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1
文档名称:

陈坤行走的力量.doc

格式:doc   大小:58KB   页数:11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陈坤行走的力量.doc

上传人:泰山小桥流水 2024/3/26 文件大小:58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陈坤行走的力量.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该【陈坤行走的力量 】是由【泰山小桥流水】上传分享,文档一共【11】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陈坤行走的力量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陈坤行走的力量他是演员,也是拥有 7000多万微博粉丝的大 V。年的时间,他在微博上不遗余力地推广一项关乎心灵建设的公益行动―行走的力量。他希望以行走这种最简单和本能的方式传达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生活理念―“学会与自己相处”、“找到最真实的自己”。他愿意把自己当做案例,分享从迷失到觉悟的行走之路。年前,陈坤还是一个被经纪公司照顾得无微不至的明星。3年后,随着行走公益项目的持续推进,他已从一个演员成功升级为微世界的“坤哥”。“行走的力量”是陈坤发起的心灵建设类的公益项目,从2011年“1+N去西藏”、2012年“观?心青海”,到2013年“行?静喜马拉雅”,陈坤通过一场场浩浩荡荡的行走,号召人们安静下来,与自己的内心对话,获取正面的内心能量,并将正能量传播给他人。很多人疑惑:海报中那个肤色黝黑、扎着小辫、一身行装、风尘仆仆的陈坤真的是演员陈坤吗?也有很多人不解:一个演员,为什么那么热衷于一项心灵建设类公益活动?我们一起去行走吧2010年7月,陈坤成立了自己的工作室“东申童画” 。这年夏天,他去湖北某地演出,途中遇到的一件事儿,让他触动挺深。“负责接送的工作人员是个年轻女孩,因为一整天都跟我们在路上颠簸,在凌晨一点的时候突然崩溃,当着所有人的面嚎啕大哭。我当时心里就被蜇了一下:现在的孩子,都这么脆弱吗?”这件小事,唤起了陈坤心底积淀已久的想法:传播正面力量。但是,以什么样的方式传播呢?他琢磨了很长一段时间,然后说,“不如我们一起去行走吧!”于是,就有了“行走的力量”。但是,在陈坤决定做这个项目之初,身边很多人都不同意。徒步行走就能建设心灵?好多人觉得太抽象了。陈坤将行走视作是另一种禅定的方式。情绪不好的时候,或者遇到难题的时候,他就喜欢一个人在外面一直走,直到心可以安静下来,能跟自己对话为止。 “我为什么想把这种方法分享给更多人,因为我自己从中受益了。 ”他用了将近一年时间,完成了整个活动的组织和训练,并将第一站选在了世界屋脊西藏。2011年6月1日,“行走的力量”通过微博开始招募第一季与陈坤同行的志愿者,招募对象是即将毕业的大学生。“我想在他们大学时代就埋下一颗种子,给他们的内心输入一个正面的力量导向。未来他们走进社会,面对激烈的竞争和压力时,他们内心会有一个正面的力量去应对。 ”“明星效应”加上“西藏效应”同时发酵,让活动一启动就得到了大学生的广泛关注,仅北京地区有效报名人数就突破18000人。然而,直到活动真正开始,陈坤才发现,志愿者各怀初衷而来,对行走的理解也大不相同,争吵、质疑、和解,这样的剧情从第一天就开始上演了。2011年8月26日,陈坤带着他精心挑选的 10名大学生志愿者在色拉乌孜山徒步拉练。快到山下时,志愿者们坐在山石上嘻嘻哈哈地聊天,完全忘记了陈坤出发前提出的“禁语”要求:“只有不讲话的行走,才能安静下来,才能倾听到内心的声音,与自己对话。”陈坤走过去问谁没有遵守“禁语”,结果一个不落地举手。他的火“噌”的一下蹿上来,一言不发快速向山下走去。在志愿者看不到的地方,陈坤突然爆发,把手里的登山杖用力朝石头上砸,几下就折断了。他顾不得自己的形象,冲着一边拍摄的摄像师大喊:“他们以为我请他们来是旅游的吗?”他发现自己苦心经营的行走变成了一场散漫懈怠的游戏,他开始怀疑自己:花这么大精力选出来的学生,难道选错了吗?