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1
文档名称:

安全人员继续教育.pdf

格式:pdf   大小:1,942KB   页数:21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DF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安全人员继续教育.pdf

上传人:青山代下 2024/2/22 文件大小:1.90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安全人员继续教育.pdf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该【安全人员继续教育 】是由【青山代下】上传分享,文档一共【21】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安全人员继续教育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1、以下属于济南齐鲁天和惠世制药有限公司“4·15”重大着火中毒事故的直接原因的是(D)、以下属于衡水市翡翠华庭“4·25”施工升降机轿厢坠落重大事故的间接原因的是(C)。、、河北衡水市翡翠华庭项目1#楼建筑工地,发生一起施工升降机轿厢(吊笼)坠落的事故,造成11人死亡、2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约1800万元,属于(B)。、(B)属于事故的间接原因。、根据造成的人员伤亡或者直接经济损失,下列属于较大事故的是(BCD)。、下列关于施工升降机安全管理说法正确的有(ABCDE)。、拆卸施工升降机前,,,经验收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7、建筑公司未按规定配足专职安全管理人员是导致衡水市翡翠华庭“4·25”施工升降机轿厢坠落事故的直接原因(B):..8、施工单位项目专职安全员应严格履行岗位职责,加强对分包工程安全巡查,及时发现和制止作业人员违章行为(A)、管理的缺陷是导致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B)、施工升降机每年应检验1次。(A)、我国消防工作的方针是(D)。,,,,防消结合12、施工现场(C)级以上风力时,应停止焊接、切割等室外动火作业。、在具有一定危险因素的非禁火区域内进行临时焊、割等用火作业,为(B)级动火。、焊接、切割、烘烤或加热等动火作业应设置动火监护人进行现场监护,每个动火作业点均应设置(A)个监护人。、根据燃烧的特点,灭火的方法主要包括(ABCD)。:..16、下列(ABCD)情况的动火,为一级动火。、、割等用火作业17、根据建筑工程选址位置、施工现场平面布置、作业周围环境、施工工艺的不同,将动火等级分为一、二、三级。(A)、某施工现场一次火灾事故未造***员伤亡,但造成3000万元直接财产损失,则该火灾为一般火灾事故。(B)、根据燃烧的条件,防火要从防止燃烧入手,即控制可燃物、隔离助燃物、消除着火源、阻止火势蔓延等。(A)、施工作业前,施工现场的施工管理人员应向作业人员进行消防安全技术交底。(A)、建筑起重机械安装完毕经自检合格后,(C)应在验收前委托有相应资质的检验检测机构监督检验。、建筑起重机械安装完毕后,(B)应当按照安全技术标准及安装使用说明书的有关要求对建筑起重机械进行自检、调试和试运转。、施工现场使用的塔式起重机应(C)检验一次。:..24、建筑起重机械安拆前,由(A)组织相关人员进行安全技术交底。、建筑起重机械安装后,下列应当参与安装验收的单位有(ABDE)。、对建筑起重机械,(ABCDE)属于使用单位的安全职责。,、维护、保养27、安装单位出具建筑起重机械特种设备制造许可证、产品合格证、备案证明。(B)、实行施工总承包的,安装完毕后,施工总承包组织出租、安装、使用、监理等有关单位进行验收。(A)、不同施工单位在同一施工现场使用多台塔式起重机作业时,监理单位应当协调组织制定防止塔式起重机相互碰撞的安全措施。(B)、未经定期检验或定期检验不合格的建筑起重机械设备不得继续使用。(A)、事故发生后,施工单位负责人接到报告后,应当于(A)小时内向事故发生地县级以上建设主管部门和有关部门报告。:..32、2011年10月,大连某小区住宅楼工程在地下车库浇筑施工过程中,发生模板坍塌事故,造成13人死亡、4人重伤,1人轻伤,,则该事故属于(B)。、特别重大事故由(A)组织事故调查组进行调查。、事故调查组应当自事故发生之日起(D)日内提交事故调查报告。、依据《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GB6441—1986),按事故类别,建筑业的事故主要发生在(ABCE)这4个事故类别。、事故报告应当包括的内容有(ABCE)。、、、发生生产安全事故后,实行施工总承包的建设工程,由总承包单位负责上报事故。、事故发生后,因抢救人员、防止事故扩大的需要,移动事故现场物件时,可不做出标志。、依据《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GB6441—1986)的规定,根据事故给受伤害者带来的伤害程度及其劳动能力丧失的程度可将事故分为轻伤、重伤和死亡三种类型。:..