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
文档名称:

2022-2023学年部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学案.pdf

格式:pdf   大小:608KB   页数: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DF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2022-2023学年部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学案.pdf

上传人:青山代下 2024/3/24 文件大小:608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2022-2023学年部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学案.pdf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该【2022-2023学年部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学案 】是由【青山代下】上传分享,文档一共【6】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2022-2023学年部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学案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标题】、,比较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的不同,认识中华文明的特点。性的文化遗存,认识它们与中华文明起(史料实证、历史解释)源以及私有制、、特点和中华文明的历史起源;认识系。私有制、阶级和国家产生的关系。(史料实证、唯物史观)、、商、西周王朝更替的史实,运用夏、商、周时期的文化成记载,了解私有制、阶级和早期国家的就及文献记载,理解古代中国早期国家的特征,认识中华文明悠久的特征。历史。(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预****新知自主学****一、石器时代的古人类和文化遗存(一)(1)含义:旧石器时代是指以打制方法制作石器的时代。(2)文化遗存:距今约170万年的元谋人和距今约70万至20万年的北京人。(3)生活方式:原始人群从事渔猎和采集,过着群居生活。元谋人、北京人已经学会用火。(1)时间:距今约1万年前,我国进入新石器时代。(2)含义:新石器时代是指以打磨结合方法制作石器的时代。(3)概况:大量使用陶器,开始从事原始农业,饲养家畜,生活逐渐稳定。(4)分部特点:分布广泛,并逐渐朝着多元一体的方向发展。(二)(1)时间:距今约7000-5000年(2)仰韶文化:黄河中上游地区进入仰韶文化时期,基本特征是彩绘陶器,以粟为主要栽培作物。(3)大汶口文化:黄河下游出现了大汶口文化。(1)时间:距今约7000—5000年(2)河姆渡文化:长江下游有河姆渡文化。河姆渡文化的居民种植水稻,并且掌握了养蚕缫丝技术。(1)时间:距今约5000年的新石器时代晚期,大汶口文化和仰韶文化被龙山文化所代替。(2)代表器物:龙山文化的代表器物是黑陶,胎壁薄如蛋壳,被称为“蛋壳陶”。(3)其他遗址:在北方辽河上游有红山文化,长江下游有良渚文化。(三):原始社会组织分为原始人群、母系氏族社会和父系氏族社会三个阶段。:氏族成员共同劳动,成果共享。(1)权力机构:社会贫富分化与不平等开始出现。(2)组织结构:氏族间的联系趋于紧密,形成较大的部落甚至部落联盟。(3)文明的萌芽:私有制已经产生,阶级分化日益明显,部落中出现权贵阶层。他们通过战争不断扩大财富和权力。中国即将迈入阶级社会的门槛。二、从部落到国家(一):三皇时代较早,名称众说不一,神话色彩浓重。:传说中居于五帝之首的黄帝,是黄河中上游一带的部落首领。他联合另一部落首领炎帝,形成炎黄部落联盟,他们被后世尊为华夏始祖。(二):五帝中最后两位尧、舜,可能是中原地区的部落联盟首领。尧年老时,根据推举和他对舜的考察,由舜继承其位。这种做法称为“禅让”。2.“万邦”时代:考古学证明,大约相当于五帝后期的龙山文化时代,中国大地上邦国林立,史称“万邦”时代。有些邦国都城规模较大,阶级阶层分化比较明显,有专家认为其具备了国家的初始形态。(三):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了我国最早的奴隶制国家夏朝。禹死后,其子启继位,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1)中央:夏王是最高的统治者。