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7
文档名称:

货币政策的区域效应分析[开题报告].doc

格式:doc   页数:7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货币政策的区域效应分析[开题报告].doc

上传人:问道九霄 2012/4/14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货币政策的区域效应分析[开题报告].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题目:货币政策的区域效应分析——以长三角为例
选题的背景、意义
货币政策一般是指一国中央银行为实现特定的经济目标,针对货币供给量及信用量调控所制定、采取的各种方针措施,货币政策的调控对象主要是货币供给量及信用量。因此,依据这些普遍的观点,货币当局关注的往往应该不是个别金融机构或者是金融区域的运行情况,而是整个金融的运行情况,这是货币政策统一性的基础。在简单的描述里,货币政策的实施应该有一个全国一致性的效应。实际上,货币区由不同的区域组成,区域金融经济的差异,不可避免会导致对货币政策的不同反应。各个地区对货币政策的反应,是通过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发挥作用的。而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则一般又是通过利率渠道、信贷渠道和汇率渠道发挥作用的。一些其它的原因,比如地区经济的开放程度等也影响到货币政策在该地区的效果。当前对货币政策区域效应问题研究的对象主要集中于欧洲和美国,其它一些大国比如加拿大、德国等也存在少量的研究。尽管研究比较局限于欧洲和美国,但是中国同样也是一个拥有多样化区域特征的国家,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越来越多和复杂的区域问题在我们面前出现,研究中国货币政策的区域效应具有紧迫性。
二、相关研究的最新成果及动态
(一)国外关于货币政策区域效应研究的文献回顾
国外研究货币政策区域效应的文献比较的多且理论比较的成熟,对货币政策区域效应的研究最先是从研究扩张性货币政策与紧缩性货币政策效力非对称性开始的。20世纪二三十年代,美国经济出现大萧条,美联储采取扩张性的货币政策,然而对经济复苏没有产生什么影响,这样的结果使得学者们认为扩张性货币政策无效,只有紧缩性的货币政策才有效。其后数十年里,经济学家们着力研究扩张性的货币政策与紧缩性的货币政策效力的非对称性。到了20世纪60年代初,Mundell(1961)提出了最优货币区理论,人们才开始关注货币政策的区域效应。
Taylor(1995)、Dornbusch、Favero和Giavazzi(1998)等对欧元区内货币政策的区域效应进行研究;Paul De Grauwe和Marc-Alexandre Senegas(2004)认为在欧盟由于各国之间经济差异的存在,导致出现了货币政策的区域效应;Adam Elbourne和Jakob de Haan(2006)对欧元区的10个国家进行了货币政策区域效应的实证检验,结果表明货币政策存在区域效应,并且从信贷渠道具体分析其原因,认为金融结构的差异如:规模、银行的健康以及非银行金融资源的货币能力不是货币政策产生区域效应的原因。
Beare(1976)-1971年间的税前个人总收入和货币供应量进行了名义变量和实际变量的检验、结果证实国家货币在区域收入决定过程中非常重要,从而支持了货币学派的观点,同时指出各地区产品需求的收入或财富弹性差异能够解释货币对不同区域造成不同的影响,这样支持了传统的货币传导渠道是货币政策产生区域效应的原因。
Carl ino和Defina(1998)从利率渠道和信贷渠道分析了美国的货币政策效果存在显著的区域差异,并且具体分析了产业结构、银行规模和企业规模的区域特点是货币政策产生区域效应的原因;hetti(1999)认为,信贷渠道是货币政策区域效应产生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