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6
文档名称: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2022版).pdf

格式:pdf   大小:1,769KB   页数:3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DF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2022版).pdf

上传人:1781111**** 2024/3/1 文件大小:1.73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2022版).pdf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该【小学科学课程标准(2022版) 】是由【1781111****】上传分享,文档一共【36】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小学科学课程标准(2022版)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2022版小学科学课程标准(1)2-图文全日制义务教育小学科学(1~6年级)课程标准修订稿(2022年2月19日)《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修订项目工作组第一部分前言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新的科学发现与技术创新不断涌现,正对社会和经济发展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科学技术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为人类在更大范围、更深层次上认识并合理利用自然提供了可能,推动了社会和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繁荣,促进了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的变革。科学技术正深刻改变着社会,而社会的发展又对科学技术的进步不断提出新的要求。科学技术不仅是一种推动社会进步的驱动力,也代表着一种实事求是、追求真理的思维方式和生活态度,是当代公民必备的基本素养之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在推动人类社会生产力发展、生活方式转变和思维方式变革的同时,对每一位当代公民的科学素养提出了新的要求。科学素养是指了解必要的科学技术知识及其对社会与个人的影响,知道基本的科学方法,认识科学本质,树立科学思想,崇尚科学精神,并具备一定的应用它们处理实际问题、参与公共事务的能力。提高公民的科学素养,对于公民改善生活质量,增强参与社会和经济发展的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小学科学教育承担着培养小学生基础性科学素养,为他们的继续学习和终身发展打好基础的责任。1:..一、课程性质小学科学课程是一门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基础性课程。科学素养的形成是长期的,早期的科学教育对一个人的科学素养形成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是小学科学课程的主要任务,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够使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初步了解与小学生认知水平相适应的一些基本的科学知识和科学方法;培养学生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思维能力、创新能力、运用科学解决实际问题以及进行表达和交流的能力;使学生初步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对科学与探究的好奇心,具有创新意识、保护环境的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学会与他人合作,从而为他们今后的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小学科学课程是一门活动性和实践性课程。在活动与实践中学习科学,既符合儿童认知发展的阶段性特点,也是课程内容本身的要求。活动性表现在小学科学课程把探究活动作为学生学习科学的重要方式,强调通过学生亲身经历动手动脑活动,学习科学知识,了解科学探究中的具体方法和技能,提高科学能力,发展科学态度。实践性强调从2二、,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小学科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每位学生获得良好的科学教育。