中央设有主管行政、军事、司法和宗教的机构与职官。(2)地方:夏朝社会仍然是聚族而居。除对夏部族生活的地区直接统治外,夏朝对其他地方主要通过控制一些部族实行间接统治。(3)夏朝文化遗存:考古学家在河南偃师发现的二里头遗址,很有可能是夏文化的遗存。三、商和西周(一)。,后来定于殷,所以商朝也称殷朝。(1)甲骨文:考古学家在河南安阳一带发现殷墟遗址,在遗址出土的大批龟甲、兽骨上刻有文字。这些文字被称为“甲骨文”,主要是商人刻写的占卜记录。甲骨文是一种成熟的文字,经历了很长时间的发展演变。(2)青铜器:殷墟还出土了许多青铜器。(1)中央机构完善:商王是最高统治者,商王之下设有尹及各类事务官。(2)地方管理:商朝的国家管理实行是内外服制。内服指商王直接控制的王畿地区,外服指商王间接控制的方国和部落。商朝的政治势力与文化影响东到大海,西及陇山,南跨江汉,北至燕山。内外服制度商朝在盘庚迁殷后采取的一种二元统治体制,即将统治区域分为内服和外服。内服是商人本族的活动区域,外服是商族以外的附属国,商王通过两种不同的管理制度来处理本族和臣服的外族的事务。其特点是商王控制着联盟的实际权力,与各附属国形成了支配与被支配的关系;中央政权与各附属国之间的联系较为松散。(二):公元前1046年,周族首领周武王,率众伐纣,双方在牧野展开激战。纣王临时凑集的奴隶阵前倒戈,引导周军攻进商都,商朝灭亡。周武王建立周朝,定都在镐京,史称西周。(1)政治制度:西周实行分封制与宗法制。史称“封建亲戚,以蕃屏周”,形成了“天子—诸侯—卿大夫—士”金字塔型的等级结构,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政治统治。(2)作用:宗法制与分封制相互补充,解决了统治阶级内部在权力和财产分配方面的冲突与矛盾。(1)“国人暴动”:公元前841年,周厉王贪财好利,为政暴虐,引发了“国人暴动”。周厉王出逃,由大臣召公、周公共同执政,史称“共和行政”。(2)西周灭亡:公元前771年,西北游牧民族犬戎攻破镐京,杀死周幽王,西周灭亡。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洛邑。(三):商和西周是我国奴隶制社会经济发展并走向繁荣的时期。:农业是主要生产部门,农业生产中主要使用木、石、骨、蚌等材质的工具,青铜农具极少。商和西周的土地是奴隶主土地国有制,历史文献中所说的井田制是土地经营的基本方式。:青铜铸造是手工业生产中的主要部门,青铜器种类繁多。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养蚕缫丝的国家,绢帛是商周贵族普遍的衣着材料。井田制是商周时期的土地国有制度,土地名义上为国家公有,周王层层分封给贵族。井田制的土地分为“公田”和“私田”两部分,“公田”被贵族占有,由村社成员集体耕种,“私田”是村社成员的份田,只有使用权,没有所有权。井田制下的土地是不允许买卖的。探究知识提升素养古人类和文化遗存的分布及中华文明知识点1的起源兴趣探究阅读文字资料,合作探究完成下列要求。史料一尽管与中原、北方和东方新石器文化有直接继承关系的华夏文明成为以后中华文明的主体,但中华文明仍当视为多起源而并非单一起源的文明。……据学者统计,到20世纪90年代末,已发现的新石器遗址达8000余处……——摘编自张帆《中国古代简史》史料二八个氏族文化区,时间上有先有后,规模上有大有小,水平上有高有低,但是它们各有特点,自成系统。这就说明中国文化起源地不限于中原一个中心,而有若干中心区域;不是单一地从一个氏族文化中心区向四周传播,而是各个氏族文化区相互交流,逐渐融合,共同为以后渐渐形成的古代中国文化奠定基础。——丁季华《中国文化起源“单一中心”说质疑》,载《华东师大学报》,1982年第4期(1)(史料实证)据史料一指出我国新石器时代的文化发祥地呈现怎样的特征?(2)(历史解释)据史料二指出中华文明起源的途径。归纳中华文明起源的总体特征。【答案】(1)特征:呈现多元性、多样性的特征。(2)途径:各个氏族文化区相互交流,逐渐融合,共同为以后渐渐形成的古代中国文化奠定基础。特征:多元一体、兼容并蓄、相互融合、绵延不断。史论拓展中华文明的特点(1)原生性:中华文明是在欧亚大陆东部产生的一支原生文明,中华文明经历了从起源到逐步形成的过程,社会的复杂化程度更加明显。夏、商、周时期逐渐进入高度发达的阶级社会。(2)可信性:我国考古学取得了一系列举世瞩目的成就,大批重要的考古发现为我们研究中华文明的悠久历史提供了重要实物依据。(3)整体性:中华文明的演进过程是多元文明的融合,各地区的文化通过相互竞争、碰撞、融合,最终形成了完整的中华文明。(4)连续性:在数千年的发展历程中,中华文明完整地保留下来,传至今天。考向例题一新石器时代的特点距今约六七千年前,氏族聚落已在中华大地星罗棋布。