的外部形体虽大大有异于老馆,但作为外饰面材料的大理石与老馆的完全相同,其大部分檐口高度与老馆亦协调一致,因此两者堪称一对“好邻居”,又是一对“忘年之交”。
。巨大的采光顶棚反复强调三角形的基本构图要素。
东馆分为一个等腰三角形和一个直角三角形。 等腰三角形为向公众开放的部分,主要包括一个巨大的中庭和各种展厅。中庭是整个东馆的心脏和精华所在。其中纵横穿插的平台与天桥在变化中又求得规律性,巨大的采光顶棚反复强调三角形的基本构图要素。玻璃下面敷设一层精细的铝合金管,不仅使光线变得柔和,而且使建筑构造显得无比精致细腻。
等腰三角形为向公众开放的部分,主要包括一个巨大的中庭和各种展厅。中庭是整个东馆的心脏和精华所在。其中纵横穿插的平台与天桥在变化之中又求得规律性,空间变化丰富且有条不紊。巨大的采光顶棚反复强调三角形的基本构图要素。玻璃下面敷设一层精细的铝合金管,不仅使光线变得柔和,而且使建筑构造显得无比精致细腻。黑红两色的动雕在采光顶棚的空间网架下缓缓地旋转,横扫整个大厅,气势磅礴。中庭中除了随时更换的展品外,尚有由艺术家设计、建筑师布置得极为得体的固定艺术作品,与建筑相映生辉。除中庭中可以安排展品之外,东馆中还提供了大大多与老馆的展品陈列面积,在陈列方式上也具有极大灵活性,展览可以水平地组织,亦可垂直安排
,东望国会大厦,南临林荫广场,北面斜靠宾夕法尼亚大道,西隔 100余米正对西馆东翼。附近多是古典风格的重要公共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