无论学生之间存在着怎样的地区、民族、经济和文化背景的差异,或者性别、个性等个体条件的不同,小学科学课程都应为全体学生提供适合的、公平的学习和发展机会。2:..、获得科学知识的主要方法。以证据为基础,运用各种信息分析和逻辑推理得出结论,公开研究结果,接受质疑,不断更新和深入,是科学探究的主要特点。小学科学学习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探究式学习是学生学习科学的重要方式。探究式学习是指在教师的指导、组织和支持下,让学生主动参与、动手动脑、积极体验,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以获取科学知识、领悟科学思想、学习科学方法的学习方式。小学科学课程倡导探究式学习,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探究式学习机会,强调做中学,逐步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科学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等,形成尊重事实、善于质疑的科学态度,突出学习能力、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以及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这种好奇心和求知欲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对终身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小学科学教学要创设一种愉快的教学氛围,3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尊重他们的经验差异和学习特点,引导他们积极主动地开展探究活动。、课程设计思路3:..小学科学课程的设计遵循国家的教育方针,充分考虑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与认知规律,反映国际科学教育的最新成果,兼顾我国小学科学教育的实际情况。小学科学学科周期比较长,基于学生的年龄特征与认知规律,本标准把小学六年学习时间划分为1~2年级、3~4年级、5~6年级三个学段。小学科学课程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总目标,具体分解成科学知识,科学探究,科学态度,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四个方面。每个方面的目标分为总目标和学段目标。小学科学课程内容以学生能够感知的物质科学、生命科学、地球与宇宙科学、技术与工程学中一些比较直观、学生有兴趣参与学习的重要内容为载体,把重心放在培养小学生对科学探究的兴趣与正确的思维方式、学习习惯的养成上。本标准在物质科学领域选择了6个主要概念,生命科学领域选择了6个主要概念,地球与宇宙科学领域选择了3个主要概念,技术与工程领域选择了3个主要概念,四大领域的18个主要概念构成了全部学习内容,并将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的内容融入其中。这四大领域的18个主要概念被分解成75个学习内容,在课程内容部分将其按三个学段进行安排。小学科学课程的主要形式是探究活动。因此,课程内容部分还针对每个主要概念设计了活动建议,供教材编写者和教师参考。第二部分课程目标小学科学的课程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并应为他们继续学习、成为合格公民和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学生通过科学课程的学习,保持和发展对自然的好奇心和4:..4探究热情;了解与认知水平相适应的基本的科学知识;体验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发展科学探究能力;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以及用科学语言与他人交流和沟通的能力;形成尊重事实、乐于探究、与人合作、关爱生命与自然的科学态度;了解科学、技术、社会和环境的关系,具有创新意识、保护环境的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分别从“科学知识”“科学探究”“科学态度”“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四个方面阐述具体目标。一、科学知识目标(一),认识物体的运动、力的作用、能量、能量的不同形式及其相互转换。,知道生物体的生命活动和生命周期;认识人体和健康,以及生物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知道太阳系的基本概况;了解地球的运动及地球的圈层结构;认识人类与环境的关系,知道地球是人类应珍惜的家园。