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3
文档名称:

2022-2023学年全国初中七年级上语文人教版同步练习(含答案解析).pdf

格式:pdf   大小:1,337KB   页数:1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DF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2022-2023学年全国初中七年级上语文人教版同步练习(含答案解析).pdf

上传人:青山代下 2024/3/25 文件大小:1.31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2022-2023学年全国初中七年级上语文人教版同步练习(含答案解析).pdf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该【2022-2023学年全国初中七年级上语文人教版同步练习(含答案解析) 】是由【青山代下】上传分享,文档一共【13】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2022-2023学年全国初中七年级上语文人教版同步练习(含答案解析)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2022-2023学年全国初中七年级上语文人教版同步练****考试总分: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一、单选题(本题共计5小题,每题10分,共计50分)(),原名舒庆春,字舍予,著有小说《骆驼祥子》,话剧《茶馆》等。B.《金色花》中泰戈尔把儿童想象成一朵金色花——最美丽的圣树上的花朵,赞美了孩子的纯洁、可爱。C.《再塑生命》的作者是法国女作家海伦·凯勒,她是教育家、慈善家,是盲聋哑人。D.《赫耳墨斯和雕像者》选自寓言故事集《伊索寓言》,它是古希腊、古罗马时代流传下来的故事。()、漂亮极了、热得难受、完全相信都是补充短语。B.“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这句话主干是:邓稼先是中国的儿子。C.“别在那儿偷偷笑了!”和“我要高声赞扬白杨树!”都是感叹句。D.“他酒没沾唇,心早就热了。”这个句子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A.《诫子书》中的“书”是指书信,这是三国时蜀汉政治家、军事家诸葛亮写给儿子的一封家书。B.“令尊”是对他人的父亲的尊称,“家君”是对人谦称自己的父亲。C.《聊斋志异》是清代蒲松龄所作的文言短篇小说集,“聊斋”是其书房的名称。。《列子》中的《穿井得一人》告诉我们不要轻信轻传;《吕氏春秋》中的《杞人忧天》告诉我们不要为没有必要的事情担忧。(),其中“惠存”“垂询”“见谅”是敬辞,“拙见”“寒舍”“奉劝”是谦辞。,予以教诲与劝勉,这是中国古代家庭教育的一种方式,如诸葛亮的《诫子书》。,字留仙,淄川人,清代文学家,著有文言小说集《世说新语》。:..,神话的故事是虚构的,情节离奇曲折,引人入胜,让儿童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诫子书》)可以为师矣[《论语(十二章)》](《狼》)乃悟前狼假寐(《狼》)(《狼》)而顷刻两毙(《狼》)[《论语(十二章)》]奈何忧崩坠乎(《杞人忧天》)二、文言文阅读(本题共计5小题,每题10分,共计50分),完成下列各题。醉翁亭记(节选)欧阳修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浣溪沙·簌簌衣巾落枣花①苏轼簌簌衣巾落束花,村南村北响缫车②。牛衣③古柳卖黄瓜。酒困路长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敲门试问野人家。【注】①公元1078年(元丰元年)春天,徐州发生了严重旱灾,作为地方官的苏轼曾率众到城东二十里的石潭求雨。得雨后,他又与百姓同赴石潭谢雨。苏轼在赴徐门石潭谢雨路上写成组词《浣溪沙》,共五首,这是第四首。②缫车:缫丝所用的器具。③牛衣:蓑衣,这里泛指用粗麻织成的衣服。(1)请解释下列画线词在文中的意思。