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
文档名称:

小算盘: 详解P2P网贷误区.doc

格式:doc   大小:121KB   页数: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小算盘: 详解P2P网贷误区.doc

上传人:花开花落 2018/1/5 文件大小:121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小算盘: 详解P2P网贷误区.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小算盘: 详解P2P网贷误区

知道P2P吗?知道;投吗?不投;为什么?不知道投哪。
一位曾经“大手笔”踩雷的投资者告诉笔者,未来将不会再涉足P2P网贷,而是转战长线股票以及更具灵活性的货币基金。如此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的投资人并不在少数。
如果有很多人用菜刀***,我们就说菜刀有问题,并且说不看好菜刀这类厨房必备品整个行业,你一定会觉得很可笑。目前P2P行业跑路的平台可能就是上述比喻中的菜刀。
行业口碑从来都是一把“双刃剑”,当高危、踩雷、不合规等频频爆出之后,对于这个行业的视野会逐步缩窄,而许多误区也就“顺理成章”地产生了。
P2P=资金池+期限错配?
什么是资金池?简单说,就是平台将多个投资者期限不同、金额不同的资金汇聚之后再投向不同项目。
一位P2P平台负责人表示,网贷涉嫌资金池就是网贷平台没有将借款人和出借人建立直接对应的借贷关系,在匹配借贷关系之前获取并归集出借资金。
不设立资金池是从事P2P业务正规平台的底线,目前网贷行业不乏宣称平台不涉及客户资金,只承担信息匹配、工具支持和服务等功能的平台,平台客户资金通过第三方支付或银行托管。
目前也有部分宣传已经与第三方支付公司或银行签订类资金托管合作的平台,其实尚停留在签订合作意向协议的层面,远没有到实际落地的一步。
由于目前行业踩雷现象分析中,终极背后原因往往指向上述两大关键词,造成无论是投资者还是围观者均带有一定心理暗示,即所有P2P网贷平台都是资金池和期限错配的承载者。
以轻资产为核心特点的P2P网贷的本质并不需要资金池,通过互联网平台将借贷双方直接对接,通过第三方支付完成资金转让,且资金流应该是去中心化、直连的关系。资金池往往与期限错配相关。期限错配的实质是时间的拆分,以短养长。
一位业内人士向本报记者举例称,假如借款人借款期限是一年,部分P2P平台可能将一年期限拆分为先后4个3个月期限的投资项目,前面投资人到期拿到的本金与利息,实际上是后来投资者的资金。一旦后续资金缺失,平台则无法偿还前期投资者的本金利息,造成平台资金链断裂、提现困难,可见期限错配更容易引发流动性风险。
流动性风险将成为P2P网贷行业面临的最大风险。多位业内人士表示,目前解决该风险的主要方式是设立P2P“二级市场”,投资者在持有平台项目一定期限后,可以自己通过平台发起“二级市场”转让,另一位投资者“接盘”后,就可获得投资的本金和已得利息。
“债权额度的拆分并不能错配,因为"债"本身就是一种可拆分的资产,这与时间拆分存在根本性区别。债权存有单位的量的概念,从金融的角度出发,分散金额增加离散度有益而非有弊。”有法律人士称。
债务人信息无底线披露?
在P2P领域,对信息透明的理解往往会有一种误解,就是债务人信息不是隐私,应该彻底向社会大众公开,这样才叫“数据透明”。
但事实,在债务人信息披露上存有一定的“底线”。某P2P平台负责人表示,无限度地公布债务人信息,一方面并不能有效地帮助借款人判断风险,另一方面却造成债务人个人信息在互联网上被泄露。
实际上,纯粹线上披露信息也并非能够完全有效降低风险。由于目前P2P行业借款人欺诈风险较高,因此采用线下对借款人进行审核是现实情形下保护投资者的重要措施。
“线上线下相结合的风控模式仍然是P2P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