,技术是改变世界的物质力量,技术推动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和文明进程。(二)学段目标从物质科学、生命科学、地球与宇宙科学、技术与工程4个领域描述科学知识的学段目标。5:..科学知识学段目标领域1~2年级(低)观察、描述常见物体物质科学的基本特征和身边材料的基本性能;观察物体3~4年级(中)测量、描述物体的特征和材料的性能;描述物体的运动,认识力的作用;了解不初步了解植物体和动物认识周边常见的动物生命科学和植物,能简单描述其外部基本特征。体的主要组成部分,知道植物体的生命周期;能根据有关特征对生物进行分类;初步了解动物与植物之间的5~6年级(高)了解物质的一些基本性质和变化;了解力的作用与物体运动的变化;知道不同能量的转换。初步认识人体的主要生命活动和人体健康;初步了解动物和植物都能产生后代,使其世代相传;了解生物的生存条件。的运动,知道常见的力。同形式的能量。科学知识学段目标领域1~2年级(低)3~4年级(中)相互关系。知道太阳、地球、月球的地球与宇宙科学描述地球自转产生的自然现象,了解各种天气现象。基本特征,描述地球公转产生的自然现象,了解地球具岩石等圈层。了解技术是人类能力的延认识身边的常见材技术与工程料,知道简单工具的作用与使用,动手完成简单的任务。知道设计包括一系列步骤,完成一项工程设计需要分工与合作,需要考虑很多因素,任何设计都受到一定的条件制约。伸,工程是依据科学原理设计和制造物品、解决技术应用的难题,创造丰富多彩的人工世界的一系列活动;了解科学技术推动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和文明进程。(这里阐述的是目的而不是目标)知道太阳系的基本概况;认识人类与自然的关系,知道地5~6年级(高)有大气、水、生物、土壤、球是人类应珍惜的家园。二、科学探究目标(一)总目标6:..,是科学家通过多种方法寻找证据、运用创造性思维和逻辑推理解决问题,并通过评价与交流等方式形成共识的过程。,通过收集和分析信息获取证据,经过推理得出结论,并通过有效表达与别人交流自己的探究结果与想法。能应用科学探究方法解决比较简单的日常生活问题。、综合、比较、分类、抽象、概括、推理、类比等思维方法,发展学习能力、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以及运用科学语言与他人交流和沟通的能力。,但是随着新证据的增加,会不断完善、深入和发展。,而是循环往复、相互交叉的过程。能将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应用于力所能及的探究活动。(二)学段目标从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订计划、收集证据、处理信息、得出结论、表达交流、6迁移应用、反思评价这9个要素描述科学探究的学段目标。要素科学探究学段目标1~2年级(低)在教师指导下,能从具提出体现象与事物的观察、比题。在教师指导下,能依据作出已有的经验,对问题作出假设简单的假设。在教师指导下,能制订制订计划在教师指导下,能按照一定的顺序、利用多种感收集官或者简单的工具,观察征及现象。在7:..教师指导下,能借助简单的图形、文字和表格,在教师指导下,能利用分析、比较与分类等方法,得出结论。在教师指导下,能如实讲表达述探究过程与结论,并与交流同学讨论、交流。在教师指导下,具有将科迁移应用学探究中学到的知识与方法迁移应用到其他学习领域和日常生活中,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反思具有对探究过程、方法和能对自己的探究过程、方法和结果进行反思,作出自我评价7(一),乐于参加观察、实验、制作、调查等科学活动,并能在活动中克服困难,完成预定的任务。;乐于倾听不同的意见和理解别人的想法,不迷信权威;实事求是,勇于修正与完善自己的观点。,善于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追求创新。,积极参与交流和讨论,尊重他人的情感和态度。,珍爱生命,具有保护环境的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二)学段目标从探究兴趣,实事求是,追求创新,合作、分享,人与自然和谐相处5个维度描述科学态度的学段目标。维度科学态度学段目标1~2年级(低)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对常见的动植物和物质探究兴趣的外在特征、生活中的科学现象、自然现象表现出探究兴趣。能如实讲述事实,当发现事实与自己原有的想实事求是3~4年级(中)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表现出对现象和事件发生的条件、过程、原因等方面的探究兴趣,体会到运用科学探究解决问题的乐8:..趣。在科学探究中能以事实为依据,不从众,不轻易相5~6年级(高)能对有兴趣的自然现象制订可实施的探究方案,表现出对事物的结构、功能、变化及相互关系进行科学探究的兴趣。