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6
文档名称:

七年级上册历史期末复习: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期末试题选编(含答案解析).pdf

格式:pdf   大小:1,974KB   页数:1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DF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七年级上册历史期末复习: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期末试题选编(含答案解析).pdf

上传人:青山代下 2024/3/24 文件大小:1.93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七年级上册历史期末复习: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期末试题选编(含答案解析).pdf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该【七年级上册历史期末复习: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期末试题选编(含答案解析) 】是由【青山代下】上传分享,文档一共【16】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七年级上册历史期末复习: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期末试题选编(含答案解析)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七年级上册历史期末复****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期末试题选编一、选择题1.(2022·广东广州·七年级期末)在某一次历史活动中,某同学找出了以下历史线索,该线索的主题是()地图:三国鼎立图片:淝水之战思维导图:孝文帝改革成语故事:风声鹤唳、.(2022·广东广州·七年级期末)公元208年的赤壁之战,孙刘联军击败曹操,奠定三国鼎立基础。三国鼎立形成于().(2022·广东广州·七年级期末)一位同学分类梳理历史人物,右图中①处应为().(2022·广东广州·七年级期末)中国古代一位著名的科学家有以下成就:①第一次把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以后的第七位数字①创制了《大明历》①设计制造出了指南车、千里船国际天文学联合会为了纪念他对世界科学文化作出的伟大贡献,把月球上的一座环形山以他的名字命名,这座环形山的名字是().(2022·广东广州·七年级期末)历史推论离不开对史实的正确解读,下列推论正确的是()选史料推论项《齐民要术·种谷》:“顺天时,量地利,则用力少而成功多。任A农业生产要遵循自然规律情返道,劳而无获。”:..《晋书·食货志》:“天下无事,时和年丰,百姓乐业,谷帛殷阜,B魏晋时期北方战乱少,社会安定。几乎家给人足矣。”《后汉书·蔡伦传》:“帝善其能,自是莫不从用焉,故天下咸称‘蔡东汉蔡伦发明造纸术,纸开始被C侯纸’。”广泛使用。《史记·陈涉世家》:“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D西周末年的“国人暴动”。相宁有种乎!”.(2022·广东揭阳·七年级期末)某电视剧摄制组根据剧情布置了一个曹操的书房,其道具有四样,根据史实判断其中错误的道具是①书桌上有纸①墙上挂有《魏国疆域图》①书桌上有《史记》一书①书柜中摆放着《齐民要术》A.①①B.①①C.①①D.①①7.(2022·广东佛山·七年级期末)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出现“一岁或稳,则数郡忘饥。……渔盐杞梓之利,充仞八方;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的景象,,.(2022·广东清远·七年级期末)旌旗猎猎,曹军挥师南下,孙刘联盟,隔江对峙,诈降火攻,曹操败走华容道。材料描述的这场战役发生在().(2022·广东揭阳·七年级期末)下面哪一幅图反映了229年三国鼎立的形势().(2022·广东清远·七年级期末)发生于4世纪后期,为江南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的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例是().