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0
文档名称:

4心理社会治疗模式.ppt

格式:ppt   大小:677KB   页数:40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4心理社会治疗模式.ppt

上传人:yixingmaoh 2018/1/3 文件大小:677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4心理社会治疗模式.ppt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第四章心理社会治疗模式
本章主要内容:
发展历史
理论来源
理论假设
治疗方法与技巧
治疗过程
总结
一、发展历史
里士满(Mary Richmond):《社会诊断》,1922
(案例中一半以上的症状是精神症状)
夏健士(Frank Hankins):首次提出“心理社会”概念,1930
汉密尔顿(Gordon Hamilton):《个案工作的基本概念》,1937
(整理个案工作的理论分析模式,以精神分析为主)
托尔(C Towle)
(修正汉密尔顿,“人在情境中”,以心理与社会治疗为主)
霍丽斯(Florence Hollis):《个案工作——心理社会治疗法》,1964
(发扬光大,内在与外在因素)
PS:问题归因
道德因素:1869以前;(COS成立)
环境因素:慈善会社后期
心理因素:1920年代,精神分析影响
心理社会因素:50年代,心理社会模式影响
心理、生理、社会、道德因素:生态系统模式影响
二、理论来源
精神分析理论(psychoanalytic theory)
社会学的角色理论(role theory)
自我心理学
学****理论(learning theory)
系统理论(systems theory)
其它理论
精神分析理论
弗洛伊德(1856—1939)奥地利心理学家、精神病学家,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
1873入维也纳大学学医学
1881获医学博士学位
1882订婚,维也纳总医院医生,
1885年,开始用催眠术治疗癔症,即歇斯底里症。(电击、催眠(沙可)——〉宣泄(布洛尔))
1886年结婚,“神经症”私人诊所,
1895创立精神分析(自由联想)
1900《梦的解析》(婴儿性行为、释梦:披着羊皮的狼)
1909在美国克拉克大学发表演讲轰动
1930获哥德奖金
1939、9、23死于口腔癌
人格结构理论
本我(id):人最原始、与生俱来的潜意识的结构部分。以生物本能的合流驱动力。按照“快乐原则”行事。
自我(ego):人格的意识结构部分,自己可以意识到的“我”,能知觉自身的需要,主要作用是处理个体和现实的关系,使个体的欲望适应现实。按照“现实原则”行事。
超我(superego):道德化的我,是在社会化的过程中,将道德规范、社会要求内化为自身的良心、理性,对个体的动机、欲望和行为进行管制。按照“理想原则”行事。
(冰山理论)
PS:什么是利比多
利比多(libido):弗洛伊德认为人的精神活动的能量来源于本能,本能是推动个体行为的内在动力。人类最基本的本能有两类:一类是生的本能,另一类是死亡本能或攻击本能,生的本能包括***本能与个体生存本能,其目的是保持种族的繁衍与个体的生存。弗洛伊德是泛性论者,在他的眼里,***有着广义的含意,是指人们一切追求快乐的欲望,性本能冲动是人一切心理活动的内在动力,当这种能量(弗洛伊德称之为力必多)积聚到一定程度就会造成机体的紧张,机体就要寻求途径释放能量。
人性观
;
;
;
;
5.***行为大部分受5岁前非理性动力、潜意识动机、生物性本能和性心理发展经验的影响;
、避痛苦的;
,在对本我、自我和超我的分配中,当其中之一操纵控制权的时候,就会抑制了其他两个系统的运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