①林壑尤美壑:_______________②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翼然:_______________③得之心而寓之酒也寓:_______________④酒困路长惟欲睡欲:_______________(2)翻译下面句子。①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②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3)《醉翁亭记(节选)》和《浣溪沙·簌簌衣巾落枣花》的上片都运用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写法描写景物。:..((4)《醉翁亭记》和《浣溪沙·簌簌衣巾落枣花》中的太守具有怎样共同的形象特点和乐趣?,完成下列各题。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1)下列句子中画线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儿子和女儿)(急)(大体)(趁、乘)(2)下列句子的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柳絮//凝之妻也(3)下列对文章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咏雪”的始末,展示了古代家庭生活的雅趣和文化的传承。。,表达了对谢道韫才气的肯定与赞赏。,在写法上大多以人物对话来写。(4)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白雪纷纷何所似?(5)文中“内集”“欣然”“大笑”等词语营造了一种怎样的家庭氛围?(6)“撒盐空中”“柳絮因风起”两个比喻,你认为哪一个更好?说说理由。,完成下列各题。【甲】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欧阳修《卖油翁》)①②【乙】钱两浙时,于杭州梵天寺建一木塔,方两三级,钱氏登之,患其塔动。匠师氏据云:“未布瓦,上轻,故如此。”乃以瓦布之,而动如初。无可奈何,密使其妻见喻皓之妻,贻以金钗,问塔动之因。皓笑曰:“此易耳。但逐层板,便实钉之,则不动矣。布③讫④”匠师如其言,塔遂⑤⑥⑦⑧⑨定。盖钉板上下弥,六相联如胠束幕,人其板六幕相持自不能动。人皆箧履其精练。伏(沈括《梵天寺木塔》)【注】①钱氏:指五代时吴越国君钱氏。②据:统治,割据。③布:铺排。④讫(qì):完毕。⑤弥束:木板上下更加紧密约束。弥:紧密。⑥六幕:指上、下、左、右、前、后六个方位面。⑦胠箧(qūqiè):打开的箱子。⑧履:走,踩踏。⑨伏:同“服”,佩服。(1)下列语句中画线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遵照,:都(2)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①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②但逐层布板讫,便实钉之,则不动矣。(3)下列选项中,对【甲】【乙】两文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甲】文中陈尧咨射箭技艺“当世无双”,卖油翁看他射箭却是“睨之”“微颔之”,是因为卖油翁明白“熟能生巧”的道理。B.【乙】文中“皓笑曰”中的“笑”,表现出喻皓对解决“塔动”这个问题胸有成竹。C.【甲】文中陈康肃的“笑”中有会意,有尴尬,也有解嘲,“笑”和“遣”也表现出陈康肃通达爽快的一面。D.【乙】文中的“密使其妻见喻皓之妻,贻以金钗,问塔动之因”写出匠师怕别人知道他的无能,从正面描写的角度写出了他的要面子。(4)《卖油翁》与《梵天寺木塔》刻画人物的方法有什么共同之处?,完成下列各题。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1)本文选自《__________》,它是________________集合门客共同编写而成。(2)下列各项画线词意思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浇灌、灌溉):..(待,等到)(道理)(使知道)(3)宋君是怎样知道“丁氏穿井得一人”这个消息的?