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
文档名称:

四大名著短期内四大名著不许重拍.doc

格式:doc   大小:32KB   页数: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四大名著短期内四大名著不许重拍.doc

上传人:aibuaiwo1318 2018/1/8 文件大小:32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四大名著短期内四大名著不许重拍.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四大名著短期内四大名著不许重拍
2011-06-17
四大名著短期内四大名著不许重拍四大名著短期内四大名著不许重拍
2010年到2011年,《红楼梦》、《西游记》、《三国》、《水浒》等四部名著翻拍剧陆续播出,并引起业内外广泛关注,专家、学者和观众对新翻拍的版本褒贬不一。制作方多数标榜新翻拍作品或"更忠实原作"或"更与时俱进",总而言之是从某方面"超越了以往"。而众多专家学者以及广大观众并不买账!其实,在中外影视制作史上,翻拍并不奇怪,但像我们这样在短时间内大肆翻拍旧作,甚至翻拍之风胜过创新的情形却不多见。不仅如此,翻拍历史名著之风又带动了各种"经典"影视剧的翻拍之风。此风若不及时得到控制,不知后面还会刮起什么风。创新能力受到扼杀,历史经典受到歪曲,我们的艺术创作将被引入歧途。
在2011年电视导演委员会年会上,广电总局电视剧管理司司长李京盛明确表示,近期内不会再批准"四大名著"翻拍题材。笔者赞同这个决定。
名著之所以成为名著,无论从历史范畴、艺术角度,都有其不可替代的地位,"四大名著"更是我们国家历史文明在文学领域的体现。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将"四大名著"搬上屏幕是件好事,但我认为制片人和编导者应该要抱着对历史名著尊重和审慎的态度进行创作。遗憾的是有些创作者并没有真正地理解原著的文化内涵,甚至连自己都坦言没有认真地看过原著就动手翻拍。更有甚者,为了赢取收视率,随意以哗众取宠的方法无中生有地对原著断章取义,已经完全歪曲和背离了名著的内涵,成了挂羊头卖狗肉。
影视界翻拍成风的始作俑者首先是制片人,他们选择了项目并且选择了合适的编导者,并依照他们对现在"市场"的认知,在创作方向上首先给作品定了调调。为了吸引观众眼球,取得商业上的成功,以赚钱为唯一目标,不惜迎合某些低俗的价值取向,指示编导者对原著进行肆意篡改。比如,有人翻拍《西游记》,剧情中竟然将唐僧说成是"女儿身",而为了刺激观众,还安排悟空爱上了唐僧,面对如此荒唐的篡改,某导演竟然还说是"尊重原著"。又如在翻拍《红楼梦》时,为了增加"看点",竟将黛玉临终设置成"裸死",这种"以色取胜"的做法,让观众难以接受,有网友因此戏称,翻拍的《红楼梦》应该更名为《青楼梦》,这样才比较贴切。创作者在电视访谈节目中坦承自己对《红楼梦》原著并不是非常熟悉,对历史也不算太了解,难怪新版《红楼梦》中,那些小姐们的"铜钱头"妆饰,从一开场就遭到观众的口诛笔伐,更被戏剧家魏明伦斥之为"史上最失败的造型"。难道金陵十二钗袒胸露背就能抓住观众的心?非也,观众看戏看的是故事,看的是内涵,看的是精神。曹雪芹笔下的《红楼梦》并没有让大观园内的女性都去袒胸露背,可还是抓住了读者的心,因而经久不衰,成为世界文学宝库的一部分。
如果说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拍摄的四大名著,其宗旨还是在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最近几年的热衷于翻拍"名著",虽然理由依旧冠冕堂皇,但从情形和结果看,大都是借此以敛财。要说翻拍哪里出了错,恐怕得从创作者的心态上找找原因--刻意地考虑商业与市场。如果一切作品都以收视率为标准,那么留给文化的空间就会越来越窄,这就难怪连"四大名著"都掉到了钱眼里。为了收视率,"创作者"们只把"可能发生的、极少发生的,甚至不可能发生的事情,奇奇怪怪地罗列在一起",并最终在"乱"中取"胜"。为了吸引观众,去年以来新改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