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猪伪狂犬病(PR)
病原学
PRV属于疱疹病毒科甲疱疹病毒亚科,该亚科病毒均有寄主范围广,有高度的细胞致病性,复制周期短,在神经节内形成潜伏感染。不同毒株之间毒力可能差异较大
只有一个血清型
病毒的毒力来源于病毒膜糖蛋白、编码酶非必需衣壳蛋白。
与疫苗应用有关的毒力基因有:
糖蛋白-gE (gI) / gG / gC
胸腺激酶基因(TK)
流行病学
猪是自然寄主,是唯一的感染后能够存活的物种。野猪是潜在的储存宿主,是家猪的传染源。
发病有明显的年龄特点
发病的程度与毒株、种猪的数量、密度、霉菌毒素危害的程度相关
传染性不强,
同栏内的传染性高,栏之间传染性较低
冬季病毒可存活46天,猪肉组织内可存活数年,70℃可以存活15分钟
对一般消毒剂敏感
发病机理
最初在上呼吸道上皮细胞内复制
再感染扁桃体和肺脏
经三叉神经和嗅神经进入中枢神经
可以潜伏在三叉神经节、嗅球、扁桃体
应激可使潜伏变成发病
临床症状
神经型:体温41℃左右,后肢感觉与运动麻痹,叫声嘶哑或失声。兴奋型少见
胃肠型:黄色粥样腹泻
肺型:喷嚏,咳嗽、鼻涕、呼吸困难
强毒感染可以引起皮肤痒感
免疫
:HB-98株,缺失TK / gG
用于紧急预防接种,超前滴鼻
可区别野毒抗体与疫苗抗体
:Bartha-K6株
:安全
误区
母源抗体可以保护新生猪
活苗不会返强
出生三天内滴鼻
肾脏出血诊断为猪瘟
奶猪腹泻诊断为黄白痢,肠病毒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