(2022·广东汕头·七年级期末)李明毕业后想要在家乡创办一个“农业生态园”,为提高农业生产技术,决定从古书中学****经验,你向他推荐哪一本书():..A.《史记》B.《齐民要术》C.《伤寒杂病论》D.《九章算术》12.(2022·广东揭阳·七年级期末)我国古代有很多德才兼备的人,他们通常被称为“圣人”。其中“书圣”的代表作品是()A.《窦娥冤》B.《史记》C.《兰亭集序》D.《女史箴图》13.(2022·广东广东·七年级期末)“北魏末年,中原士族杨元慎说:北魏移风易俗之典与五帝并迹,礼乐宪章之盛,超过了百王,梁朝江左小国,根本就没法跟它相比。”“北魏的移风易俗之典”.(2022·广东广东·七年级期末)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西汉时属会稽郡;三国时230年孙权派将军卫温率万人船队到达台湾,加强了大陆与台湾联系。.(2022·广东广东·七年级期末)汉字是公认的人类历史上形态最美、使用时间最长的文字。魏晋时期,书法字体由篆书、隶书转化到楷书,草书和行书也逐渐流行。下列史料中,笔势被赞为“飘若浮云,矫若惊龙”.(2022·广东惠州·七年级期末)贾思勰在《齐民要术》中写道,“顺天时,量地利,则用力少而成功多”。.(2022·广东茂名·七年级期末)明末清初艺术家傅山曾评论:“《兰亭》如褚河南初本,飞行自在,彬蔚陆离,径神物也”。.(2022·广东河源·七年级期末)贾思勰在《齐民要术》中提到,碎土的耙分化出有齿铁耙和无齿耙;如果按照整地播种、中耕、灌溉、收获、贮藏、运输等细分,农具多达数十种,比西汉时增加了许多,使用方法也有改进。.(2022·广东·东源县崇文学校七年级期末)据历史记载,吴国战船上下五层,可容纳士兵三千人;大海船长:..二十丈,载重万斛;孙权还多次派遣万人船队北航辽东,南通海南岛。.(2022·广东广东·七年级期末)认知和探究历史地图,是学****和研究历史的重要方法。对下图所反映的这一历史时期,解读最准确的是(),,.(2022·广东阳江·七年级期末)一曲《沂蒙山小调》唱出了历史文化名城临沂的绮丽锦绣。临沂有灿烂的人文景观,城内的“洗砚池”“晒书台”等遗址留下了东晋“书圣”的不朽事迹。这位“书圣”、综合题22.(2022·广东广州·七年级期末)【民族间的联络和交融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材料一华夏之名在西周已经出现,它成为中原主体居民的总称,以别于四邻较为落后的民族。后者相对华夏族被概称为“夷”,。……到春秋,四夷进一步向中原地区发展,与华夏诸国杂居,填充了各国之间的很多空地。……最终到秦汉以后形成统一而有持久生命力的汉民族。——摘编自张帆《中国古代简史》材料二北魏时期鲜卑族墓葬出土服饰形制演变盛乐时期①平城时期洛阳时期时期(258—398年)(398—494年)(494—534年)北魏墓葬出土服饰形制代表:..出土地址呼和浩特鲜卑墓大同深井墓河南偃师染华墓该时期服饰多头戴风多数头戴风帽,上衣下裤;既有南朝官服元素,又揉合鲜卑解释帽,上衣下裤,典型鲜个别窄袖袍衫与褒衣博带服饰款式特征。汉族墓葬也出现卑风格。(汉服特点)并存。。①鲜卑拓跋部于公元258年迁居到盛乐(今内蒙古和林格尔),后建立代政权,398年迁都平城(今山西省大同)。材料三通过孝文帝的改革,北魏政权从政治制度到经济基础完全转变为汉族传统形式的政权,拓跋鲜卑的主体部分也迅速和汉族融为一体,孝文帝本人及北魏政权由此受到汉族士人的拥戴,十六国以来北方的民族融合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张岂之《中国历史》(1)结合材料一与所学知识,简述春秋战国时期“华夏”的发展演变。(2)依据材料二概括北魏时期服饰发展所体现的趋势。以上材料分别属于哪种史料?不同类型的史料应该如何配合使用?请从史料价值角度分析,材料二中北魏墓葬出土文物可以佐证和研究哪些方面的社会历史?(3)结合上述材料与所学知识,从民族关系的角度,概述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意义。23.(2022·广东清远·七年级期末)改革是一种普遍的历史现象,它是历史发展的鲜明主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商鞅变法之重要内容,在东方各国,本已早为推行,商鞅不过携带东方之新空气,使西方人迎头赶上一步。而结果则后来居上,新制度之创建,惟秦为最有功焉。——马非百《秦集史》材料二商鞅很清楚秦国羸弱的根源在哪里,简单地说是三个“低下”,一个“落后”。三个“低下”,一是生产力低下,二是行政效率低下,三是军队战斗力低下。一个“落后”是生产关系落后。要改革的话,肯定要从这四方面下重手。——《“商鞅变法”精神实质的再思考》材料三魏初风俗至陋……迁都之后,于革易旧俗,亦可谓雷厉风行……民族根底,莫如语言,语言消灭,未有不同化于他族者。