在尊重证据的前提下,坚持正确的观点;当多人观察、实验结果出现不一致时,不急于下结论,而是分析原因,再次观察、实验,以事实为依据作出判断。在教师指导下,能围绕追求创新一个主题作出大胆的想多方式认识事物。法不同时,能尊重事实,信权威与书本;面对有说服养成用事实说话的意识。力的证据,能改变自己的观点。乐于尝试运用多种材料、多种思路、多样方法完成科8能大胆质疑,从不同视角提出研究思路,采用多种方法、利用多种材料,完成探究、设计与制作,培育创新象与推测,尝试多角度、学探究,体会创新乐趣。维度科学态度学段目标1~2年级(低)愿意倾听、分享他人的信息;乐于表达、讲述自己的观点;能按要求进行两人合作探究学习。3~4年级(中)能接纳他人的观点,完善进行多人合作的长周期探究学习;乐于为完成探究活动,贡献自己的想法和力量。体会到身边动植物的热爱自然,认识到人类掌利用自然资源,改善自然环境,更好地为生产和生活服务;愿意采取行动保护环境,节约资源。认识到人类、动植物、环境的相互影响、相互依存关系;自觉采取行动保护环境;认识到人类可以利用科技改善生活,但不能过分地向自然界索取,关注节约资源。可爱和美丽,热爱生命,握了自然规律,就可以合理5~6年级(高)精神。能接受别人的批评意见,进行多人合作时,愿意沟通交流,综合考虑小组各成员的意见,形成集体的观点。自己的探究;能分工协作,反思、调整自己的探究;在合作、分享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保护身边的动植物;意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四、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9:..,需要考虑伦理和道德的取向;认识到自己在保护环境、节约资源方面的责任。(二)学段目标1~2年级(低)了解生活中常见的科技产品及其给人们生活带来的便利。3~4年级(中)了解并意识到人们对产品不断改进以适应自己不断增加的需求。5~6年级(高)了解科学技术可以减少自然灾害对人类生活的影响;了解在科学研究与技术应用中必须考虑伦理和道德的价值取向。了解人们可以利用科学技术改造自然,让生活环境不断得到改善。了解人类的好奇和社会的了解人类的关注是影响科学技术发展的关键因素。需求是科学技术发展的动力,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影响着社会发展。9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了解人类的生活和生产需要从自然界获取资源,同时会产生垃圾,有些垃圾可以回收利用。了解人类的生活和生产可能造成对环境的破坏,形成了解地球上的资源是有限的,人类活动会对环境产生正参与环境保护活动的意识。面和负面的影响。10第三部分课程内容课程内容包括物质科学、生命科学、地球与宇宙科学、技术与工程四个领域,反映了人类活动的主要领域。从这四个领域中选择一些适合小学生学习的主要概念,学习这些内容,可以为小学生科学素养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课程内容共包括四个领域18个主要概念,其中,物质科学领域有6个,生命科学领域的有6个,地球与宇宙领域有3个,技术与工程领域有3个。一、物质科学领域10:..然界和人类生活中所发生的、丰富多彩的物质的运动和变化。物质世界中的各种现象和过程,都有着内在的规律性。物质科学就是研究物质及其运动和变化规律的一门基础自然科学。本领域内容的学习将有助于增强学生探究物质世界奥秘的好奇心,形成“世界是物质的”的观点,使他们感受到物质科学对促进社会进步、提高人类生活质量的重要作用,帮助他们初步养成乐于观察、注重事实、勇于探索的科学品质。在教学中,教师应帮助学生形成以下主要概念:,材料具有一定的性能;;;、快慢和方向来描述;;、光、热、电、磁是能量的主要形式。本领域学习内容的知识结构图如下:知识结构图中涉及的学习内容,不同学段有不同的具体的要求和学习目标,如下表所示。,材料具有一定的性能学习内容学习目标1~2年级(低)通过观察描述物体的特征,如轻重、厚薄、、体积等特征。色、表面粗糙程度、形状、气味、软硬等。3~4年级(中)能够使用简单的仪器测量物体的常见特征,如长度、重量、体积、温度等,并使用恰当的计量单位进行记录。对物体进行简单分类,说出分类依据。:..知道固体有确定的形状、体积和质量;:固态、液态和气态。量,液体的表面在静止时一般会保持水平;气体有确定的质量,但没有确定的形状和体积。,把混合在一起的物体分离。根据物体的特征或材料的性能分离两种混合物质,如分离沙和糖,铁屑和木屑等。,构成物体的物质可能改变,也可能不改变。或大小发生了变化,如被切成小块、被挤压、被拉伸,纸撕成小片等,构成物体的物质没有改变。知道有些物体发生了变化,如烧掉的纸、生锈的铁等,构成物体的物质也发生了改变。描述常用材料的性能,如漂浮能力、导电性、导热性等,说出它们的主要用途。5~6年级(高)【活动建议】教师应指导学生通过观察描述物体的特征、材料的性能和物质的存在状态,通过实验学录方法,能依据性能对物体或材料进行简单地分类。教学中,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开展以下活动。(1)搜集身边常见的物体,如石块、铁钉、橡皮、玻璃和大米粒等,观察和描述它们的特征,尝试从颜色、轻重、软硬等方面对它们进行分类。