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
文档名称:

构建生态型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实践探索.pdf

格式:pdf   大小:321KB   页数: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DF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构建生态型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实践探索.pdf

上传人:青山代下 2024/3/25 文件大小:321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构建生态型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实践探索.pdf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该【构建生态型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实践探索 】是由【青山代下】上传分享,文档一共【5】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构建生态型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实践探索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构建生态型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实践探索“强国必先强农,农强方能国强。”构建生态型高标准农田正是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和建设农业强国的重要举措。在国家规定的基本农田保护地范围内,建成集中连片、节水高效、科技融合、绿色生态的高品质稳产农田即为高标准农田。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的主要内容包括田间机耕道路、灌溉排水工程、高效节水工程等建设项目。该文以山东省邹平市建设高标准农田为例,从注重科技创新和严把项目管理节点控制关等方面,对构建生态高标准农田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以期为更好更快地实现农业强国起到一些借鉴和帮助作用。生态型高标准农田建设是对耕地进一步的提升和保护,是巩固和提高粮食生产能力、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放的重要载体,是落实“藏粮于技、藏粮于地”的重大民生工程,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支撑,也是促进可持续发展、增加农民收入的迫切需求。在各地贯彻保护耕地提升土地产能这一政策下,山东省邹平市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带头作用,近年来连续大力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投资13亿元,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67个,建成高标准农田90万亩,率先在全省实现整县制全覆盖,粮食生产实现“十九连丰”,成为了省里第一批高标准农田整县推进示范县(市),获评全国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整建制推进县,其经验做法登上《人民日报》、央视《新闻联播》。该市的经验、做法值得学****借鉴。、实施邹平市为推进乡村振兴,实现高质量发展,促进农业强国战略的实施,把生态型高标准农田建设列为“一号工程”。邹平市建设生态型高标准农田的第一步就是进行严密的科学规划,以建设“集中连片、旱涝保收、节水高效、稳产高产、生态友好”的高标准农田为目标,坚持高的建设标准和严的质量,全力打造群众满意、集中连片、设施配套、装备先进、生态良好、抗灾能力强,旱涝保收、高产稳产的高标准农田,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在高标准农田建设中,注重建设集中示范,全面辐射多形式高效节水模式和全体系规模化农业服务覆盖,推进生态型高标准农田建设。、典范,项目总投资1200万元,涉及12个行政村。在项目建设前期积极引导大户合理流转耕地,进一步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规模,利用水资源较好的优势创新灌溉方式,大力发展大型喷灌和精细化滴管。新打井46眼,维修机井143眼,高效节水灌溉全覆盖,其中低压式输水管道灌溉区6000余亩,建设12台指针式喷灌机形成指针式喷灌区面积2000余亩。清淤排水沟6268m,建设生产大桥3座、管涵大桥1座,维修大桥1座、闸大桥1座,还进一步配套建设完善生产道路、电缆、变压器等设施[1]。项目区内的8000余亩耕地全部实施了地力提升工程,涵盖了精细化还田、抛撒生物腐熟剂、土地翻耕、驱动耙平和培育苗床等,并利用智慧农业服务系统全程线上管控。科学建设农田林网,布控194台吸式太阳能杀虫灯,实现了生态防控的全覆盖。