(4)丁氏是怎样向宋君解释的?(5)“穿井得一人”这个故事原来是一场误会,造成这个误会的原因是什么?你从中得到什么启示?原因:。启示:。,完成下列各题。炳烛①夜读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何不炳烛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②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平公曰:③“善哉!”【注】①炳烛:点烛。②盲臣:师旷为盲人,故自称为盲臣。③昧行:在黑暗中行走。孙权劝学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1)下面句子中的“以”和“蒙辞以军中多务”的“以”意义相同的一项是(),,,可以为师矣(2)解释下面句子中的画线词。①恐已暮矣_______________②盲臣安敢戏君乎_______________③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_______________④及鲁肃过寻阳_______________(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①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②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4)晋平公担心学不好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吕蒙不愿学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每处所填不超过5字):..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5)两文都是谈学****的,读完后你得到什么启发?2022-2023学年全国初中七年级上语文人教版同步练****一、单选题(本题共计5小题,每题10分,共计50分)1.【答案】C【考点】文学常识金色花(泰戈尔)茶馆(节选)(老舍)《骆驼祥子》赫耳墨斯和雕像者(《伊索寓言》)【解析】此题暂无解析【解答】C项,海伦·凯勒是美国作家、教育家、慈善家。2.【答案】D【考点】修辞手法的辨识文学常识短语类型提取句子主干【解析】:..此题暂无解析【解答】A项,“完全相信”是偏正短语;B项,这句话主干是:邓稼先是儿子。C项,“别在那儿偷偷笑了!”是祈使句。故选D。3.【答案】D【考点】诫子书(诸葛亮)穿井得一人(《吕氏春秋》)杞人忧天(《列子》)文学常识文化常识【解析】此题暂无解析【解答】D项,错误,《穿井得一人》出自《吕氏春秋》,《杞人忧天》出自《列子》。4.【答案】B【考点】文学常识文化常识诫子书(诸葛亮)【解析】此题暂无解析【解答】:..A项,“见谅”是谦辞,“奉劝”是敬辞。C项,蒲松龄的作品是《聊斋志异》,《世说新语》是刘义庆的作品。D项,“想象和夸张”不是神话独有的表现手法,这里指的应该是童话。故选B。5.【答案】C【考点】文言虚词诫子书(诸葛亮)狼(蒲松龄)《论语》十二章(《论语》)杞人忧天(《列子》)《论语》十二章【解析】此题暂无解析【解答】A项,以:连词,表示后者是前者的目的/介词,用来。B项,乃:连词,于是,就/副词,才。C项,而:连词,表转折。D项,乎:句末语气词,表疑问,吗/句末语气词,表反问,呢。故选C。二、文言文阅读(本题共计5小题,每题10分,共计50分)6.【答案】(1)①山谷,②像鸟张开翅膀一样,③寄托,④想要(2)①一眼望去,树木茂盛又幽深秀丽的,是琅琊山。②醉翁的情趣不在于喝酒,而在欣赏山水的美景。(3)移步换景,视听结合(4)共同的形象特点:体恤民情、和善、平易近人。共同的乐趣:与民同乐。【考点】文言实词:..醉翁亭记(欧阳修)课外古诗词曲阅读课内文言文阅读文言翻译文言文语言特色表现手法及作用(古诗词曲)文言文内容理解与分析文言文人物形象鉴赏古诗形象古诗词曲内容理解与分析【解析】【古诗词参考译文】衣巾在风中簌簌作响,枣花随风飘落。村南村北响起纺车缫丝的声音。穿着麻布衣裳的农人坐在老柳树下叫卖着黄瓜。我酒意上心头,一路上都昏昏欲睡。艳阳高照,又使人口渴难忍。敲敲一家农人的院门,看他可否给一碗浓茶解渴。【解答】(1)①原句译为:树林和山谷格外秀美。壑:山谷。