()(2)说一说你家中都有哪些用塑料制成的物品,如塑料袋、塑料杯、塑料积木和塑料吸管等,比较一下它们的透明程度,谈一谈这些用塑料制成的物品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哪些方便。()12:..3)观察水、油、醋和牛奶等液体,尝试归纳总结出它们的一些共同特征,如都可以倾倒,具有流动性;有固定的质量和体积;形状可以改变等。()(4)在日常生活中经常能看到这样一些变化,如易拉罐被压扁了,水结冰了,铅笔尖折了。尝试分析一下这些变化的特征,如水结冰是水的状态发生了变化,由液态变成了固态,无论是液态的水还是固态的冰都是由同一种物质构成的,因此,这种变化属于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2年级(低)3~4年级(中)气在形状、质量和体积等方面的区别。。情况下,当温度升高到100℃或降低到0℃时,水会沸腾或结冰。知道冰、水和水蒸气虽然状态不同,但都是同一种物质。知道有些物质能够溶解在水里,;而有些物质在水里则很难溶解。食盐和白糖等;有些物质很难溶解在水里,如沙和食用油等。通过观察描述一定量的不同物质在一定量水中的溶解情况。通过实验知道搅拌和温度是影响物质在水中溶解135~6年级(高)结冰的过程,知道温度是影响这些过程的主要因素。列举日常生活中水的蒸发和水蒸气凝结成水的实例,如晒衣服、雾、玻璃窗上的水珠等,知道温度等影响这些过程的主要因素。知道冰、水和水蒸观察冰融化和水学习内容学习目标1~2年级(低)3~4年级(中)快慢的常见因素。5~6年级(高)【活动建议】教师应指导学生通过观察活动认识水的三种状态,通过简单的实验活动观察常见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过程,探究影响物质在水中溶解快慢的主要因素。13:..(1)取一个烧杯,向其中加入一些冰块,用温度计测量并记录冰块的温度;让冰块自行融化,观察冰块的融化过程,并每隔1min测量并记录温度;当冰块完全融化成水时,观察并记录温度计的读数。()(2)取相同的食盐两份,同时倒入两个盛有30mL水的烧杯中,用搅拌棒搅拌其中一个烧杯,观察两个烧杯中食盐的溶解快慢;取相同的食盐两份,同时倒入两个盛有30mL冷水和热水的烧杯中,观察两个烧杯中食盐的溶解快慢。(),形状随容器而变,没有固定的体积。。学习目标1~2年级(低)观察并描述空气的特征,如颜色、状态、气味等。3~4年级(中)知道空气具有质量并占有一定的空间,空气总会充满各处。知道空气是一种混合物质,氮气和氧气是空气的主要成分。通过观察,描述热空气上升的现象。。知道空气的流动是风形成的原因。列举生活中常见的形成风的一些方法。设计简单实验证明风具有使物体运动的能力。5~6年级(高)【活动建议】教师应指导学生通过观察活动认识空气的特征和热、冷空气的流动现象,通过简单的实验活动证实空气的存在,通过查阅的方法了解空气的主要成分,通过小组讨论列举风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好处与危害。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开展以下活动。14:..1)取一个塑料杯,在杯底紧塞一团纸,将其倒扣在盛有水的水槽中,观察纸是否会被浸湿,通过该实验可以证明空气占有空间;将两只充有空气的气球吊在小棍上,并使它们保持平衡,刺破其中一只气球,观察小棍是否平衡,通过该实验可以证明空气是有质量的。()(2)取两个一样大小的玻璃瓶,分别放在盛有冷水和热水的水盆中,在热瓶中放入点燃的香,待瓶内充满烟后,移走香,立即用毛玻璃片将瓶子盖好,将冷瓶倒扣在有烟的热瓶上,抽掉玻璃片,通过观察烟,了解空气的流动;重复前面的操作,只是将冷瓶和热瓶的上下位置对调,通过观察烟,了解空气是如何流动的。()、快慢和方向来描述学习内容学习目标1~2年级(低)使用前后左右、。南西北、远近等名词描述物体所处位置和方向。知道测量距离和时间的常用方法。3~4年级(中)描述运动物体在某一时刻的位置。知道可以用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方向和距离来描述物体在某个时刻的位置。说明判断物体运动快慢的理由,。描述并区别物体运动的快慢。来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知道自行车、火车、飞机等常用交通工具的速度范围。。常见物体的运动情况,如直线运动、圆周运动。比较不同的运动,举例说明各种运动的形式和特征。5~6年级(高)【活动建议】15:..教师应指导学生通过观察,了解运动是物体的基本特征,运动具有多种方式,可用速度描述运动和比较其快慢。教学中,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开展以下活动。(1)用线绳、直尺等工具测量物体的位置,学习长度的表示方法。()(2)尝试乘坐自行车、公共汽车、轮船、火车、飞机等,体验和比较不同交通工具的速度,尝试说明判断运动速度快慢的依据。()(3)尝试让各种物体运动起来,观察物体前进、后退、转弯、旋转、滚动、振动、15绕圈等各种不同的运动形式,描述其特点,用图、文字等方式描述物体运动的状态与过程。