工程建成运营后,年增产粮食64万公斤,年节约用水85万m3。在提高生产能力的基础上降低投资开支,形成大规模流转土地的工业化生产、智慧化经营项目。建成项目实现了田成方、渠相通、路相连、旱能灌、涝能排的高标准农田格局。为粮食生产带来保障的同时,还能有效巩固土地流转成果,进一步助推当地农业快速发展。重视区域间综合治理。邹平市将水系和土地规划等治理项目联合起来,这种方式不仅提高了生态型高标准农田建设水平,又增加了耕地面积,可谓是一举两得。项目建成后,在抵御自然灾害和提高社会化服务功能等方面都明显加强,科学技术贡献率明显提高,项目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也显著提高。生态型高标准农田建设极大促进了农业机械化发展,进行机械化作业,省事、省心、省力又省钱,高标农田建设让村民尝到了甜头。为又好又快地推进生态型高标准农田建设,邹平市还进行了科技指导,通过组建农机志愿服务队开展农机合作维修,指导农机手做好对农机具的检测、调试等,保证农业机械以良好的状态投入作业。,合理扩展标准化耕地的涵盖面积。将过去已立项的中低产田整治工程作为今后标准化耕地的重点,将沟路配套、管理条件较好、耕作层保护状况良好的非粮化农田恢复耕种,纳入高标准农田建设范畴。尤其是针对山地坡耕地较多、坡度大、地块面积较小的农田,也将其列入到高标准农田建设范畴,破除地块面积、耕地坡度级别等条件限制。综合地形地貌、平原耕地和丘陵山坡耕地的分布情况,将农田生产能力提高,耕地更新,并建议可纳入农业高标准农田选址范围和高标准农田项目立项条件。因地制宜按照各项目区现有条件及灌溉模式等,划分不同建设模式,力求建设科学、合理、实用。比如,对各方面条件比较好的邹平市明集镇项目区,积极争取群众意愿,进行土地流转等方式,明集镇实现了高标准农田全覆盖。邹平市的临池镇地处丘陵,存在梯田多、耕地层薄、灌溉条件差等许多不利因素,建设中将解决灌溉难题为高标准农田的建设重点,做好农田设计,持续整修田间道路,进行土地平整,多方提升地力,加大水利、电力工程建设,不断完善配套农田设施,依然把6000亩耕地划入了高标准农田建设。,坚持优先规划布局的原则,统筹好土地利用的总体规划、做到连片开发,确保项目建设的合理性和准确性。优化农村的土地流转工作。使耕地不受户界、组界和乡界的影响,在统一规划下进行耕地整治,并结合新时代建立标准化耕地制度和新型农业的有利机遇,积极做好土地流转管理工作,引导和扶持适当规模的农业生产经营管理模式,以实现农业集约化发展。向农户明确建立高标准农田不会改变原来的耕种性质,确保流转的耕地进行农作物种植生产,重新丈量流转的耕地,登记后进行公示。同时,绿色发展是高标准生态型农田建设的基本要求,因此必须将其重视起来。在高标准农田建设过程中,应不断优化创新农业生产技术以及建设方式,加快推进传统建设以及管理方法的转型升级,有效减少生产活动对农田生态系统带来的破坏,将生态理念落到实处。,减轻当地项目建设的资金压力,制定合理的补贴标准。邹平市对去年新增耕地,按照每亩15万元标准调集中调剂占补平衡指标,资金优先用于高标准农田建设。在建设中通过债、贷、投多种投资模式,为建设高标准农田构建融资平台。统筹安排好各类项目及资金,采用统一核定投入标准的方法,在坚持标准的基础上,结合实际情况上下浮动。此外,需拓宽融资渠道,吸纳社会资金投入。邹平市去年吸引社会资本68万元,对田间道路、灌溉设备进行提挡升级[2]。政府部门也应该制订出合理的建设高标准农田奖励优惠政策,以发挥出政府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采用先建后补、财政贴息、委托代建等多种方式,引导新型农业主体及社会工商资本参与建设高标准农田。,按照工程施工要求,严把原材料、工序、工艺等关键环节质量。落实监管责任,加强事前、事中、事后建设质量监督检查,切实把高标准农田建成优质工程、安全工程、廉洁工程和老百姓满意的民心工程。高标准农田项目落成后,要建设标准化、统一管理的永久性高标准农田项目建设标识牌,在检验合格后及时补办交接手续,并建立管护责任状,以履行相应的管护责任。基层部门要成立标准化的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管护领导小组,建立管护责任制并确定了管护的第一责任人和管护专人,保证高标准农田能够得到长效管理。高标准农田建设移交后,政府应当落实好对有关基础设施的管理养护费用,确保专项管护费用能够用在刀刃。、管理、保护全过程和高效节水灌溉等环节加强科技创新能力,灵活应用现代智能化技术,全方位自动监测生态农田建设的各个条件。将采集到的水质、土壤等数据,与规划建设农田的温湿度以及照射强度等联系起来,在智慧管理系统分析统计,以便及时采取优化措施。除此之外,生态型高标准农田建设还可基于物联网技术形成智能一体化水肥系统以及病虫害自动检测系统,为农田建设节本增效益。加强农业生产防灾救灾,提高土地产能,确保稳产增产。推进生物农药、灭虫灯、秸秆还田、农膜科学使用回收、肥料替代使用等绿色种植技术,构建生态型高标准农田,推进农业绿色发展。3结语通过生态型高标准农田建设的相关工程措施可使项目达到“高标准农田建设与特色田园乡村、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相融合”的良好效果,为生态型高标准农田规划设计构建提供借鉴和参考,进而推进乡村振兴,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使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和农业强国早日建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