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免疫吸附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风湿免疫病
目录
背景
现况
本院资料
个人体会
将具有高度特异性的抗原、抗体或具有特定理化亲和力的物质(配基)与吸附材料(载体)结合,制成吸附柱,使其可以选择性或特异性地吸附体内相应的致病因子,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免疫吸附概念
根据吸附剂与被吸附物之间的作用原理分类
生物亲和型吸附剂
特异性高,制备、灭菌及储存要求高
抗原抗体结合型、补体结合型、Fc结合型
物理化学亲和型吸附剂
特异性差,制备方便,活性稳定
静电结合型、疏水结合型
免疫吸附的分类
理化亲和
疏水结合
静电结合
色氨酸( TR-350)
苯丙氨酸(PH-350)
免疫复合物
抗DNA抗体
类风湿因子
抗磷脂抗体
抗ENA抗体
LDL
T4噬菌体DNA
DNA
多聚阴离子
聚赖氨酸
甲基化白蛋白
抗原、抗体结合
补体结合
Fc结合
生物亲和
抗原
抗体
DNA、胰岛素、凝血因子VIII
HBsAb、
羊抗人LDL
抗DNA抗体
抗胰岛素抗体
抗因子VIII抗体
HBsAg
LDL
C1q+Fc
蛋白A
免疫复合物
补体
IgG的Fc段
吸附原理吸附方式固定的物质吸附对象
血浆置换或吸附治疗的同时必须配合其他内科治疗。
血浆置换或吸附是对致病因子的机械清除过程,本身不能纠正病理蛋白的产生,如果过度依赖血浆置换或吸附将可能出现“反弹现象”,适得其反。
注意事项
病因未祛,机体不断产生该介质,而且可因其浓度偏低而刺激生成加速(激惹)
致病介质在体液中重新分配,一般认为第一次PE后24-36小时致病介质浓度可升至原浓度的60%-65%
反弹现象
PE
反弹现象
目前临床使用的免疫吸附柱
不复用
DNA分子片段全血
碳化树脂
亲和
珠海健帆
健帆DNA免疫吸附柱
不复用
硫酸葡聚糖血浆吸附
硫酸葡聚糖
聚乙醇乙烯
疏水层析
Asahi
IMN-350
不复用
苯丙氨酸血浆吸附
聚乙醇乙烯
疏水层析
Asahi
IMPH-350
不复用
色氨酸血浆吸附
聚乙醇乙烯
疏水层析
Asahi
IMTR-350
复用
羊抗人IgG 血浆吸附
C1-4B
亲和层析
Baxter
不复用
蛋白A 血浆吸附
硅土凝胶
亲和层析
Imre
Prosonba
复用
蛋白A 血浆吸附
琼脂糖C1-4B
亲和层析
Excorcim
Immunosorba
复用
配体
载体
原理
公司
型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