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
文档名称: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资料.doc

格式:doc   大小:38KB   页数: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资料.doc

上传人:Q+1243595614 2018/1/7 文件大小:38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资料.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世界的物质性机器发展规律
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是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世界的物质统一性:
,而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
,而物质在运动过程中又有某种暂时的静止,静止是相对的。

实践具有物质性、自觉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等基本特征。
联系和发展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
发展是前进的上升的运动,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对立统一规律是事物发展的根本规律: P37-P41
唯物辩证法是客观辩证法与主观辩证法的统一:
客观辩证法是指:客观事物或客观存在的辩证法,及客观事物以相互作用、相互联系的形式呈现出的各种物质形态的辩证运动和发展规律。
主观辩证法是指人类认识和思维运动的辩证法,记忆概念作为思维细胞的辩证思维运动和发展的规律。
唯物辩证法既包括客观辩证法也包括主观辩证法,体现了唯物主义、辩证法、认识论的统一。
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范畴:原因与结果、必然性与偶然性、可能性与显示性、现象与本质、内容与形式等,都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都蕴含着矛盾分析法。P43-46
意识的作用:
,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控制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的作用。
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辩证统一:

,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第二章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实践和认识的主体和客体:
主体是指具有思维能力、从事社会实践和认识活动的人;
客体是指时间和认识活动所指向的对象。
主体和客体的关系,从根本上说是认识关系和实践关系。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对认识的不同回答:两条根本对立的认识路线:一条是坚持从无到感觉和思想的唯物主义路线,另一条是坚持从思想和感觉到物质的唯心主义路线。
旧唯物主义的认识论及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认识论,把人的认识看成是消极地、被动地反映和接受外界对象。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认为,认识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反映具有:;
感性认识是人们在实践基础上,由感觉器官直接感受到的关于事物的现象、事物的外部联系、事物的各个方面的认识,包括感觉、直觉和表象三种形式。
理性认识是指人们借助抽象市委,在概括整理大量感性材料的基础上,达到关于事物的本质、全体、内部联系和事物自身规律性的认识。理性认识包括概念、判断、推理三种形式。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辩证统一的,统一的基础是实践。
认识发展的总过程: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时间,如此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循环往复以至无穷,一步步地深化和提高。
造成认识过程反复性和无限性的原因:
;
,认识是不断发展的,不存在“永恒真理”。
真理的客观性:;。
真理的一元性是指对于特定的认识客体来说,真理只有一个,它不因主体认识的差别和变化而改变。
真理的绝对性即具有绝对性的真理,是指真理的无条件性、无限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