②原句译为:有一个亭子四角翘起,像鸟张开翘膀一样,高踞于泉水之上。翼然:像鸟张开翅膀一样。③原句译为: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于心间,寄托在酒上。寓:寄托。④原句译为:酒意上心头,一路上都昏昏欲睡。欲:想要。(2)①蔚然:茂盛的样子。②意:意趣,情趣。(3)《醉翁亭记(节选)》记述醉翁亭位置的时候,作者着意于醉翁亭所处环境的优美。作者从滁州城周边的山落笔,记述琅琊山与众不同——林壑尤美,蔚然而深秀,酿泉——泻出于两峰之间,醉翁亭——翼然临于泉上。作者由整体到局部,由面到点,移步换景,好像不是我们主动去醉翁亭,而是那清幽秀丽的景色引人入胜,将人逐步带入这幽深而秀丽无比的醉翁亭。前面的景色是作者看到的,“水声潺潺”是听觉描写,故又使用了视听结合的写作手法。《浣溪沙·簌簌衣巾落枣花》既描画了初夏村南村北的逼真画面,又记下了作者路途的经历和感受,运用了移步换景的手法,所写的景,并不是一般情况下通过视觉形象构成的统一的画面,而是通过传入耳鼓的各种不同的音响在诗人意识的屏幕上折射出的一组联续不断的影像,故而也是运用了视听结合的手法。(4)《醉翁亭记》描写了滁州一带朝暮四季自然景物不同的幽深秀美,滁州百姓和平宁静的生活,特别是作者在山林中与民一齐游赏宴饮的乐趣,暗示出一个封建地方长官能“与民同乐”的情怀。《浣溪沙·簌簌衣巾落枣花》全词有景有人,有形有声有色,乡土气息浓郁。日高、路长、酒困、人渴,字面上表现旅途的劳累,但传达出的仍是欢畅喜悦之情,表现了主人公县令体恤民情的精神风貌。7.【答案】:..BB4)纷纷扬扬的白雪像什么?(5)融洽、欢快、轻松的家庭氛围。(6)示例一:我认为“撒盐空中”更好。因为文中说到“雪骤”,大雪下得猛烈密集时,只见雪粒片直落,看不见雪花轻飘曼舞的样子。“撒盐空中”的比喻,更为真切地描摹了当时的场景。示例二:我认为“柳絮因风起”更好。因为它写出了雪花飘舞的轻盈姿态,“柳絮”是轻盈的,“盐”却是沉重的颗粒,缺乏美感。且柳絮飘飞的季节是春暖花开之时,冬季之冷景,以春季之暖景写出,更见诗意。【考点】文言实词课内文言文阅读咏雪(《世说新语》)划分朗读节奏(文言文)文言文内容理解与分析文言翻译文言文阅读开放问题【解析】此题暂无解析【解答】(1)A项,句意:给子侄辈的人讲解文章的义理。儿女:子女,这里泛指小辈,包括侄儿侄女。(2)A项,“寒雪日”意思是“一个冬雪纷飞的日子里”,作“内集”的状语,“寒雪日”中间不能停顿。正确划分为:谢太傅/寒雪日/内集。C项,“无奕”是人名,中间不能停顿。正确划分为:即/公大兄无奕女。D项,“王凝之”是人名,中间不能停顿。正确划分为:左将军/王凝之/妻也。故选B。(3)B项,对“公大笑乐”,有不同的解释:有人认为谢太傅对两个答案都表示满意;有人认为“笑”前喻,“乐”后喻;有人认为谢太傅为“柳絮”一喻而“笑乐”。文章虽然没有明确交代谢太傅的评价,但从文未补充谢道韫的身份可以看出,作者分明是暗示读者谢太傅更赞赏谢道韫的才气。所以“后一喻没有前一喻好”说法错误。(4)何所似:即“所似何”,宾语前置,像什么。(5)《咏雪》言简意赅地勾勒了疾风骤雪、纷纷扬扬的下雪天,谢家子女即景赋诗咏雪的情景,“寒雪”“内集”“欣然”“大笑”等词语展示了古代家庭文化生活轻松和谐的画面,营造出温馨美好的家庭氛围。(6)这是一道开放性试题,针对两种比喻,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各自的观点定然不会相同,但是无论哪种见解,都要围绕文章的内容说出相应的理由,或根据自己的生活实际或社会实践来谈依据。认为“撒盐”一喻好可从雪的颜色和下落之态都跟盐相近的角度分析;认为“柳絮”一喻好可从其更有意境的角度分析。8.【答案】:..(2)①于是(老翁)取出一个葫芦放在地上,用一枚铜钱盖住葫芦的口。②只要逐层铺完木板,随即用钉子钉结实了,(木塔)就不晃动了。D(4)两篇文章都通过人物的语言、神态来正面刻画人物形象;都运用了对比手法来反衬人物形象。【考点】文言文人物形象文言文语言特色卖油翁(欧阳修)文言文比较阅读文言文内容理解与分析文言翻译文言实词【解析】【乙文参考译文】钱氏统治两浙时,在杭州梵天寺修建一座木塔,才建了两三层时,钱氏登上木塔,嫌它晃动。工匠说:“还没有盖瓦,上面轻,所以才会这样。”于是用瓦盖在上面,但是木塔还是像当初一样晃动。实在没办法了,工匠就暗地里让妻子去见喻皓的妻子,拿金钗送给她,(求她向喻皓)打听木塔晃动的原因。喻皓笑着说:“这很容易。只要逐层铺完木板,随即用钉子钉结实了,(木塔)就不晃动了。”