孝文以仰慕中原文化之故,至欲自举其语言而消灭之,其改革之心,可谓勇矣。——摘编自吕思勉《两晋南北朝史》材料四如果说从平城到洛阳的北魏是汉化先行者,那么西魏、北周就是追随者……隋朝的统一,建立在魏晋南北朝民族大融合的基础之上。——《简明中国史读本》(1)根据材料一,指出商鞅变法的有利条件。:..(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商鞅为了解决三个“低下”采取了哪些措施?(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魏主”把都城迁到了哪?魏主“易旧俗”的内容有哪些?(4)根据材料四,概括隋朝统一的基础。24.(2022·广东汕头·七年级期末)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杰出历史人物同样推动历史的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商君在秦国为孝公平权衡、正度量、调轻重;废井田阡陌;奖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免除徭役;奖励军功,根据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土地。所以秦国出兵无不胜,夺取大片土地,罢兵勤耕织,国家日益富强,所以秦国无敌于天下。——《战国策·秦策三》材料二关于北魏孝文帝的改革,学者们有不同的看法。观点一:魏孝文帝改革,使鲜卑等民族融入了汉族之中。正由于鲜卑等民族的不断加入,才为汉民族不断注入了新鲜血液,也使汉民族的人口数量日益增加,今天汉族能成为中国的主体民族和世界上人数最多的民族,离不开鲜卑等民族的贡献。——葛剑雄《盖世英雄还是千古罪人》观点二:北魏孝文帝这些移风易俗的决策与措施,使鲜卑没有了自己的语言,没有了自己的姓氏,没有了服饰,没有了自己纯粹的血统,鲜卑彻底丧失作为一个民族的独立性、主体性。——黄朴民《北魏孝文帝“全盘汉化”的不归之路》(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商鞅变法产生的历史作用。(2)依据材料二概括两位学者对北魏孝文帝改革的看法,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孝文帝改革产生的积极影响。(3)中国古代史上杰出的历史人物除了商鞅、北魏孝文帝这样的改革家,还有政治家、军事家、科学家、文学家、艺术家等。请你选择一位本学期历史课本中出现的杰出人物(示例除外),仿照下面的两个示例,给他们制作一张名片。姓名:张仲景朝代:东汉称谓:医学家贡献:著有《伤寒杂病论》一书姓名:嬴政朝代:秦朝称谓:政治家:..贡献: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多民族的封建国家25.(2022·广东东莞·七年级期末)弘扬中华文化,坚定文化自信。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孔子极力倡导仁人君于之道。从理想人格的意义讲,孔子所谓的仁人君子不仅应关切个人自我道德品格修养,具备忠信、孝悌、克己、礼让、好学、知勇、仁恕等诸关德,而且更应怀抱经世济民的情怀,“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林存光《孔子新论》材料二自武帝立五经博士,开弟子员,设科射策,劝以官禄,讫于元始,百有余年,传业者浸盛,支叶蕃滋,一经说至百余万言,大师众至千余人,盖禄利之路然也,——班固《汉书·儒林传》材料三历史结论史实朱枞鹏:中国是世界上产生天文学最早的国家之一,很早就开始探索宇(示例)商代甲骨文记宙的奥秘,在探索外太空的世纪里不能没有中因人。载多次日食、月食(天文学)屠呦呦:中国医药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通过继承发扬,一定会有所发现,有所创新,从而造福人类。(医药学)材料四读图思史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概括孔子心目中的“仁人君子”应具备怎样的品德。结合所学知识,说说孔子的政治主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汉儒学繁盛的原因。:..(3)仿照材料三中的示例,为科学家的历史结论提供一例相应史实。(4)史料是我们了解历史的主要依据,主要包括文献史料、实物史料、口述史料等多种类型,材料四中的图1和图4分别属于哪一类型史料?任选一幅图片,说说它的历史地位。概括材料四反映的共同主题26.