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
文档名称:

新高考背景下高考语文全国卷“教学考一体化”的趋势及备考策略——以近三年高考语文全国卷为例.pdf

格式:pdf   大小:290KB   页数: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DF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新高考背景下高考语文全国卷“教学考一体化”的趋势及备考策略——以近三年高考语文全国卷为例.pdf

上传人:1781111**** 2024/2/20 文件大小:29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新高考背景下高考语文全国卷“教学考一体化”的趋势及备考策略——以近三年高考语文全国卷为例.pdf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该【新高考背景下高考语文全国卷“教学考一体化”的趋势及备考策略——以近三年高考语文全国卷为例 】是由【1781111****】上传分享,文档一共【4】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新高考背景下高考语文全国卷“教学考一体化”的趋势及备考策略——以近三年高考语文全国卷为例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新高考背景下高考语文全国卷“教学考一体化”的趋势及备考策略——以近三年高考语文全国卷为例新高考背景下的高考语文全国卷不再“因考纲考点设题”,而是以《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20年)修订版》和《中国高考评价体系》为指导,呈现出情境性、关联性、创新性等特点。其中“关联性”主要体现在命题与教材的关联度越来越高,教、学、考的衔接越来越紧密,“教学考一体化”成为新高考背景下的高考语文全国卷最大的特点之一。“教学考一体化”从字面上来理解,就是教师日常所教、学生平日所学的教材内容与考试的命题内容具有相当程度的一致性。在高考语文全国卷上,“教学考一体化”表现为命题材料与教材内容建立起一定的链接。从近三年高考语文全国卷来看,“教学考一体化”已然是新高考背景下的高考语文全国卷非常明显的趋势之一,特别是2022年全国甲卷,命题与教材的关联几乎覆盖了全卷。以近三年高考语文全国卷为样本,我们可以看出,新高考背景下的高考语文全国卷“教学考一体化”主要呈现出以下三种命题与教材的关联:(一)直接关联所谓“直接关联”就是直接将命题材料与教材内容在字词、情感、写法、风格等方面建立链接、进行比较的一种关联。这类关联直接明了,在题干设问、选项设计、答案设计等方面一眼可辨命题与教材之间的链接。字词方面的关联在试卷的古诗文模块、语言文字运用模块较为多见。最明显的是全国卷的第11题,我们可以在选项中看到大量的初高中教材中的例句。如2022年全国甲卷第11题在字词“约”“孤”“阴”上与课内《鸿门宴》《赤壁赋》《岳阳楼记》的例句进行了关联比较;2022年全国乙卷第11题在字词“食”“放”“靡”“悲”上与课内《长歌行》《屈原列传》《曹刿论战》《孔雀东南飞》的例句进行了关联比较;2022年新高考1卷第11题在字词“蔽”上与课内《邹忌讽齐王纳谏》的例句进行关联比较。而情感、写法、风格等方面的关联更多体现在现代文1、现代文2、诗歌等模块上。最明显的是全国卷的诗歌简答题,如2022全国乙卷诗歌第15题把课外诗歌王勃的《白下驿饯唐少府》与课内同属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在“诗人排遣离愁的方法”进行异同点比较。“直接关联”是高考语文全国卷中命题与教材衔接最常见的一种关联,也是最能体现“教学考一体化”趋势的关联。(二)迁移关联所谓“迁移关联”就是将教材的知识点、能力点等迁移到试题的新情境中来考查,或者将试题中的新知识点、能力点等迁移到教材学过的熟悉情境中去考查,从而使命题与教材建立起链接的一种关联。这类关联形成的命题通常有灵活的情境,需要学生有较强的迁移能力和应变能力,对学生综合能力要求比较高。从近三年高考全国卷来看,迁移关联在现代文1、现代文2等模块的简答题中比较多见。前一种,课内迁移到课外型的关联,如2022年新卷1第4题要求考生结合必上第二单元《论语十章》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一名句,对命题材料现象加以分析;2020年全国卷1第9题要求运用选必上第三单元《老人与海》作者海明威的“冰山理论”来说明命题小说的情节安排及其效果。后一种,课外迁移到课内的关联,如2022全国乙卷第3题选择题D选项,要求考生运用试题材料信息判断课内小说《林黛玉进贾府》是否采用“流动视角”。“迁移关联”不同于“直接关联”那样直接把命题材料与教材内容进行关联比较,而是更侧重通过情境的创设、知识能力点的迁移,建立命题与教材的关联,是一种比较灵活的关联。(三)拓展关联所谓“拓展关联”就是在教材所学的知识点、能力点的基础上,拓展延伸出相关的新内容作为命题材料,从而使命题与教材建立起链接的一种关联。这种关联比较细微、隐蔽,不易被察觉。拓展关联可以是命题材料与教材在内容或议题上的关联,如摘编的雷毅《科学研究中的创造性思维与方法一以袁隆平“三系”法杂交水稻为例》、材料三所摘编的李晏军《中国杂交水稻技术发展研究(1964~2010)》都是对必修(上)第二单元第四课《喜看稻菽千重浪——记首届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袁隆平》中“杂交水稻”内容的拓展延伸。再如2021年新卷1诗歌专题考查的杨巨源《寄江州白司马》也是必修(上)第8课《琵琶行》“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相关内容的拓展延伸。除此以外,拓展关联也可以是对教材已学过的知识点、能力点的拓展性考查,如2022年新卷1所选小说冯至的《江上》实则是对选必下第二单元冯至的《一个消逝的山村》拓展性的考查。它们属于同一作者、同一类型的小说(即同属“诗化小说”),要求学生在学****完教材中的小说后对命题中出现的同类型的新小说有一定的处理能力。拓展关联相较“直接关联”、“迁移关联”来说,命题与教材的链接更加隐蔽。如果说“直接关联”、“迁移关联”是显性关联,那么“拓展关联”就是隐性关联,它可以在教材原有的知识点、能力点的基础上,给予考生更大更广的思考空间,是一种对考生综合能力要求较高的关联。综上可知,新高考背景下高考语文全国卷在“教学考一体化”方面呈现出命题与教材的多种关联。对此,我们应该如何做好新一轮的备考呢?个人认为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实现以学促考。既然命题与教材有如此密切的关联,我们应该重视教材,用好教材,提升课堂质量,以便学生遇到命题与教材关联型的题目时有足够扎实的基础来应对,进而实现以学促考。,实现以考促学。日常校内测试,如周练、单元考、阶段考、期中考、期末考等的试题尽量保持与日常所教、所学内容相当程度的一致性,力求能够用试卷能考查出平时教与学的实际情况,让考试成为日常教与学结果的反映和量化评价,真正实现以考促学,以考促教。,聚焦素养能力。日常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围绕教材涉及的相关议题,补充一定量的课外阅读材料进行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对同一议题进行横向思考和纵向对比,不断丰富学生的课外积累,逐步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进而促进学生语文学科素养的形成。新高考背景下高考语文全国卷“教学考一体化”只是其中的趋势之一,面对越来越灵活的试题情境,越来越多样的创新形式,我们一线教师在加强命题规律研究的同时,应更多地探寻提高学生能力素养的有效之道,为“大语文时代”培养出真正具有学科素养的时代新人。【本论文为泉州市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第一批)课题《新课标背景下语文教学考一体化的命题研究》(立项编号:QG1451-137)阶段性研究成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