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4
文档名称:

中国电影史2.ppt

格式:ppt   大小:2,020KB   页数:4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中国电影史2.ppt

上传人:yzhluyin9 2018/1/6 文件大小:1.97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中国电影史2.ppt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中国电影史 第二章 30年代电影(1932——1937)
关键词
导演:
夏衍、田汉、蔡楚生、吴永刚、孙瑜、沈西苓、袁牧之、应云卫
影片:
《狂流》、《春蚕》、《三个摩登女性》、《渔光曲》、《神女》、《大路》、《十字街头》、《桃李劫》、《夜半歌声》
名词:
国片复兴运动、左翼电影运动
中国电影史 第二章 30年代电影(1932——1937)
了解30年代左翼电影运动的发展、成长与不足。
“30年代电影”指1932年到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前这五六年中国电影出现的一段空前繁荣的局面。
中国电影无论思想内容还是艺术形式都出现了革命性的变化,是中国电影史上第一个黄金时代。(九一八事变改变了人们的心理状态;有声电影的出现和外国电影经验的大规模介绍)
第一节概述
一、国片复兴运动
1、联华影业公司
1930年8月由罗明佑等人创立,探索着如何以质量求生存。并实行制片与发行一体化的体制。
2、宗旨:改革神怪、迷信、凶恶,打杀之国片作风。 方针:提倡艺术、宣扬文化、启发民智、挽救影业。 代表作品:《野草闲花》、《故都***》、《恋爱与义务》、《一剪梅》、《桃花泣血记》等。
3、影响:注重艺术质量的制片,为提高国片的文化地位,改变观众结构和重新赢得市场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中国电影史 第二章 30年代电影(1932——1937)
二、左翼(新兴)电影运动的兴起和发展
1、时代变革带来电影的变革(中国电影发展进程的重要特征)
九· 一八”事变
有声电影等电影技术的进步和外国电影的影响
电影人自身生存的需要,形成新的管理和创作机制
电影的巨大影响力,吸引了原先将活动重心放在戏剧上的左翼文艺工作者
电影被纳入国民党中央管理体制,“电影检查委员会”、“中国教育电影协会”成立。
中国电影史 第二章 30年代电影(1932——1937)
2、左翼(新兴)电影运动的发展
1933年,郑正秋编导的影片《姊妹花》,笔触已深入到社会性的矛盾。同年,出现第一批“左翼电影”——《狂流》、《春蚕》。
1933年以后,以更巧妙隐晦的题材选择、叙事方式和视听语言来宣传抗日思想和揭示社会黑暗,如《桃李劫》、《神女》等。
1935年华北事变后,形成“国防电影”高潮,诞生了《狼山喋血记》、《大路》等。
中国电影史 第二章 30年代电影(1932——1937)
二、田汉
1、田汉(1898—1968年),“五四”新文艺家里第一个“触电”者,但又不同于正统主流。早期创作具有“小资”幻想,30年代更强调要反映时代前进的方向。
2、重视电影的造梦功能,“酒、音乐与电影为人类三大杰作,电影年最稚,魔力也最大,以其在白昼造梦也。”
3、代表作品: 《三个摩登女性》、《民族生存》、《母性之光》。其作品具有豪放浪漫的艺术气质。
中国电影史 第二章 30年代电影(1932——1937)
第三节 30年代的继承与创新
一、蔡楚生
1、蔡楚生(1906~1968年),30年代的创作继承影戏传统的基本方向,并作出了较大的突破和创新。
2、代表作:《都会的早晨》 1933年、《渔光曲》1934年、
《新女性》1934年
3、艺术特点:
重视故事情节,以情节曲折、结构完整见长,注重影片节奏;
注重人物塑造,以各种手段刻画人物性格和心理。
中国电影史 第二章 30年代电影(1932——1937)
中国电影史 第二章 30年代电影(1932——1937)
二、吴永刚——对民族审美意境的探索
1、吴永刚(1907—1985年),美工出身,1931年加入联华影业,凭处女作《神女》蜚声影坛。和费穆一样,以沉郁凝练的气质与其他风格激烈、生活化的导演差异明显。
2、作品: 《神女》1934年、《浪淘沙》1936年、《巴山夜雨》(与吴贻弓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