(2022·广东东莞·七年级期末)中华民族同源共祖,中华民族的历史是各民族共同创造的。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距今5000年左右,传说中的炎帝和黄帝部落生活在今陕西渭河流域和黄土高原一带,炎、黄部落之间不断地联合、交融,在中原地区形成了以黄帝炎帝部落为主体的华夏族。春秋战国时期,华夏族与周边各民族加强了经济、文化的联系,他们相互学****互相促进,华夏族得到进一步的发展。——摘编自人救版《中外历史纲要》(上)材料二胡之名,初本专指匈奴,后为北族通称,以其形貌相同,不可无以为别,故以方位冠之。乌九、鲜卑之先,称为东胡是也。其后循是例,施诸西北,则日西胡,日西域胡……其居地可以履迁,俗尚亦易融合,惟形貌之异,卒不可泯,故匈奴、乌丸、鲜卑等,入中国后,胡名逆隐,惟西域人则始终蒙是称焉。——摘编自吕思勉《读史札记·胡考》材料三魏晋以来,内迁的各族人民与当地汉人错居杂处,他们向汉族人民学****农业技艺,汉族人民向他们学****畜牧经验,十六国北朝政权的统治者,沿袭中原地区原有的统治方式。西晋时期,内迁各族大多使用汉语,汉族人民喜爱西北民族的乐器、歌舞。随着经济、文化的交流与融汇,“胡”“汉”观念逐渐淡薄。北方地区民族的交往、交流与交融,为中华民族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进一步丰富了中华民族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并为隋唐时期多民族国家的繁荣与发展奠定了基础。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请回答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是谁?请回答华夏族形成的特点。(2)根据材料二,指出称“胡”的民族具体有哪些。分析“胡”由北族通称变成仅指西域人的原因。(3)根据材料三,指出“北方地区民族的交往、交流与交融”产生了哪些积极影响。(4)根据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谈谈你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认识。27.(2022·广东惠州·七年级期末)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华夏民族是汉民族的主源,华夏民族在自身发展过程中与蛮、夷、戎、狄诸族结下了长期的不解之缘。汉民族自形成后一直延续发展,并大量融合了其他民族人口,同时也有相当数量的汉族人口融于周边其他民族。正是因为存在这种双向融合现象,进而促进了更大范围的民族融合。经过漫长的历史演进过程,最终形成了统一多民族中国的主人—一中华民族。——张植荣著<中国边疆与民族问题一当代中国的挑战及其历史由来》材料二魏晋以来,内迁的各族人民与当地汉人错居杂处,他们向汉族人民学****农业技艺,汉族人民向他:..们学****畜牧经验。十六国北朝政权的统治者,沿袭中原地区原有的统治方式。西晋时期,内迁各族大多使用汉语,汉族人民喜爱西北民族的乐器、歌舞。随着经济、文化的交流与融汇,“胡”“汉”观念逐渐淡薄。北方地区民族的交往、交流与交融,为中华民族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进一步丰富了中华民族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并为隋唐时期多民族国家的繁荣与发展奠定了基础。——部统编教材《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1)材料一中,促进“更大范围的民族融合”的原因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被后人尊称为中华民族人文初祖的传说人物。(2)根据材料二,“北方地区民族的交往、交流与交融”表现在哪些方面?产生了哪些积极影响?28.(2022·广东汕尾·七年级期末)改革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鲜卑姓汉姓鲜卑姓汉姓拓跋元贺赖贺丘穆陵穆独孤刘步六孤陆贺楼楼鲜卑姓氏演变表材料二南朝梁武帝派大臣陈庆之出使北魏,他在宴会上大言不惭:“魏朝甚盛,犹曰五胡。正朔相承,当在江左”,言词中充满对北魏的轻视,自以为长江以南才是“正朔”的所在。但是当他亲眼目睹洛阳旧貌换新颜,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回到梁朝后观点大变“昨至洛阳,始知衣冠士族,并在中原,礼仪富盛,人物殷阜”,承认南朝自愧不如。