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儿童自杀行为
据WHO(1999)估计,2000年全世界约有100万人自杀死亡,有10-20倍于此数的人自杀未遂,每40秒有一人自杀死亡,每3秒有一人自杀未遂,自杀死亡者超过全球武装冲突或交通事故丧生者,全世界1/4的自杀发生于印度和中国,中国占20%。
自杀的概念
精神病学家认为,自杀行为是指人们用不同的方式去结束自己的生命;
心理学家,强调自杀行为的操作功能,即自杀代表“寻求和发现采取结束自己生命来解决现存问题的任何行为”;
社会学家认为,“自杀这个词可用于任何一桩直接或间接源于受害者主动或被动的行为,且自杀者知道这一行为的死亡后果,自杀未遂也属于这种行为,只是没有造成实际的死亡。”
人类学家则认为,“自杀指一个人自愿地、故意地杀死自己的行动或情况,但也指任何人杀死自己的意愿或倾向。自杀包括个人的、团体的、甚至民族的自我毁灭的行为”
自杀是生物、心理、社会因素异常引起的疾病。
自杀是一种病态
基于患者在生理、心理、社会三方面的不正常状态,是从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角度提出的。
自杀作为疾病,有它独特的流行病学、病因学、诊断学、预防学、治疗学、护理学、分类学等完整的内容
儿童自杀
指儿童有意导致自身严重伤害或死亡的自我伤害行为。
自杀行为的主要特征:行为的有目的性,并可导致身体严重伤害或有导致死亡的可能性。
自杀的类型
:
自我攻击型的自杀行为:以死亡为目的
准自杀行为:以“求助”为目的(企图用自杀来唤起人们的同情、关注,并使对方忏悔)
自杀的类型
:
情绪型
由于爆发性的情绪所引起
进程比较迅速,发展期短
理智型
自身经过长期的评价和体验,进行了充分的判断和推理之后,逐渐地萌发自杀的意向,有目的、有计划地采用自杀措施。
自杀的进程比较缓慢,发展期较长。
心理满足型
自杀者为某种坚定的理想、信念的实现或团体的利益而献身,追求心理上的一种极大满足,
如杀身成仁壮举,宗教徒的殉道,男女之间由于爱情而发生的殉情自杀,战争中的自杀性攻击等,
这种类型的自杀者目的性强,毫不畏惧自杀带来的痛苦,反而在自杀进程中产生精神升华的特殊情感体验。
心理解脱型
在遭受挫折和打击时,极度的自卑、悲观、羞辱、悔恨、内疚、恐惧、孤独、空虚等,感到个人无助、无用、无望,惟有一死才能导致问题的最终解决。这种类型的人常把自杀作为逃避现实,寻求解脱的无可替代的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