从色拉乌孜山回去的路上,陈坤发了一条微博: “只是期待一次纯粹的关于行走的自我考验,有那么难吗?”晚饭时,一位志愿者对他说: “坤哥,你花了这么多人力物力财力去做一件完全对自己无利的事是不可能的,我觉得我们不过是你的一个工具,在陪你做秀。 ”这句话,让陈坤“很受伤”。回到房间,陈坤用了两个小时的时间反省自己。 “所有的坚持和残酷都是一颗种子,让他们未来变强大的种子。”他意识到,自己在播下这颗种子的时候,有点心急了。晚上10点,他来到志愿者的房间,和同学们推心置腹地交流,分享了自己一路从重庆到北京,从成名后的迷失到重新找到自我的心路历程,整整讲了两个小时。从那以后,志愿者对陈坤的一番“苦心”才有所理解,有所感悟。坤哥教会了我呼吸24岁的张明是“行走的力量”第二季”志愿者。 2012年6月,他从微博上偶然得知 2012行走的力量“观?心青海”招募应届毕业生、白领等志愿者,在 8月底与陈坤一起行走青海。在招募条件中,特意注明在“行走活动结束后,至少行使半年以上青海支教义务”的要求。张明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报了名。那一年,东申童画从全国各地收到了 5000多份报名资料,经过层层选拔、面试和拓展训练,张明最终脱颖而出,成为18名青海行走和支教的志愿者之一。 “面试的时候,我说自己会手语,希望去聋哑学校支教。估计是看上我这点了吧?”张明说。张明是河北保定雄县人,在北京从事建筑电气设计工作。小时候因为打针过敏导致一只耳朵听力障碍。他从小在自卑中长大,但觉得自己很幸运,总能碰见好人。2012年8月22日,张明跟随行走团队完成180公里的阿尼玛卿山徒步之旅后,到西宁聋哑学校支教半年,从而接触到听障儿童这个群体。“他们带给我的是一生都无法回馈完的,他们教我什么是善良,什么叫谦卑。当然,他们也很幸运遇到了我,哈哈。”张明至今仍将孩子们的照片放在钱包里,每次付钱的时候就能看到他们的笑脸。 工作疲劳的时候, QQ上冒出一句:“老师,谁谁谁没写作业。 ”他说自己立马就“满血复活”了。西宁聋哑学校有 14个班,150名学生,85个住校生,名老师。校长卢金华至今对当年的行走志愿者张明留有深刻的印象:“他愿意付出,也特别热心,愿意把自己当做其中的一员。当时他带六年级数学,跟学生吃住在一块儿,晚上看着他们自****协助生活老师管理住校生,跟孩子感情特别好,离开以后还经常跟学生们联系。”张明把自己从青海背回来的经幡挂在老家的院子里,“风一吹,经幡飘动,就好像风在念上面的经文。”他时常会想起阿尼玛卿雪山,想起从羊和牦牛身边路过的行者团队。“坤哥教会了我呼吸。”在与记者的交流中,张明突然在QQ上冒出这么一句深沉的话。在转山路上,张明学会了“慢就是快”、“匀速呼吸”,也学会“寻找自己的节奏”。当他享受到真正的行走,他描述那种感觉:“就像神仙!”“行走的力量”,像一颗种子埋在张明心里慢慢发芽,成长。“当很多人指指点点,或者当一个个人超越你的时候,你要努力控制住,按照自己的节奏走,不要去管别人,不要被外界的东西带走。这也是检验我在行走的力量活动中修炼得怎么样了。我觉得还蛮不错的。”张明写道。这些微妙的变化,让陈坤非常开心。2013年3月,张明和几个北京的志愿者一起去看陈坤的演唱会。在台下看着看着,某个瞬息他出戏地说, “这是我认识的陈坤么?”在心里埋下一颗种子年间,陈坤把自己的行走之路分享给自己的微博粉丝,包括外在的行走,也包括内在的行走。19岁那年,因为音乐启蒙老师王梅言的鼓励, 陈坤报考了东方歌舞团,从重庆来到北京。第二年,他陪一个跳舞的同事去考北京电影学院。 结果同事没考上,他却考上了。2003年“非典”期间,所有人都待在家里不出门,而电视台都在放陈坤主演的《金粉世家》 。一夜之间,大家都认识了陈坤。“成名意味着片酬成倍地增长,意味着越来越多的剧组来邀请你,越来越多的人赞美你包围你,很多的追捧,很多的钱,那种感觉非常让人陶醉。”陈坤说。从2003年到2006年,陈坤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名气的炫目光环里,我有点晕眩,同时也隐隐的焦虑,因为我知道一切都是因为名气,所以常常在想,要接哪部戏能让我更红,赚更多的钱。”那几年,他从一部电影到另一部电影,从一个角色到另一个角色。好像被环境带着往前走,他渐渐迷失在这样的节奏中。