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
文档名称: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 (2).doc

格式:doc   大小:556KB   页数: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 (2).doc

上传人:xunlai783 2018/1/6 文件大小:556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 (2).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
学院班级姓名学号
教材分析
父母之爱,是天底下最纯粹、最无私的爱。正是因为这样一种爱,《地震中的父与子》才创造了废墟中的奇迹。
这篇课文讲述了在美国洛杉矶大地震中,一位父亲不顾旁人相劝,执着挖掘,经过38个小时的不懈努力,终于救出了瓦砾堆底下的儿子及其同学。“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父亲的坚持,儿子的信任,谱写出了最了不起的爱的奇迹。
本文编入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六组,以“感受父母之爱”为专题。文中鲜明的人物形象,深刻的人生道理以及字里行间蕴含的真挚情感,值得学生细细品味。
学情分析
我预设面对的学生是某城市五年级的学生。他们有较浓厚的学****兴趣,预********惯比较好,课堂气氛也比较活跃。经过前四年的学****能够自主认识生字词,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也能在交流中提出自己的观点。但是,由于学生的生活经验有限,无法深入体会文中描写的父与子之间的情感,需要教师适当引导,学生联系玉树、四川等地震的热点问题来拉近与文本的距离,并加以理解。
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会写11个生字,能正确理解“混乱、昔日、废墟”等词语的意思。
、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联系上下文及生活实际,体会“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与你在一起”这一对父子的人生信念的含义。(难点)
、语言、神态的描写,体会人物形象,感悟父与子之间的真挚情感。(重点)
四、教学时间:两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出示课文插图。请学生仔细观察图片,从这幅图中,你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想说的吗?
从学生的回答中,教师引出课题——《地震中的父与子》。
3. 师:在这次地震中,这对父与子之间究竟发生了怎样感人的事情呢?
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
【设计意图】: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上课伊始,出示插图,充分利用教材资源,调动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仔细观察图片,利于培养学生观察的能力和获取信息的能力。
自主读书,整体感知出示任务,自主完成,反馈交流,这是教学活动的一般程序。请你注意,出示任务可以突出重点,而反馈交流则必须从易到难,从单项到综合。你的教案是否需要改改?
: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读准字音,看清字形,读通课文。
(2)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事?
(出示提示,指导关键词:地震父亲儿子挖掘废墟 38小时
预设:这篇课文讲述了在美国洛杉矶大地震中,一位父亲不顾旁人相劝,执着挖掘,经过38个小时的不懈努力,终于救出了瓦砾堆底下的儿子及其同学。)

,教师根据学生中普遍存在的生字词问题,集中讲解,适当点拨。
预设本文有以下几个难点字词:
容易写错的字:矶、爆、砾、颤;
多音字:混;
【设计意图】:
这一板块,我“将学生的主动权还给学生”,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读书与交流的时间,让学生读通课文,疏通字词,扫除阅读障碍。同时,小组学****交流的方式,利于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增强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难理解的词:混乱、废墟、疾走、瓦砾
品词析句,体会情感
分为两个环节。
第一环节:总体印象
1. 快速浏览课文,从文中找出关键句子,说说你觉得父亲和儿子分别是怎样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