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
文档名称:

大学管理信息系统习题及答案.pdf

格式:pdf   大小:357KB   页数: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DF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大学管理信息系统习题及答案.pdf

上传人:青山代下 2024/3/25 文件大小:357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大学管理信息系统习题及答案.pdf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该【大学管理信息系统习题及答案 】是由【青山代下】上传分享,文档一共【5】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大学管理信息系统习题及答案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第一章一、系统的特征从各种各样具体的系统中可以抽象出来系统的共性,这就是系统的特征。一般地,系统都具有目的性、相关性、层次性、整体性和环境适应性。二、。信息可以影响使用者的行为,为决策服务,所以客观性是信息的中心价值。,是可以用扩散的方式而共享的。这种共享性,对于社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能够满足人们某些方面的需求,被人们用来为社会服务。、有时效的,和世界上任何商品一样,它有一个生命周期。信息的使用价值与其所提供的时间成反比。信息一旦产生,其提供的时间越短,它的使用价值就越大。,以及作为关于事物运动的状态和方式的知识,是永不枯竭的。只要事物在运动,就有信息存在。三、,管理信息系统的三要素是:系统的观点、数学的方法和计算机的应用。第四章诺兰模型模型认为,企业及地区信息系统的发展具有一定的规律性,要经过从低级到高级的阶段性发展过程,各个阶段是循序渐进的。第一阶段是起步阶段。这个阶段从企业引进第一台计算机开始,一般都是先在财务、统计、物资等部门开始使用,随着企业对计算机应用的深入,人们体会到计算机应用的价值,开始学****使用、维护计算机。第二阶段是扩展阶段。随着计算机在一些部门见到成效,从最初的一些应用部门向其他部门扩展,大量的人工数据处理转向计算机处理,人们对计算机的热情增加,需求增加。但对于整个组织来说,无整体的信息系统。这个阶段需要大量的投资。第三阶段是控制阶段。由于人们对计算机信息处理需求的增长,造成支出大幅度上涨,企业领导不得不对之进行控制,注重采用成本效益去分析应用开发,并针对各项已开发的应用项目之间的不协调等进行统一规划。是实现从以计算机为主转向以数据管理为主的关键,一般发展较慢。第四阶段是集成阶段。在经过第三阶段全面分析后,引进数据库技术,在开发网络的条件下,系统应用又进入一个高速发展阶段,逐步改进原有系统,建立集中式的数据库,开发一个能为整个组织提供各种信息资源的管理系统。该阶段投资和费用将再次迅速增长。第五阶段是数据管理阶段。即系统通过集成、综合之后才有可能进入有效的数据管理,实现数据共享,这时的数据已经成为企业的重要资源。:..第六阶段是成熟阶段。信息系统成熟表现在它与组织的目标一致,从组织的事务处理到高层的管理与决策都能给予支持,并能适应任何管理和技术的新变化。第五章一、、数据字典以及主要内容对数据流程图的所有数据建立一个共同的词汇表来表述这些数据的名称和组成,这就是数据字典。数据字典是在数据流程图的基础上,对数据流程图中的各个元素进行详细的定义与描述,起到对数据流程图进行补充说明的作用。主要内容:数据项、数据结构、数据流、数据存储、外部实体和处理逻辑。三、数据流程图和业务流程图数据流程图(DFD)是一种能全面地描述系统数据流程的主要工具,它用一组符号来描述整个系统中信息的全貌,综合地反映出信息在系统中的流动、处理和存储情况。两个特征:抽象性。指的是数据流程图把具体的组织机构、工作场所、物质流都去掉,只剩下信息和数据存储、流动、使用以及加工情况。概括性。是指数据流程图把系统对各种业务的处理过程联系起来考虑,形成一个总体。四、逻辑模型(见书)第六章一、系统设计的主要任务这一段的主要任务是从信息系统的总体目标出发,根据系统分析阶段对系统的逻辑功能的要求,并考虑到经济、技术和运行环境等方面的条件,确定系统的总体结构和系统各组成部分的技术方案,合理选择计算机和通信的软、硬件设备,提出系统的实施计划。系统设计阶段的工作包括如下主要活动。(1)总体设计(2)详细设计(3)编写系统设计说明书二、代码设计1、代码的功能(1)便于录入(2)节省存储空间,提高处理速度(3)便于计算机识别和处理(4)提高数据标准化程度(5)提高处理精度2、代码设计的原则唯一性、通用性(标准化)、可扩充性、简洁性、系统性、易修改性3、代码的种类(1)顺序码顺序码又称系列码,它将编码的对象按一定的规则(如发生的顺序、大小的顺序等)分配给连续的顺序号码,通常从1开始。(2)层次码层次码又称区间码,它把代码对象分区间进行编码,每个区间有不同的意义。