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
文档名称:

淡泊以明志 宁静以致远.doc

格式:doc   页数: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淡泊以明志 宁静以致远.doc

上传人:ying_zhiguo03 2015/4/28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淡泊以明志 宁静以致远.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
摘要:本文中笔者围绕“师德”这一课题展开探讨,希望对师德建设有所帮助。
关键词:师德;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04-0043-02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从这些耳熟能详的语句中我们可以看到,自古以来,中国社会就对教师这一职业给予了很高的地位和评价。和其他职业不同,教师可以以自己高尚的人格、正确的理念、渊博的学识,对学生的思想道德和行为****惯等方面进行净化和优化,甚至会对他们以后的人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这是其他职业的劳动者无法替代的。由此看来,或许教师最重要的职责应该是对学生品德、品性的培养。所以也不难理解,为什么现代社会越来越看重对教师自身师德的评价。师德,即教师的职业道德。它应该包括教师和一切教育工作者在从事教育教学活动时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行为准则,以及他们在工作中将这些规范、准则逐步内化而形成的观念、品德。而通常人们所说的“师德”是就后者而言的。那么,现代社会赋予“师德”这一概念的内涵到底有哪些?而我们又应该如何正确的对待这些要求和标准?
一、日益强大的社会监督力
教师,既然被誉为耕耘者、播种者,自然也受到来自多方面的关注和评价。学生会互相交流对老师的印象,家长会从跟孩子的沟通中形成对老师的认识,这些信息会在社会中传递,从而影响这个教师在社会上所处的地位。那么是不是一个有很高教学水平、所教学生个个都得高分的教师就会得到大家的认可呢?学校专门对部分年级的家长和学生做过一次问卷调查,内容是“你认为优秀教师应该具备哪些素质”,提供的选项多达二十几个,基本覆盖了现在社会对教师提出的主流要求。调查结果显示,不管学生还是家长,选择“尊重学生”和“善于沟通”的人数都是最多的。新课标中也规定教师和学生是相对平等的关系,应该一视同仁、互相尊重。这样看来,一直以分数论高下的社会,对教师的要求似乎从一味看重教学水平转为了对其师德水平的注重。那么,一直推崇“尊师重教”的社会何以在越来越重视科学文明的今天反而提出教师对学生的尊重和理解?近几年来,许多教师在批改学生作业时只写了一个“阅”字,这部分老师把自己凌驾于学生之上,没有丝毫的平等和尊重可言。为人师表,就是要言传身教地去影响学生的行为****惯和思想品德。你不尊重学生,又如何要求学生尊重你?教师是一个凭良心做事的职业,必须对教育事业充满热情、对学生充满关爱,才会心甘情愿地去提高自己的德行,从而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引导他们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不是每一个人都能做到的,我们面对的还是一群心智不成熟的孩子,不能以对成年人的标准去要求他们。师德的修炼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如果没有对教育事业的热爱、没有对教师职业的珍爱、没有对学生的关爱是难成正果的。师德作为民族精神文化的一部分,是必然传承的。但这不只是历史的沿袭和沉淀,而且是一个不断
“扬弃”和更新的过程。过去的私塾先生对不守纪律、读书不用功的学生用戒尺打手心,人们不会认为师德有问题,因为“严师出高徒”、“黄金棍下处好人”。即使是现在,我们也难以从理论的角度得出完全否定的结论。可是,今天的教师是不能用这种手段对待学生的。这同样是因为时刻关注着教师的社会监督力量。或许,我们应该认同的,是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