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
文档名称:

李鸿章的另一场战争.doc

格式:doc   页数:2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李鸿章的另一场战争.doc

上传人:vip_130_cool 2015/4/29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李鸿章的另一场战争.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李鸿章的另一场战争
      近日,读了《甲午战争120周年李鸿章的另一场战争》,刊于《三联生活周刊》2014年第27期,文章从近代中国大背景出发,以李鸿章为主角,剖析了甲午战败的原因,以下是一些摘录。
1、“以一人敌一国”——梁启超《李鸿章传》中引用西方评论家对甲午战争的分析,清晰地揭示了晚清国家结构性矛盾的关键。
2、任何制度达到高峰,自必下坠,然后再造。席卷中国16个省的太平军,清朝的“国家军”无力抵抗,节节败退。作为一种替代,乡勇聚集成军,最终曾国藩建功立业。由此,形成了一个100年后才解决的军队结构性问题:兵为将有。后来的军阀横行,其源头在此。
3、中国皇权制度之破坏,竟然是军队系统的“国有”变“私有”。兵为将有之后,中央与地方,满族与汉族渐次形成:内轻外重,满轻汉重。
4、后发国家的现代化转型,需要强大的中央政权将国家导入轨道,而李鸿章作为地方领导人统领全国性运动,他要打两场战争,结果既输给日本人,也输给了主战派。
5、“中国自十四年(1888年)北洋海军开办以后,迄今未添一船”甲午战争前6年,事实上已经停滞海军建设。“盖以昆明换渤海”颐和园的昆明湖占用了渤海海军的钱。
6、李鸿章先找英国公使,英担心俄国猜忌,没有积极回应。俄国公使濱得当真,结果旁观到底,李鸿章被骗。
7、北洋海军对日作战,南洋海军竟然觉得这场战争与自己无关。败讯既至,朝廷第一时间未在方略上多所研议指涉,整个激辩只围绕对于李鸿章一人的惩罚。所谓国家利益,没有派系斗争来得重要。李鸿章很惨,他被拔去刚刚受赐的三眼花翎
8、中国周边主要邻国朝鲜、琉球、越南、缅甸、南掌(今老挝)、暹罗(今泰国)、苏禄(今菲律宾)等7国先后成为中国的藩邦。“在正常情况下,天朝与藩属国所维持的只是一种间接的、松散的、形式主义的、低姿态的礼仪关系。”甲午战争,随着朝鲜这最后一个属国的离去,宗藩体制也荡然无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