——樊树志《国史十六讲》材料三孝文帝迁都、汉化使洛阳再次成为北方文化中心,也为以后形成和发展的盛唐文明莫定了基础。在融入汉文化的同时,鲜卑文化的精华成了汉文化的一部分。鲜卑族尽管因此而不再作为一个单一民:..——葛剑雄《盖世英雄还是千古罪人——元(拓跋)宏及其迁都和汉化》(1)材料一体现了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哪些措施?你还能列举出其他改革措施吗?(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孝文帝改革前后北魏社会的变化。(3)结合所学知识提炼概括材料三的观点。(4)综合上述材料,谈一谈北魏孝文帝改革留给我们怎样的启示?29.(2022·广东·雷州市第三中学七年级期末)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从古至今,提高生产力,发展生产力,一直是人类不懈的追求,经济的发展推动着社会的不断进步。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读图一、图二,结合所学知识,说说战国时生产力发展的主要标志是什么?图三反映了战国时期的商鞅变法,请问变法中推动农业生产发展的措施是什么材料二“夫农,天下之本也。”——汉文帝“农,天下之本也。黄金珠玉,饥不可食,寒不可衣,以为币用,不识其终始。……,其令郡国务劝农桑。”——汉景帝(2)材料二体现了汉文帝、汉景帝具有怎样的相同思想?他们在位时期出现的繁荣景象史称什么?材料三(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丝绸之路的重要作用。材料四“江南地广或火耕水耨。民食鱼稻,以渔猎山伐(采集)为业。……饮食还给(食物供给有保障),不忧冻饿,亦亡千金之家,(没有非常富有的人家)。”10页共16页:..材料五《宋书》描述东晋南北朝时期:江南非常富饶,丰收年头,一年收获的粮食能满足几个郡人口的需要,出产的丝绵、布帛可以供天下人穿用。(4)依据材料四、材料五,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出东晋南北朝时期江南经济发生变化的原因有哪些?(5)综合以上材料,请思考经济的发展受哪些因素的影响?30.(2022·广东·雷州市第三中学七年级期末)政治文明的演进经历了漫长而艰难的过程,每个朝代政权的稳固都离不开统治者的治国措施。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今日看来西周政治显然有深厚的贵族色彩,而“共主”名义下的地方分权体制……与秦以后一统的君主“独制”格局泾渭分明。因此古贤多称周秦之间为“天下一大变局。”材料二在我看来,秦始皇是中国封建统治阶级中的一个杰出人物,我说秦始皇是中国封建统治阶级中的一个杰出人物,不是因为他是一个王朝的创立者,而是因为他不自觉地顺应了中国历史发展的方向,充当了中国新兴地主阶级开辟道路的先锋,在中国历史上,消灭了封建领主制,开创了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专制主义的新的历史时代。——历史学家翦伯赞(1)根据材料一中西周的“地方分权体制”指的是什么?请依据材料二,谈谈翦伯赞认为秦始皇是中国封建统治阶级中的一个杰出人物,其主要依据是什么?材料三主父偃说上日:“古者诸侯地不过百里强弱之形易制。今诸侯或连城数十,地方千里,缓则骄奢易为***乱,急则阻其强而合纵,以逆京师。……愿陛下令诸侯得推恩分子弟,以地候之。彼人人喜得所愿,上以德施,实分其国,不削而稍弱矣。”于是上从其计。(2)根据材料三,“上”是指哪一皇帝?材料反映了当时“上”在政治上面临的问题,他是怎样解决这一问题的?材料四光武帝为了巩固统治,多次下令释放奴婢,减轻农民的负担,减轻刑罚;还合并郡县,裁减官员,加强对官吏的监督,惩处贪官污吏;又允许北方少数民族内迁,缓和民族矛盾。(3))材料四中的一系列措施使当时的社会出现了怎样的局面?材料五鲜卑姓氏改为汉姓鲜卑姓汉姓拓跋元贺兰贺11页共16页:..穆独孤刘步六孤陆贺楼楼(4)材料五中的姓氏改变与哪次历史事件有关?该历史事件通过改革颁布了哪些措施?(5)综上所述,你认为这些政治家们在治理国家的过程中有何共同之处?31.(2022·广东·东莞市南城开心实验学校七年级期末)我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发展水平不断提高,影响农业发展的因素多种多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如下图)材料二文帝重视农业,十三年下诏全免田租。景帝元年复收田租之半,即三十税一,并成为汉朝定制。文帝时,丁男徭役减为“三年而一事”,算赋也由每年百二十钱减为四十钱。﹣﹣翦伯赞《中国史纲要》(上)材料三贾思勰主张“凡人家营田,须量己力。