那段时间,他得了抑郁症,整夜整夜地失眠。突如其来的名利让他感觉一切都像空中楼阁一样。同学和朋友都觉得不可理解:你现在条件这么好了,为什么你还会想这么多呢,该玩就玩,该吃就吃。那是他人生最迷惘的3年。2007年,陈坤开始寻找能够让自己放松和平静的方法。他最终通过“禅定”找到“与自己对话”的方法,很多迷茫、困惑逐渐打开。他发现,对于自己正在经历的一切,惟一的方法就是坦然面对。“命运把我带到这个地方,是有它的深意的,我不能因为它将我拖离了原有的轨迹就狂躁、不安,甚至想放弃。”他意识到,或许财富的拥有是对自己的一个考验。2008年,陈坤在心里埋下了一颗种子: 我可不可以在未来的某个时机,通过一种什么方式去传播这个正面的力量?2010年,拍完《画皮 2》之后,陈坤一直没有接戏,专注于推广自己的公益行动“行走的力量” 。“行走的力量”,让更多人看到一个演员之外真实的陈坤,看到一个在娱乐圈里以独特方式前行的陈坤。不拍戏的这两年,陈坤在微博平台上颇为活跃。他有了“水瓶座的怪叔叔”这个绰号,偶尔自称“不矫情会死的坤书”。他在微博上形成了“行者日记”、“鬼水瓶录”、“水瓶怪叔叔”等好几个系列。他跟粉丝分享行走的经历,分享自己的人生感悟,分享自己的信仰所带来的有趣话题。当“分享”这个词出现在陈坤的生命里,他变了,变得轻松、快乐、笃定。对于自己写的那些小段子、小故事,他不无得意:“我还蛮有自己的一套幽默的方式的,对不对?”今天的陈坤,已经不把“明星”当回事。他还学会自嘲:“我就是戏子嘛!”别人说他能装、爱演,他笑笑: “我现在最爱的,就是每天表演成修行人的样子,而且,入戏很深。 ”我越来越像个小孩“行走的力量”让陈坤和他的团队都得到了成长。2011年,陈坤和10名北京大学生志愿者完成了11天西藏行走,全长 115公里。2012年,陈坤和18名来自全国的白领和大学生志愿者,完成了10天青海阿尼玛卿山徒步转山,全长180公里。2013年,陈坤和 19名来自全国的拥有教师资格证的教师志愿者,完成了 9天喜马拉雅山脉嘎玛沟之行,全长 110公里。3年的递进,陈坤发现自己开始享受这种责任感。 “我现在越来越像个小孩,但是我心里越来越比以前扛事儿了。”“行走的力量”,也变成了陈坤团队的一个符号形象。在微博上,陈坤的“行者手记”一写就是3年,围观者众“在崇山圣湖中行走,体会到我们的渺小和脆弱,但所幸的是:因为生命是如此宽厚, 才允许我们每个个体慢慢地、慢慢地成长!”2013年8月18日,在完成珠峰东坡嘎玛沟环线的行走后,陈坤在微博中发出了这样的胜利宣言。年过六旬、头发全白的孙冕是《新周刊》创始人,2010年,他从珠峰北坡登顶珠峰。一年后,陈坤发起“行走的力量1+N去西藏”活动,他在现场第一个报名参加。“或许是神的召唤,我们一见如故,第一次见面的晚上就喝翻了,从餐馆喝到家里,又唱又跳的,最后跪拜在他供的佛堂上”孙冕在微博中写道。此后3年,他每次都陪这些年轻志愿者一起完成高原徒步行走,成为“行走的力量”最铁杆的粉丝。除了行走,孙冕还不遗余力地投入到抗战老兵的救助中,并拉上了自己的小兄弟陈坤。两个不折不扣的行者成了忘年之交。2011年11月,来自广东佛山的好友营支教团队在北京798艺术区做一个展览,碰巧,陈坤的团队也在那里筹办 《迹》影像展。当时陈坤已经把第二年行走定义为支教。两个年轻的团队一拍即合,好友营成为2012年“陈坤?行走的力量”的支教点合作方。回想和陈坤一起行走、一起聊天、一起架构公益项目的半年,好友营创始人伍景勋感慨道:“作为一个明星,能够踏踏实实地把教育、公益传播的事情做好,这是我蛮‘佩服’、蛮‘敬重’他的地方。参加这个活动前,我完全没有关注陈坤这个人和他的事情,现在我是他的粉丝。”“行走的力量”让陈坤找到了演戏之外一个公民的使命感:“我可能对有些人的生命会有帮助,在我对他们有帮助的时候我觉得自己更有价值,而不只是娱乐的价值。 ”他越来越明白,“行走”只是一种形式。“真正的行走是不着外相,而是随心,不要被杂念限制住你的心。”对于是否走完全程,是否“禁语”这些他以前严格要求的形式,他如今已经看得很淡。“行走带给每个人的体验都不一样,我不知道他们每个人具体收获了什么,但我很希望这是一个种子。 ”陈坤说。2013年,陈坤在喜马拉雅山录下了一段内心独白:“我是个演员,可以给大家娱乐新闻之外,我还有一点点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