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预防新生儿黄疸并发胆红素脑病的临床护理
如东县人民医院江苏如东 226400
摘要:目的探讨新生儿黄疸并发胆红素脑病发生的高危因素及临床治疗方法与护理措施。方法将我院2013年5月至2015年4月期间儿科收治的50例胆红素脑病的新生患儿作为观察组,另以50例同期入院未并发胆红素脑病的黄疸黄疸新生儿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研究患儿的血清总胆红素(TSB)、间接胆红素/血浆白蛋白(B/A)、新生儿体重、开始治疗时间、黄染出现时间等与胆红素脑病发生的关系。结果开始治疗时间>48h、足月患儿总血清红素,B/A>。结论新生儿黄疸早期干预对预防胆红素脑病发生起着关键作用。
关键词:黄疸;足月儿;高胆红素血症;胆红素脑病
有研究报道指出[1],近年来新生儿在产科住院的时间普遍的缩短以及常规胆红素随访监测力度不够,新生儿黄疸并发胆红素脑病等情况仍有发生。本研究通过探讨新生儿黄疸并发胆红素脑病发生的高危因素及临床治疗方法、护理措施,更好的进行新生儿黄疸早期干预,预防胆红素脑病。
1 资料与方法
纳入我院2013年5月至2015年4月期间儿科收治的50例胆红素脑病的患儿为观察组,其中有男性患儿28例,女性22例;均为足月儿,黄疸并发胆红素脑病,纳入50例同期入院未并发胆红素脑病的黄疸黄疸新生儿为对照组,两组患儿的日龄为30~40天,平均日龄为(±);其胎龄为(±)周;患儿平均体重为(3555±645)g。患儿入院后即检查其血常规、血清总胆红素、间接胆红素(B)、血浆白蛋白(A)等。两组患儿的性别、日龄、体重、胎龄及血清总胆红素水平等一般资料相比无显著性差异
(P>),具有可比性。患儿入院后即检查其血常规、血清总胆红素、间接胆红素(B)、血浆白蛋白(A)等。
对可能发生胆红素脑病的患儿及早发现,及早预防,以避免患儿出现神经系统异常并遗留后遗症。新生儿产生胆红素的量相对过多,尤其是早产儿,当血胆红素在256mmol/L左右时,就应及早防治,以免未结合胆红素,甚至已与白蛋白联接,导致未结合的胆红素透过血脑屏障出现脑组织黄染。足月儿胆红素脑病发生于出生后2~5天,早产儿常在7天左右发生,临床表现为精神萎靡、嗜睡、尖声哭、吸吮差等。如存活于2~3个月后才进入后遗症期,表现为高频耳聋,脑瘫,智力低下,因此早期干预胆红素脑病的发生十分重要。
对患儿皮肤,护理人员采用标准抚触法进行温和、科学的刺激并进行有序的抚触。从患儿头面部、胸部再到腹部、四肢和背,每天上下午日各进行一次,每各部位抚触2~3次,10~15min/次。如患儿烦躁哭闹则停止抚触,并将抚触护理教会患儿家属,出院后可继续进行。
新生儿免疫功能低下,易遭细菌侵袭。严格无菌,医护人员及陪护家属在接触患儿前洗手消毒,防止交叉感染,集中各种护理操作,防止细菌侵入患儿皮肤破损处引发感染。
将新生儿卧于光疗箱中,双眼用黑色眼罩保护,以免损伤视网膜,会阴、肛门部用尿布遮盖,其余均裸露。用单面光或双面光照射,持续2~48小时,胆红素下降到7毫克/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