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一模情况分析:
(一)、分数段:
理科: 126分以上3人, 94分以上205人
80分以下53人
文科: 138分以上3人, 110分以上81人,
90分以下80人
相较其他兄弟学校,我校学生高分段少,低分
段多,形势不妙。
(二)、结合一模及近阶段学生几次考试情况
进行分析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在选择和填空部分所花时间过多,导致
学生解答题部分时间不够。考试时大题关键条
.
多进行限时限量的训练及解题指导
(2)、解答题暴露学生运算能力、基础知识、
基本解题方法都存在问题。综合题的信息收集
、关键条件的等价转化、题意的理解、基本解题
方法(三角中恒等变形,函数分析中导数的应用
、二次图像特征和系数关系等等)多存在问题。
复习中注意读题能力培养,关键条件的转化.
复习对这方面有所加强。
(3)
主要以综合训练的方式强迫学生进行巩固.
(4)新近复习的立体几何和解析几何处于听的懂
,动不了。动得了分得不到的情况。
3、时间紧迫,复习顾此失彼。老师:为了二模前的适
应性训练不得不压缩几何的复习,偶尔针对考试情况
进行专项复习。学生疲于应付各种考试,
有自己的时间进行复习整理,多数学生被动的进行
.
,课堂中多归纳整理。同时必须要让平时学习上“混”
日子的学生紧张起来。
4、教师和学生都处于复习疲乏阶段。复习课
多试卷讲评。学生也习惯了听----做-----再听
-----再做----这样的模式。
反思:我们是否有更恰当的方式来改变我们的
教学?
------专家曾讲老师进行试卷将平时要能够让学生在喝牛奶的同时品出青草的芳香。
所以(1)我们能否在试卷讲评时注意关键题如何进行讲解,较复杂的问题能否找到原始的较为典型的问题进行类比。(2)试卷讲评能否再精炼些。2+2+2
能否调动学生课前进行及时的订正,激烈的探讨。
(3)必须注意重点问在专题复习中的回顾与再反思。帮助学生找到知识的联系。
(4)在学生听----做-----再听-----再做----过程中能否有改变?
学生课后做————课堂做
课后听————当堂听
学生的“做”能否避免宽泛的“做”,能否更有
针对性与延续性。
总之复习讲评不仅仅要帮助学生解决昨天的问题更要帮助学生能解决明天的问题。-------
三、学生在解答题部分集中呈现出现的几个
问题(以成绩中等的理科学生为例)
(1)三角函数:三角公式记忆出错。比如常见于解
三角形中诱导公式,正余弦公式在解三角形中不能
灵活转化。三角函数图像分析中常规的五点法没有
足够的重视,合一变形后的图形解及换元法求
三角函数值域等等问题
(2)立体几何:
空间点线面的关系不清晰(传统法讲的太少)
往往导致学生建系出现问题。向量坐标运算正确率
不高。所求角与向量成角的概念不清。对空间
中动点的确定依旧成为学生的又一难题。
解析几何:只能说具有初步的方程思想。对较常规
的几何量比如过焦点的弦长,三角形的面积等都不
能很好的转到与某相关变量的关系。对于复杂问题
如何恰当设变量,当出现多个变量时如何抓关键变量
或者让多变量归一让学生举步维艰。既要求学生要有
敏锐的洞察力又要有细致,灵活,扎实的运算力。对于
现阶段的学生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函数综合:正处于“夹生饭”阶段。比一模时差很多。
(1)具体函数单调性“失去定义域”优先,或很难利
用函数定义域先天条件对问题进行简化分析。
(2)只知道“求导”干嘛用不知道,有的甚至求导易错。
(3)图像分析中不能尽量的提取对解题有用的信息。
不如极值点会求但不会用,不知道回归到原函数分析
过的特殊点。尤其对区间定,极值点动的问题缺乏信心。
主要采取了一下几种复习对策:
(1)选择,填空分类训练每周两节当堂训练。
综合卷练习一到两次。
(2)试卷讲评采取重点突破。课堂讲评2,2,2;
试卷订正卷第二天上交
(3)对复习中立体几何和三角函数相对于其他大
题要多花些时间,
三类班(文科)专门以三角、数列(概率)、
立体几何一堂考,一堂讲评的形式长期开展。对
于其他平行班可以利用晚自修的二节课进行一
个小时综合题当堂训练。课后立刻讲评。
(4)对于大题一般可以采取先练后讲,再专题
的形式展开。
3、对三角等易得分题的应对策略:
(1)通过专题,帮助学生梳理此模块的常见题型,典型错误,重要方法。
(2)通过不断的当堂训练帮助学生巩固提高。文理科(尤其是三类班学生或者文理科平行班)可以就围绕三角、
数列(概率)、立体几何三大题进行争对性的限时训练。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