代表当时生产力最高水平的生产工具是()【答案】B【解析】根据所学知识,生活在距今约六七千年陕西西安半坡村(黄河流域)的半坡原始居民普遍使用磨制石器和木制的耒耜、骨器,种植粟,所以代表当时生产力最高水平的生产工具是磨制石器,B项正确。总结提升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的比较比较项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进入距今约170万年进入旧石器时代距今约1万年我国进入新石器时代时间主要距今约170万年的元谋人,距今约70万~20仰韶文化、大汶口文化、河姆渡文化、龙山文遗址万年的北京人化、良渚文化、红山文化生活从事渔猎和采集,过着群居生活,已经会用开始从事原始农业,饲养家畜,修建村落,生现状火活逐渐稳定形状打制石器较粗糙磨制石器精细尖锐生用于农耕生活产用途用于采集和渔***耕火耨工从旧石器时代到新石器时代,生产工具变了,用途也跟着变了。原先较为粗糙的打制石器具变化只适用于采集与渔猎,而新石器时代的磨制石器,变得精细,也迎合了农耕生活的需要知识点2古代中国早期国家的特征兴趣探究阅读文字资料,合作探究完成下列要求。史料一除了军事与经济资源的互为挹注,这些封君与周王室之间,也依仗宗族纽带,用祖先崇拜的繁缛礼仪,以朝贡、觐见、馈赠、通婚、封赏……不断加强亲戚之间的关系……亲缘网络的伦理要求,是敦睦亲戚的孝道。于是,周人统治的机制,取得了道德的意义。——摘编自许倬云《万古江河:中国历史文化的转折与开展》史料二我将我享(祭献),维羊维牛,维天其右(保佑)之。仪式刑(效法)文王之典,日靖四方。伊嘏(伟大)文王,既右飨(祭献)之。我其夙夜,畏天之威,于时保之。——《诗经·周颂·我将》(1)(史料实证)阅读史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周人统治的机制”。概括这种机制在当时的积极作用。(2)(历史解释)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史料二《诗经·周颂·我将》所蕴含的主要意义。综合指出史料一、二所反映的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答案】(1)机制:分封制和宗法制。作用:稳定政治秩序;维护政治联系。(2)意义:以乐歌形式歌颂周文王的功德。特点: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神权与王权相结合。【解析】(1)据史料一“这些封君与周王室之间,也依仗宗族纽带,用祖先崇拜的繁缛礼节,以朝贡、觐见、馈赠、通婚、封赏”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指出“周人统治的机制”是分封制和宗法制。再据史料一“不断加强亲戚之间的关系。……亲缘网络的伦理要求,是敦睦亲戚的孝道”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稳固统治方面概括这种机制在当时的积极作用。(2)据史料二“仪式刑文王之典,日靖四方。伊嘏文王,既右飨之”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概括《周颂·我将》所蕴涵的主要意义是歌颂周文王的功德。再结合所学分封制和宗法制的知识即可从家国一体等方面综括指出史料一、二所反映的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史论拓展古代中国早期国家的特征(1)政治:神权与王权紧密结合。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将国家权力和家庭关系结合起来,形成“家国一体”的政治结构。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地方管理比较松散。维持着世卿世禄制度,国家官职仍由氏族贵族世代承袭。尚未有成熟的常备兵制度,王朝的军队由各部落军队组成。尚未出现真正固定的成文法,国家法律制度尚未健全。(2)经济:进入青铜时代,但生产力水平尚属低下,生产工具仍主要是木石工具。集体劳动。已经出现了奴隶制。贵族和平民是社会两大基本对立的阶级。(3)思想:呈现出较浓厚的鬼神迷信与原始宗教色彩。统治阶级中占主导地位的是民本思想。考向例题二分封制的影响山东常被世人称为“齐鲁大地”,这一说法的历史渊源最早可追溯到()【答案】B【解析】根据西周的分封制,吕尚封国齐,周公长子伯禽封国鲁,都在今天的山东省境内,这就是山东被称为“齐鲁大地”的来历。总结提升分封制的历史遗存(1)影响中国封建社会中以皇族关系为核心的皇族分封。(2)中国姓氏的起源中,有很多是源于西周的封国,如宋、鲁、郑、陈等。(3)中国的地名简称很多源于西周时期的诸侯国国名,如山东省简称“鲁”、山西省简称“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