、事故发生后,情况紧急时,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可以直接向事故发生地县级以上建设主管部门和有关部门报告。、(A)是对企业安全管理制度建立和落实情况的考核。、进行安全生产评价,评价人员应具备企业安全管理及相关专业能力,每次评价不应少于(B)人。、进行安全生产评价,施工企业的安全生产情况应依据自评价之月起前(D)个月以来的情况。、对某施工企业进行安全生产评价,其各项评分表中的实得分为零的项目数为0,各评分表实得分数≥70分且各施工现场评定结果均为合格,汇总分数≥75分,则该施工企业安全生产考核评价等级为(A)。、依据《施工企业安全生产评价标准》,施工企业安全生产评价内容包括(ABCDE)。、依据《施工企业安全生产评价标准》,安全生产管理评价是对企业(ABCDE)制度建立和落实情况的考核。:..、对有在建工程的企业,安全生产考核评定宜分为合格、不合格2个等级。、对无在建工程的企业,安全生产考核评定宜分为合格、不合格2个等级。、企业组织机构和体制发生重大变化后,企业应进行复核评价。、施工企业安全生产条件的量化评价,主要分为无施工现场和有施工现场两种情况。、根据《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生产管理规范》,建筑施工企业主要负责人、项目负责人教育培训时间每年不得少于(B)。、根据《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生产管理规范》,建筑施工企业新进场的工人必须接受不少于(B)的班组级安全教育培训。、根据《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生产管理规范》,作业人员离开原作业岗位六个月以上,又回到原作业岗位,需要进行(B)安全教育培训。、下列哪些人员应当接受安全教育培训(ABCDE)。:..、建筑施工企业开展的教育培训类型主要有(ABCDE)。、、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应贯穿于生产经营的全过程。、根据有关要求,专职安全管理人员每年接受安全培训的时间,不得少于30学时。、项目级安全教育培训的主要内容是:工地安全制度、施工现场环境、工程施工特点及可能存在的不安全因素等。、“转岗”是指作业人员进入新的岗位。、(A)就是将安全目标网络化、细分化,是安全目标管理的核心。、企业安全目标管理体系由目标体系和(C)组成。、(B)是通过确定总目标、分解目标、具体实施、严格考核等环节,最终达到安全生产的目的。:..63、(D)是安全目标实现的保证,是安全措施的具体化、系统化,也是安全目标管理的关键。、安全目标管理的要素包括(ABCD)等四部分。、企业安全目标的主要内容包括(ABCE)。、目标分解横向到边就是把安全总目标自上而下地一层一层分解,明确责任,使责任落实到人。、安全目标体系由总目标、分目标和子目标组成。、施工单位和工程项目部都应建立安全目标管理考核机构。、施工单位根据安全目标管理层层分解的原则,保证措施也要层层相应落实。、针对某个专项问题或在施工中存在的某个突出性安全问题进行的单项或定向检查是(A)。、针对气候特点可能给安全施工带来危害而组织的安全检查是(C)。:..、某施工现场按照《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评分,脚手架分项在汇总表中所占的满分分值为10分,该项检查评分表实得分值为94分,检查评分汇总表中该项目实得分值为(A)分。、在检查评分中,当保证项目中有一项不得分或保证项目小计得分不足(C)分时,此检查评分表不应得分。、建筑施工企业对工程项目安全检查的方式主要包括(ABCDE)。、建筑施工企业对工程项目安全检查的程序包括检查准备、(ABCDE)。、安全检查是消除事故隐患、落实整改措施、防止伤亡事故发生、改善劳动条件的重要手段。、某施工现场按《施工用电检查评分表》计算,保证项目实得分为38分,其他项目实得分为35分,该施工现场《施工用电检查评分表》实得分计算为38分。、施工班组班前、班后的岗位安全检查属于综合性检查。:..错误79、监督被检查单位对安全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和隐患,应定人、定时间、定措施组织整改。、危险是指系统中存在导致发生不期望后果的可能性超过了人们的承受程度,一般用(B)表示危险的程度。、危险源是指可能导致(A)和(或)健康损害的根源、状态或行为,或其组合。、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存在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物的危险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管理上的缺陷是指(B)。、安全生产管理包括对人的安全管理和对(C)的安全管理两个主要方面。、法约尔认为,管理是由(ABCDE)等职能为要素组成的活动过程。、危险源可分为(AB)。:..86、安全与危险构成一对矛盾体,它们相伴存在。、按照系统安全工程的观点,安全是指系统中人员免遭不可承受危险的伤害。、安全有狭义安全和广义安全之分。、以某一领域或系统为主的安全扩展到生活安全与生存安全领域,形成生产、生活、生存领域的大安全是狭义安全。、所谓事故频发倾向,是指个人容易发生事故的、稳定的、个人的()倾向。:D91、()理论是源于弗洛伊德的个性动力理论,认为工人受到伤害的主要原因是刺激所致。