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0
文档名称:

气体安全手册.doc

格式:doc   大小:303KB   页数:50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气体安全手册.doc

上传人:jiqingyong11 2018/1/3 文件大小:303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气体安全手册.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第一章职业安全卫生法规
为了加强对危险化学品的安全管理,国家制定了一系列法律、法规和标准。
法律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
法规
《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
《危险化学品名录》
《剧毒化学品目录》
《工作场所安全使用化学品规定》
《仓库防火安全管理规则》
《气瓶安全监察规定》
国际劳工公约和建议书
《作业场所安全使用化学品公约》第170号公约
国家标准
1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16—87(2001年版)
2 《常用化学品贮存通则》GB15603—1995
3 《易燃易爆性商品储藏养护技术条件》GB17914—1999
4 《腐蚀性商品储藏养护技术条件》GB17915—1999
5 《毒害性商品储藏养护技术条件》GB17916—1999
6 《危险货物包装标志》GB190—1990
7 《常用危险化学品分类》GB13690—1992
8 《氢气使用安全技术规程》GB4962—85
9 《低温液体储存设备—使用安全规范》GB4962—85
第二章火灾和一般爆炸知识
在非晶硅太阳电池生产过程中,使用的原材料有一部分是易燃易爆的,如对其使用不当,容易引起火灾和爆炸。本章对火灾和爆炸一般知识做概要介绍。
一、生产性火灾危险性分类
目的
为了便于在工业建筑上对防火要求区别对待,使工厂厂房和库房及有关设施既安全又经济,根据生产过程中使用或生产物品特性,而对工业企业的火灾危险性进行分类。
分类
我国对工业企业火灾危险性分为甲、乙、丙、丁、戊五类。
甲类
凡是使用或产生下列物质的生产均属此类:
闪点<28℃的易燃液体;
爆炸下限>10℅的可燃气体;
常温下能自行分解或在空气中氧化即能导致迅速自燃或爆炸的物质;
常温下遇水或空气中水蒸气作用,能产生可燃气体,并能引起燃烧或爆炸的物质;
遇酸、受热、撞击、摩擦以及遇有机物或硫酸等易燃的无机物,极易引起燃烧或爆炸的强氧化剂;
受撞击、摩擦或与氧化剂、有机物接触时能引起燃烧或爆炸的物质;
在压力容器内的物质本身温度超过自燃点的。
乙类
凡生产和使用下列物质的为此类:
闪点>28℃,<60℃的易燃、可燃液体;
爆炸下限>10%的可燃气体;
助燃气体和不属于甲类的氧化剂;
不属于甲类的化学易燃危险固体;
生产中排除浮游状的可燃纤维或粉尘,并能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的。
丙类
凡是生产和使用下列物质的为此类:
⑴、闪点>60℃的可燃气体;
⑵、可燃固体。
丁类
凡是使用或产生下列物质的均属此类:
⑴、对非燃烧物质进行加工,并在高热或熔化状态下经常产生辐射热、火花或火焰的生产;
⑵、利用气体、液体、固体作为燃料或将气体、液体进行燃烧作其他使用的各种生产;
⑶、常温下使用或加工难燃烧物质的生产。
戊类
常温下使用或加工非燃烧物质的生产均属此类。
根据上述火灾危险性分类,从事太阳能电池生产的工业企业应属于甲、乙类。
二、起火条件及灭火方法

燃烧起火不是随便就能发生的,而是要有一定的条件。只要有了这种必要的条件,物质才能由不燃烧状态转变为燃烧状态。
对于非自行燃烧的起火必须具备下述三个条件:
(1) 能燃烧的物质。不论固体、液体还是气体,凡是能与空气中的氧气或其他氧化剂接触能燃烧或起剧烈反应的物质,一般都称为可燃物质。如木材、纸张、气油、酒精等。
(2) 助燃物。凡能支持、帮助燃烧的物质都叫助燃物。如空气、氧气等。
(3) 有着火源。凡能使可燃物质燃烧的火星、电火花或明火焰等都是着火源。
上述三个条件同时具备,并相互作用,就能起火。
对于能自行燃烧的物质,则只要前两个条件就能起火。对于这一点应给予足够重视,特别是生产使用能自燃物质的场合,更应特殊注意。
灭火方法
灭火就是要破坏燃烧条件,使物质燃烧停止下来。根据物质燃烧的原理,灭火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冷却法
(1) 原理
将灭火剂直接喷射到燃烧物质上,灭火剂液体如水受热变成蒸气,其体积大大扩大,吸收大量热使燃烧物质的温度降低到燃点之下,停止燃烧。
⑵方法
最普通最切实可行的方法是以密集水流、分散的细小水雾或用二氧化碳冷却降温灭火;或者将灭火剂喷洒在火源附近物体上,使其不受火焰辐射热的威胁,避免形成新的起火点。
隔离法
⑴原理
将火源与可燃物质隔开,使燃烧会因隔离可燃物而停止。
⑵方法
将火源与可燃物隔离,可以采取将火源处或周围可燃物撤离或隔开的方法,如将火源附近的可燃、易燃、易爆和助燃物品搬走;关闭可燃气体、液体管路阀门,以减少或停止可燃物进入燃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