宁可少好不可多恶”。贯穿了精耕细作求高产的思想,体现了民间谚语所说“顷不比亩善”的真谛。他还强调“顺天时,量地利,则用力少而成功多”,掌握农作物的生产规律,依据天时地利的具体特点,合理使用人力,谋求事半功倍。﹣﹣摘编自樊树志《国史概要》(1)材料一的两幅图片分别指的是中国古代哪两项农业技术?它们的出现对于农业发展有何作用?(2)根据材料二,概括文帝、景帝发展农业的措施。这些措施体现了汉初实行什么政策?(3)根据材料三,简要概括贾思勰发展农业的主张。(4)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生活实际,谈谈影响农业发展的因素有哪些。32.(2022·广东深圳·七年级期末)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炎帝、黄帝作为华夏集团的两大部落首领,带领早期的先民认识自然、利用并改造自然,推12页共16页:..历史上第一次族群大融合,开启了中华民族的“共同体”之路。——李俊《炎黄文化与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的构建》材料二:汉朝通过联通西域、大规模的移民实边,将中原的农耕灌溉技术、历法等传至边疆,汉语与少数民族语言之间出现了少量的相互吸收现象。居住在中原地区的华夏族群在与其他族***往的过程中被称为汉人,汉人也逐渐成为指代生活在中原地区人群共同体的新称谓。——杨力源《边疆治理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演进》材料三:“五胡乱华”时期,原居于北方的中原汉族人士却流徙江南等周边地区,……产生了诸多方面的重要影响,既为汉族文化注入了新的血液,丰富了汉族文化,又开发了江南诸民族地区,增强了对江南民族的了解,提升了他们的文化层次。——柳君君《东晋时期北民南移与江南民族关系》材料四:内迁的北方各族学****汉族的农业技艺,从事农业生产,成为农业居民;而汉族人民学****北方各族的畜牧经验,还学****和接受他们的食物、服装、用具等。内迁各族大多使用汉语,后来汉语成为北方主要的通用语言。西北民族的乐器、歌舞等也受到汉族人民的喜爱。尤其是在民族心理上,随着经济、文化的交流与融合,“胡”“汉”观念逐渐淡薄,民族之间的隔阂与偏见逐渐减少。——摘编自《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炎帝”、“黄帝”为“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的构建”做出了哪些贡献?为此,后人尊称他们为什么?(2)材料二中“联通西域”可能与哪一道路开通有关?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汉人”具有哪些共同特征?(3)根据所学知识,材料三中“北民南移”的原因是什么?根据材料,概括“北民南移”带来了的影响。(4)综合上述材料,我国各民族之间的交往,呈现出怎样的特点?根据材料四及所学知识,北方地区民族的交往、交流与交融,带来了怎样的影响?13页共16页:..参考答案:.(1)周边民族产生华夏认同观念;华夏族发展壮大(“戎狄蛮夷融入华夏族”也可)。(任答一点)(2)趋势:民族交融。价值:材料二的出土文物属于实物史料(一手史料)。材料一、三属于文献史料(二手史料)。实物史料和文献史料相互印证。可用于研究北魏服饰发展,以及民族交融对社会生活的影响。(3)促进了民族交融;缓解民族矛盾;增强了北魏的实力。(任答两点)23.(1)有利条件,借鉴东方诸侯的变革经验。(2)措施:承认土地私有,准许土地自由买卖,提高农业生产力;奖励军功,根据军功的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提高军队战斗力;推行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提高行政效率。(3)把都城迁都洛阳。内容:学****汉语,改穿汉服,采用汉姓,提倡与汉人通婚。(4)基础: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族大融合24.(1)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使秦国国力大为增强;为秦以后统一全国奠定基础(任答两点)。(2)看法:观点一肯定北魏孝文帝改革对中华民族发展作出的贡献。观点二指出改革使鲜卑民族丧失了自己的民族文化和民族特性。积极影响:魏孝文帝的改革改变了北方各民族的生活方式;有利于北方地区的民族的交往、交流与交融;为中华民族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进一步丰富了中华民族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其他言之成理亦可得分,任答两点。)