:B92、社会环境理论在1957年由()提出,又称目标-灵活性-机警”理论。:A93、()反映了事故发生的规律性,能够为事故原因进行定性、定量分析,为事故的预防及人的安全行为方式,从理论上提供科学的、完整的依据。:C:..:ABCE95、按照体液假说,人可以分为()。:ABCD96、单因素理论的基本观点认为,事故是由一两个因素引起的。:A97、事故频发倾向理论最大的弱点就是过分强调了人的个性特征在事故中的影响,无视教育培训与培训在安全管理中的作用。:A98、近年来的许多研究结果已经证明,事故频发者确实存在。:B99、心理动力理论也存在着只关注人的因素对事故的影响的片面性的问题。:A100、首先提出了著名的事故发生的连锁反应图的是()。:B102、依据理论,安全教育与培训的不足属于()因素。:..:D103、人的不安全行为与物的不安全状态是造成事故的()原因。:A104、()是指直接造成事故而加害于人的物质。:B105、事故因果类型包括()。:ABC106、理论将事故连锁反应理论中的“深层原因”进一步分析,将其归纳为四大因素,即()。:ABCD107、,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是导致事故的根本原因,必须认真追究。:B108、多数情况下,在直接原因的背后,往往存在着企业经营者、管理监督者在安全管理上的缺陷,这是造成事故的本质原因。:..109、事故因果链理论的基本观点是事故由一连串因素以因果关系依次发生,就如链式反应的结果。:A110、博德(Bird)在海因里希事故因果连锁理论的基础上,:A111、1974年()提出了扰动起源论。:A112、事故致因理论中()认为人的因素链的运动轨迹与物的因素链的运动轨迹的交叉点,将发生事故和伤害。:D113、轨迹交叉理论认为管理的重点应放在控制物的不安全状态上,即消除()。:B114、事故致因理论中()认为任何事故当它处于萌芽状态时就有某种非正常的扰动”,此扰动为起源事件。:C115、事故致因理论中较具代表性的系统理论有()等。:..:ABCDE116、消除人的不安全行为,可以通过()等措施来实现。:ABC117、P理论认为任何事故当它处于萌芽状态时就有某种非正常的“扰动”,此扰动为起源事件。:A118、几乎所有的工业伤害事故都是由于人的不安全行为造成的。:B119、轨迹交叉理论的侧重点是说明人失误难以控制,但可控制设备、物流不发生故障。:A120、系统理论通常用模型(图、符号或模拟法)表达,通过模型结构能表达各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与关系。:A121、瑟利模型中人对信息处理过程包括()个问题。:B122、()认为人失误会导致事故,而人失误的发生是由于人对外界刺激(信息)的反应失误造成的。:..:B123、()在1972年提出,有一个事故原因构成了所有类型伤害的基础,这个原因就是“人失误”。:B124、()模型是在瑟利模型之上增加了一组问题,使瑟利模型更为有用。:C125、系统观点的人失误主因论中较具代表性的有()。:ABC126、瑟利模型将事故的发生过程分为()阶段。:AB127、瑟利模型认为人在信息处理过程中出现失误从而导致人的行为失误,进而引发事故。:A128、瑟利模型认为在危险出现阶段,如果人的信息处理的每个环节都正确,危险就能被消除或得到控制。:A129、瑟利模型主要适用于描述危险局面出现得较快,如不及时改正则有可能发生事故的情况。:..:B130、瑟利模型没有探究何以会产生潜在危险,没有涉及机械及其周围环境的运行过程。:A131、一般系统论是由()提出来的。:C132、()是现代管理科学中的一个最基本的原理。:A133、安全目标管理、安全评价、应急救援体系等现代安全管理方法,其中都包含了()原理的精神。:A134、坚持()的原则,要求企业的各级管理者,特别是高层管理者要亲自抓安全工作。:B135、系统原理包括()原则。:ABCD:..135、强制原理包括()原则。:ABC137、现代高效率的管理必须在整体规划下明确分工,在分工基础上进行有效的综合,这就是整分合原则。:A138、为搞好安全管理,必须掌握与安全有关的所有对象要素之间的动态相关特征,充分利用相关因素的作用。:A139、事故损失的不可挽回性是安全管理需要具有强制性的一个原因。:A140、系统要素的动态相关性是事故发生的根本原因。:A141、保护企业职工的安全与健康,是()原理的直接体现。:B142、()原理就是在企业管理活动中必须把人的因素放在首位,体现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B143、()原则认为管理中的激励就是利用某种外部诱因的刺激调动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C144、()原则认为在管理系统中建立一套合理的能级,即根据各单位和个人能量的大小安排其地位和任务,做到才职相称,才能发挥不同能级的能量,保证结构的稳定性和管理的有效性。:B145、人本原理包括()原则。:ABC146、能够激发人的工作能力的动力包括()。:ABC147、人才的配备使用必须与能级对应。:A148、组织中管理人员应该营造公平合理的气氛,构建相对较合理的薪酬体系。:A149、责任原理与整分合原则相辅相成,有分工就必须有各自的责任,否则所谓的分工就是“分”而无“工”。:A:..150、安全生产责任制度是责任原理的具体化。: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