工匠按他说的(去做),塔身于是稳定了。因为钉牢木板以后,各层上下更加紧密约束,上、下、左、右、前、后六面互相连接,就像一只打开的箱子。人踩上去,上下及周边四面互相支撑,当然不会晃动。人们都佩服喻皓技艺精熟。【解答】(1)B项,句意:凭我倒油(的经验)知道这个(道理)。酌:舀取,这里指倒入。(2)①乃:于是,就。覆:盖。②但:只要。(3)D项,“正面描写的角度写出了他的要面子”有误,应是“从侧面描写的角度写出了他的要面子”。(4)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主要有两类,即正面描写(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外貌)和侧面描写。两篇文章都以对话的方式展开,并记叙了人物所做的事(比如“射箭”“取葫芦”“笑”),这些属于语言和动作描写。另外,匠师的不成功和喻皓方法的有效,陈尧咨的骄傲和卖油翁的不在意又形成对比。9.【答案】(1)吕氏春秋,吕不韦C(3)丁氏告诉别人说他家打了井之后得到一个人,后来有人听到这话,传播说:丁家打井挖出了一:..()丁氏回答说:“我家是得到一个人的劳力可以用,并不是从井中挖出一个人。”(5)传播者没有调查事实,道听途说,凡事要调查研究,面对纷繁的信息不能轻信,要实事求是【考点】穿井得一人(《吕氏春秋》)文言文内容理解与分析分析评价文章哲理或思想文学常识课内文言文阅读文言实词【解析】此题暂无解析【解答】(1)文章选自《吕氏春秋》,它是秦国丞相吕不韦主持集合门客们编撰的一部黄老道家名著。(2)C项,句子译为:居住在国都里的人在讲述这件事。道:讲述。(3)从文中“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可以概括得出答案。(4)从文中“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可以概括得出答案。(5)可从两个角度回答,一是从传播谣言者的角度,不能人云亦云,要善于分析,传闻是否合情合理;一是从丁氏的角度,与人交流时,必须做到表达准确、清晰,以避免不必要的误会和歧义。10.【答案】C(2)①迟、晚,②怎么,③另,另外,④到,等到(3)①年少而学,(就)如同初升的太阳。②我难道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而成为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吗?(4)年纪大,事务多(5)示例:我们应该热爱学****珍惜时间、善于引导、虚心听取他人的合理意见。【考点】孙权劝学(《资治通鉴》)文言虚词文言文比较阅读文言实词文言翻译:..文言文阅读开放问题【解析】【参考译文】晋平公向师旷问道:我70岁了,想要学****恐怕已经晚了。”师旷说:“为什么不点燃蜡烛(学****呢?”平公说:“哪有作为别人的臣子(的人)戏弄他的君主的呀?”师旷回答:“盲臣怎么敢戏弄君主呢?我听说:年少而学,(就)如同初升的太阳;壮年的时候好学,(就)如同太阳在中午时的光明;老年的时候好学,(就)如同点亮蜡烛的光亮。点亮了蜡烛照明和在黑暗中行走相比,哪个更好呢?”平公听了说:“说的好呀!”【解答】(1)“蒙辞以军中多务”的“以”是介词,用。A项,认为。B项,连词,表示后者是前者的目的。C项,介词,用。D项,介词,凭借。故选C。(2)①句意为:恐怕已经晚了。暮:迟、晚。②句意为:盲臣怎么敢戏弄君主呢?安:怎么。③句意为:读书人(君子)分别几天,就要另外用新的眼光看待他。更:另,另外。④句意为:等到鲁肃经过寻阳的时候。及:到,等到。(3)①少:年少。如:如同。阳:太阳。②岂:难道。治经:研究儒家经典。博士: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4)根据晋平公的话“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可知,晋平公担心学不好的理由是年纪大;根据“蒙辞以军中多务”可知,吕蒙不愿学的理由是事务多。(5)本题是一道开放题。根据文章的内容并结合自身经历,说说自己读完后的启发,言之有理,表达流畅即可。作答时可从“热爱学****珍惜时间”“善于引导”“虚心听取他人的合理建议”等角度进行表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