(3)姓名:商鞅;朝代:战国时期;称谓:政治家;贡献:顺应历史发展潮流,在秦国主持变法,为秦国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25.(1)品德:孔子心目中的“仁人君子”应具备忠信、孝悌、克己、礼让、好学、知勇、仁恕等品德;主张:孔子的政治主张是以德治国。(2)原因: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设五经博士传授儒家经学;国家将学与仕相结合。(3)史实:张仲景著《伤寒杂病论》,奠定中医治疗学基础;华佗发明“麻沸散”,编制五禽戏等。(4)类型:图1是文献史料;图4是实物史料;地位:图3王羲之和《兰亭集序》,王羲之由于在书法艺术上的杰出成就,被后人誉为“书圣”,他的代表作《兰亭集序》,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14页共16页:..主题: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科技与文化。26.(1)人文初祖:黄帝和炎帝;特点:炎、黄部落联合,并与众多民族相互交流、交融而形成。(2)民族:匈奴、乌丸、鲜卑;原因:虽居住地****俗、名字可变,但相貌不可泯灭。(3)影响:“北方地区民族的交往、交流与交融”为中华民族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进—步丰富了中华民族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并为隋唐时期多民族国家的繁荣与发展奠定了基础。(4)认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我国数千年来国家统一基础上形成的优秀历史传统,它有利于维护各民族最高利益,是国家统一和长治久安的基础;我们要牢固树立正确的民族观和国家观,坚定维护国家统一,加强民族团结。27.(1)原因:汉民族与边疆各少数民族的双向融合。人物:黄帝和炎帝。(2)表现:内迁各族向汉人学****有:农技、政治制度、汉语等汉人向少数民族学****畜牧经验、乐器、歌舞等;“胡”“汉”观念逐渐淡薄。积极影响:为中华民族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进一步丰富了中华民族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并为隋唐时期多民族国家的繁荣与发展奠定了基础。28.(1)改鲜卑姓为汉姓;以汉服代替鲜卑服。其他改革措施:鼓励鲜卑贵族与汉人贵族联姻;使用汉语;仿照汉人的典章制度;迁都洛阳等。(答出任意一点即可)(2)改革前:社会制度落后,生产生活方式落后,仍保持鲜卑族的****俗。(意思相近即可)改革后:民族交融,文化繁荣,社会经济得到发展,北魏实力增强等等。(意思相近即可)(3)孝文帝改革促进了北方地区民族交融,丰富了中华民族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为隋唐多民族国家繁荣发展奠定了基础。(意思相近即可)(4)改革要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改革中领导者要起到表率作用;改革要结合具体国情,实事求是;学会借鉴,为我所用。(围绕改革主题,有理即可)29.(1)铁农具和牛耕的推广。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鼓励耕织。(2)以农为本。文景之治。(3)长安和大秦。丝绸之路的开通,沟通了中西交通,促进了东西方经济文化的交流。(4)北方人口大量南迁,带去了先进的劳动力、技术和工具;南方相对安定,战乱少;统治者重视农业生产;南方气候湿润,自然条件优越;人民的辛勤劳动等。(5)生产工具与生产技术、经济政策、战争、人口迁徙等因素30.(1)分封制。秦始皇开创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度。(2)汉武帝。诸侯王势力强大,威胁中央。实行了推恩令。(3)光武中兴(4)北魏孝文帝改革。措施:穿汉服,改汉姓的汉化措施;迁都洛阳;在朝廷中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鼓励鲜卑贵族与汉人贵族通婚;仿照汉人的典章制度等。15页共16页:..(5)适时调整统治政策,缓和社会矛盾;勇于改革,大胆创新;理想远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