()~2年级(低);有的力可以通过看不见的物质施加在物体上。生作用。知道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推力、拉力、摩擦力、弹力、浮力等都是直接施加在物体上的力。。施加不同大小的推力或拉力,可以改变物体运动的快慢,也可以使物体启动或停止。3~4年级(中)5~6年级(高)知道地球不需要接触物体就可以对物体施加引力。【活动建议】教师应指导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感知各种常见的力,了解力对物体运动的改变。教学中,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开展以下活动。16:..(1)观察磁铁吸引回形针,了解磁力可以隔着一段距离产生作用。()(2)通过实验观察常见的推力、拉力、摩擦力、弹力、浮力和重力,了解这些力对物体的作用,以及对物体体积和形状的改变,如弯曲拉伸。()(3)尝试用推、拉的方式让物体启动、加速、减速或停止,尝试改变力的大小或方向,观察力改变以后物体运动的变化。()、光、热、电、,通过物质传播,声携带能量学习内容学习目标1~2年级(低)同物质中可以沿各个方向传播。173~4年级(中)举例说明声音因物体振动而产生。知道声音有高低和强弱之分;制作5~6年级(高)、举例说明声音在不液体和固体中向各个方向传播。。、强弱与物体振动有关。学习内容学习目标1~2年级(低)3~4年级(中)能产生不同高低、强弱声音的简易装置,知道振动的变化会使声音的高低、强弱发生改变。5~6年级(高)【活动建议】教师应指导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探索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声音的高低与强弱,了解声音的高低、强弱与物体振动的关系。教学中,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开展以下活动。(1)将发声体放入水中,了解声音在液体中的传播;轻轻敲击课桌、楼梯扶手、墙面等,将耳朵贴在远离敲击点的地方,倾听声音,了解声音可以在物体中沿各个方向传播。()17:..(2)尝试让各种物体发出声音,感知声音高低和强弱的变化。观察物体发出声音时伴随着物体的振动,了解声音产生的原因。(、)(3)设计实验,尝试用弦线、皮筋、直尺等产生不同高低和强弱的声音。(),光遇到不同的物质传播方向会发生改变学习内容学习目标1~2年级(低)3~4年级(中)5~6年级(高)识别来自光源的光,如太阳光、灯光;或来自物体反射的光,;有的光来自反射光的物体。如月光。知道来自光源的光或来自物体的反射光进入眼睛,都能使我们看到光源或该物体。;行进中的光遇到物体时会发生反射,会改变光的传播方向,会形成阴影。概述当行进中的光被阻挡时,就形成了阻挡物的阴影。直线传播是阴影形成的原因。知道行进中的光遇到物体时,会发生反射现象,光的传播方向会发生变化。。学习目标1~2年级(低)3~4年级(中)5~6年级(高)描述太阳光穿过三棱镜后形成的彩色光带,知道太阳光中包含有不同颜色的光。【活动建议】教师应指导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光源、光的传播、人眼看到物体的条件以及光的反射现象。教学中,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开展以下活动。(1)举例说出生活中常见的光源,如太阳、灯等;尝试在黑暗的环境中观察物体,了解人眼是如何看到物体的。()18:..(2)观察影子、制造影子,设法改变影子的形状、大小和方向,认识形成影子的条件。()(3)观察光的行进,以及光在射到镜子表面后传播方向的变化,了解光的直线传播与反射。()(4)观察太阳光穿过三棱镜后投射到墙上的彩色光带,了解太阳光由各种颜色的光组成。(),以不同方式传递,,摄氏度是温度的一种单位。学习目标1~2年级(低)3~4年级(中)描述测量物体或空气温度的方法;知道国际上常用摄氏度作为温度的标准单位来表示冷热的程度。描述一般物体具有“热胀冷缩”;加热和冷却也可以改变某些物质的状态。质;知道水结冰时体积会膨胀。描述加热或冷却时常见物质发生的状态变化,如水结冰、冰融化、水蒸发和水蒸气凝结。195~6年级(高)学习内容学习目标1~2年级(低)3~4年级(中)5~6年级(高)说出生活中常见的热量传递的现象,知道通常热从温度高的物体传向温度低的物体。举例说明影响热传递的主要因素,列举它们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通常热从温度高的物体传向温度低的物体。【活动建议】教师应指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开展对热现象的探索,了解热的表征、热的传递、热对物体状态的影响等。教学中,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开展以下活动。19:..(1)测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