每位码本身及其所在的位置都代表一定的意义。(3)特征组合码:..特征组合码常用于面分类体系。它是将分类对象按其属性或特征分成若干个面,每个面内的类目按其规律分别进行编码。面与面之间的代码没有层次关系,也没有隶属关系。(4)十进制码十进制码是图书馆常用的图书编码方法,与层次码的编码原理相同,不同点事在十进制码结构中采用了小说点符号。(5)助记码将编码对象的名称、规格等汉语拼音或具有特定意义的英文字母等形式编程代码,帮助记忆4、代码的校验(P197)三、数据库设计1、数据库设计的内容是:在对环境进行需求分析的基础上,进行满足要求及符合语义的逻辑设计,进行具有合理的存储结构的物理设计,实现数据库的设计的运行等。2、数据库设计的基本步骤(1)需求和约束分析。调查用户需求、数据分析、确定环境约束条件(2)概念模式设计。它是整个数据库设计的关键,它通过对用户需求进行综合、归纳与抽象,形成一个独立于具体DBMS的概念模型,其中E-R模型是一个典型的代表。(3)逻辑模式设计(4)物理数据库设计(5)实施阶段(6)运行和数据库维护四、E-R模型1、E-R模型即实体-关系模型,具有三种基本要素:实体、联系和属性。实体:客观存在并可相互区分的事物。属性:实体所具有的某一特性。属性的取值范围为域。联系:实体之间的相互关联。关键字:能唯一标识实体的属性或属性组称作候选码。从所有候选码中选定一个用来区别同一实体集中不同实体的称作关键字,也叫主码。实体、关系和属性分别用长方形、菱形和圆形来表示。2、E-R模型设计的主要步骤(1)划分和确定实体(2)划分和确定联系(3)确定属性(4)画出E-R模型(5)优化E-R模型3、逻辑模式设计逻辑设计的主要任务就是设计数据的结构,即按照数据库管理系统所提供的数据模型。转换已设计的概念模型,实质上是把概念模型(即E-R模型)转换为所用的DBMS所支持的模式。4、物理数据库设计物理数据库设计是指对给定的逻辑模式,选取一个最适合应用环境的物理数据库结构的过程,物理数据库的主要任务就是确定数据库的物理结构,同时对其进行评价。物理数据库设计的主要依据是需求和约束分析报告以及数据库的逻辑模式,其主要任务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确定文件的存储结构、选取存取路径、确定数据存放位置和确定存储分配。第七章一、系统转换的方法及相应的优缺点:..1、直接转换这种方式简单、费用少,但风险性大如果新系统在运行过程中一旦发生严重问题,将无法挽回的损失。这种方式不适应重要系统。2、平行转换这是一种安全无风险的转换方式,可以进行新旧系统的比较。发现和改正新系统的问题。但这种方式需要额外增加工作人员和系统支持的资源及费用,导致费用太高。3、逐步转换这种方式可以避免直接转换的风险,又可避免平行转换时费用高的问题。它常用于大系统或较为复杂的系统转换,但必须考虑好新旧系统的接口。当新旧系统差别太大时,不宜采用这种方式。4、导航转换这种方式是在新系统未开始工作时,先处理少量业务,作为对新系统的功能进行检查的手段。二、程序设计遵循的原则及矛盾和关系1、选择成熟的程序设计方法(1)结构化程序设计对于结构化程序设计,一般采用“模块化、结构化、自顶向下与逐步求精”的程序设计思想。不能允许编程人员任意发挥其独特的技巧和风格,否则将使程序的可读性和可维护性降低,甚至破坏了系统的结构。结构化程序设计的要点是:1)只使用三种基本结构,即顺序、选择和循环结构来构造程序,结构可以嵌套2)每个结构必须是单入口和单出口,使程序保持保持清晰的逻辑路径3)、无死循环和死语句(2)面对对象程序设计它以对象作为思维的出发点,以对象和类作为基本构件,以方法、消息和继承性为基本机制。其基本思想和手段是提高软件开发的抽象层次与软件的重要性,把程序设计的焦点集中在类和类层次结构的设计、实现和重用上。2、选择配套的编程语言信息系统开发语言的选择,主要考虑以下因素:(1)管理信息系统所处理问题的性质:管理信息系统是以数据处理为主,故应该选择数据处理能力强的语言。(2)计算机的软、硬件和所选语言在相应机器上所能实现的功能(3)系统的可维护性和移植性;分析用户对计算机语言的掌握程度,选择用户较为熟悉,或易于学****易于应用的语言,便于用户维护,并且要考虑语言本身结构化程度的好坏,以便于系统的维护和修改。(4)选择有丰富的软件工具的语言(5)选择开发人员熟悉的语言(6)语言能提供开发出友好的、美观的用户界面程序的功能3、选择好标识符4、适当安排注释行5、程序设计实用化(1)必要提示。屏幕上代码信息要有提示操作,使用户不必记忆很多的代码(2)操作确认。对于一些不可恢复的操作应有操作确认,避免错误操作(3)数据校验。对于一些有限制条件的输入信息,可以自动校验其正确性,避免错误数据进入系统。以适当的方式对输入数据进行检查,确认每个数据的合理性和有效性。(4)系统恢复。用户无意中进行了错误操作,应有相应的处理程序挽回错误。(5)缺省赋值。对于一些常用信息可以设置缺省值,使用户不必每次都输入这些信息。:..(6)数据备份。用户可以备份一条或多条已存在的数据记录,并可修改备份结果,形成新的数据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