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苏家屯区2011年形势任务教育提纲
2011年是实施全区“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区委第十届党代会胜利召开,新一届领导班子将团结和带领全区人民,振奋精神,创新实干,跨越发展,牢牢把握“大沈阳、大浑南、大交通”的历史机遇,以建设大沈阳临空经济区为目标,努力实现全区科学发展新跨越。
一、“十一五”期间的辉煌成就
除了特别注明之外,使用数据均为2010年年末(估计数)。
发展基础评价部分数据来自区发改局综合科。
“十一五”时期,苏家屯区委、区政府以“富民强区”为使命,团结和带领全区人民高举科学发展旗帜,紧扣振兴主题,抢抓机遇,攻坚克难,实现了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人民生活不断改善,结构调整稳步推进,为“十二五”规划的制定和实施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全区经济快速发展,综合实力明显增强。现代服务业快速起步,五洲城、国药等一批现代物流商贸项目纷纷落户,大润发超市、华苑商业广场、国美电器等新兴业态发展迅速,沈阳二手车等专业市场发展到78家,东北最大的沈阳国际展览中心建成办展,白清寨滑雪场等旅游项目投入使用,乡村采摘和农家乐规模不断壮大,奥园、恒大、中体等城市综合体项目竞相涌入。工业经济发展迅速,雪花啤酒一期、金山热电一期、娃哈哈、山水水泥等一大批企业建成投产,红塔集团30万标箱烟草、中铝沈加厂镍钛新材料等超亿元大项目强势推进,电力电器和钢管两个产业集群不断壮大。现代农业全面提升,,特色农业27万亩,标准化养殖小区197个。中粮、宏洲食品、台湾农民创业园等项目稳步推进,农事龙头企业增至168家
,现代农业示范基地扩大到10家,排在全省前列。永乐被评为“全国温室葡萄第一乡”,“永乐葡萄”成为沈阳首个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五年来,全区主要经济指标持续大幅增长,与2005年相比,,,,经济综合竞争力不断增强。
二、城乡面貌焕然一新,生态环境不断优化。中心城区面积增至27平方公里。雪松路沿线、南营子等大片棚户区全部改造,金宝花园、河畔花城等一大批高档住宅小区相继建成。维修改造城区道路50多条,铺设排水管网1万多延长米。新建中压和庭院燃气管网近百公里。完成迎春河城区段景观改造,南京南街成为全市最靓丽的景观路之一。修建城市公园46万平方米,城区绿化覆盖率达到25%。以低价位出租车替代了“小康车”和人力三轮车,老旧弃管小区实现专业化扫保。新建改建普通公路和农村公路366公里。坚持生态立区,通过国家生态区技术核查,全区森林覆盖率提高到16%。村屯环境整治成效明显,新建农村户用沼气池5500个,马耳山村被农业部评为“乡村清洁工程示范村”。城区污水处理厂投入运营,9个涉农街道建成污水处理设施。
三、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扎实推进,社会民生日益改善。广泛开展思想道德建设和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城乡群众文明程度显著提高。深入开展平安创建活动,连续获得省平安区殊荣。全面加强信访稳定工作,一批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得到有效解决。调整优化教育布局,在全市率先实现一乡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职教中心跨入全国重点行列。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全面推进,中医院晋升为三级甲等医院。文化体育活动蓬勃开展,群众文化生活丰富多彩。,%以内。,,新农合基本实现全覆盖。5647名被征地农民纳入社会保障。建设廉租房8200
平方米。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现翻番增长,农民人均纯收入突破万元大关,全区形成了社会和谐稳定、城乡群众幸福指数逐年攀升的良好局面。
二、当前面临的机遇
一、“大沈阳”崛起使苏家屯区由“边缘”变“中心”。
1、大沈阳——沈阳经济区:2010年4月,经国务院同意,国家发改委正式批复沈阳经济区为国家新型工业化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沈阳经济区是涵盖沈阳、鞍山、抚顺、本溪、营口、阜新、辽阳、铁岭8市的城市群。,总人口2359万人,2009年地区生产总值合计近1万亿元。到2020年,综合实力达到中等发达。
2、“一核、五带”将撑起沈阳经济区骨架。“一核”即建设沈阳特大经济核心区。充分发挥沈阳的核心带动和辐射作用,提升沈阳区域中心城市地位,打造东北亚国际中心城市。“五带”即打造沈阳-抚顺、沈阳-本溪、沈阳-辽阳-鞍山-营口、沈阳-阜新、沈阳-铁岭五条城际连接带,形成若干经济新区,推进八城市一体化发展。
3、苏家屯正处于“大沈阳”地理中心位置,在沈阳五大城际连接带中,苏家屯全面对接两条——沈辽鞍营和沈本城际连接带,是沈阳连接本溪、辽阳、鞍山、营口等沈阳经济区南部城市群的重要节点和战略门户,正由过去小沈阳的“边缘”地区变成了大沈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