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1
文档名称:

2024年第三册语文教案6篇.docx

格式:docx   大小:28KB   页数:21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2024年第三册语文教案6篇.docx

上传人:mama1 2024/3/27 文件大小:28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2024年第三册语文教案6篇.doc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该【2024年第三册语文教案6篇 】是由【mama1】上传分享,文档一共【21】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2024年第三册语文教案6篇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2024年第三册语文教案6篇第三册语文教案篇1教学目标:1、能正确认读13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认识一个偏旁。2、能正确通顺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通过学****让学生树立保护益虫和益鸟的意识。教学重难点:重点:识字写字,感悟文意。难点:朗读课文,感悟情感。教学具准备:生字卡片、课件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做好铺垫同学们,今天老师为你们带来了一位新朋友,看看她是谁呀?(出示图片)你们瞧,棉花姑娘长得多漂亮啊!谁来夸一夸她?是呀,棉花姑娘长得白白嫩嫩的,穿着绿裙子,多么美丽呀!让我们一起亲切地叫一叫她的名字吧!(板书题目:棉花姑娘)二、激趣学文,整体感知1、同学们,请看这两幅图,说说棉花姑娘的表情有什么变化?(出示棉花姑娘伤心的图片和开心的图片。)2、是呀,第一幅图棉花姑娘愁眉苦脸的,很伤心。第二幅图棉花姑娘开心地笑了。棉花姑娘从伤心到开心,这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呢?让我们到课文里去找找答案吧。3、交流:你知道了什么?出示词卡:治病、燕子、别人、树干、忽然、惊奇、七颗、瓢虫、碧绿、吐出、笑啦。(1)学生认读。(2)同桌你指我读合作学****生字“治、燕、别、干、然、奇、颗、瓢、碧、吐、啦”,自主发现最合适的识字方法。4、自由读课文。三、读通课文,识记生字1、遇到不认识的字要请教他人,难读的句子要多读几遍,不添字不落字,注意停顿……)2、刚才你们在读的时候有没有碰到什么困难?(1)第1自然段:本段有几句话?大家能读好吗?第二句:认读词语“治病”,识记“治”。齐读第1自然段。(2)还有难读的句子吗?“我们身上有七个斑点,就像七颗星星,大家都叫我们七星瓢虫。”(指名读,齐读)3、课文中还有许多重点的句子,你们会读吗?出示句子:(1)“请你帮我捉害虫吧!”(2)“对不起,我只会捉空中飞的害虫,你还是请别人帮忙吧!”(指名读)4、你们真了不起,难读的句子都会读了,重点的句子也会读了,把课文连起来读有问题吗?现在就读一读吧,老师相信这一次你们会读得更好!5、指名按照自然段读课文。四、多种方法,巩固生字1、识记“燕”和“瓢”。(1)今天我们要认识的生字中有两个字特别难,(燕、瓢)谁有好办法帮帮大家,说说怎样记住它们?(2)学生小组内分析。2、生字娃娃看见大家都认识它们了,心里特别高兴,就想和大家一起来玩玩“词语跷跷板”的游戏:跷跷板,在这里,一边高来一边低……词语:棉花、姑娘、治病、燕子、别人、树干、忽然、惊奇、七颗、瓢虫、碧绿碧绿、吐出、笑啦。五、仔细观察,认真写字1、今天我们还要学会写七个生字:病、医、别、干、奇、星、七。2、请同学们看看,注意每个字的占格位置。3、下面请大家仔细观察这些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4、师范写、强调“病”的笔顺。5、请同学们描一个,写一个。6、展示学生作品,及时评价鼓励。第三册语文教案篇21、会认“壁、虎”等9个字,会写“和、姐”等6个字。2、运用猜读等方法练****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3、初步了解一些动物尾巴的作用。读好对话的不同语气,了解动物尾巴的作用。1、课件、生字卡片、动物头饰。2、同学搜集有关动物尾巴的资料。两课时。第一课时切入举偶〗1、猜谜语:出示谜语:活动地盘在墙壁,专门收拾飞蚊虫,尾断无碍会再生,医学名称是守宫。2、复****导入:你还记得《比尾巴》这篇课文吗?指名拍手背诵。今天俺们再来学****一篇有关动物尾巴的童话故事。?对话平台〗一、自学(同学自身想方法扫除字音障碍,利于培养自主阅读的能力)1、课文没有注音,怎样才干读懂这个故事呢?同学联系以前的经验自身想方法。(看图、查生字表、猜读或请教他人)2、同桌互相检查读文,重点看字音是否读准确,句子是否读通顺。二、识字(有创意的识字方式,让同学体验到胜利的喜悦)指名当小老师领读读得准的词语,并提醒大家应注意的地方:蛇是翘舌音。虎的声母是“h”,不是“f”。师生角色互换让同学在主动参与和胜利体验中释放出巨大的学****潜能,为今后自主学****打下坚实的基础。三、读文(举一反三,让同学感悟对话的不同语气,提高朗读水平)1、图文对照读课文,考虑:小壁虎向谁借尾巴了?借到了吗?2、重点指导第三自然段,读好小壁虎和小鱼对话的语气:⑴出示句子:小鱼姐姐,您把尾巴借给俺行吗?小鱼,把尾巴借给俺。通过比较朗读,同学体会出小壁虎说话很有礼貌,语气略带请求。⑵小鱼为什么不把尾巴借给小壁虎?同学做动作理解“拨水”,体会小鱼的心情。练****有感情的朗读对话。3、方法迁移:同学练****分角色读好小壁虎和黄牛、燕子的对话。四、评价(自评和互评结合,培养同学阅读欣赏和评价能力)同学带头饰分角色扮演对话,先自评然后请大家评价。五、写字(有针对性的指导,利于提高同学的书写质量)1、重点指导“有、在、什、么”四个字。2、同学书写,教师及时展示写得好的字。第二课时一、导入(读说结合,再次感知读文)回忆:小壁虎向谁借尾巴了?为什么没借到?先指名概括的说说,再选择自身喜欢的段落读一读。二、读文(感悟读文利于培养同学理解和感受能力)1、学****6、7自然段,自读讨论:小壁虎借不到尾巴,心里很难过,只好爬回家里找妈妈,结果怎么样?为什么?2、指导朗读:小壁虎这时的心情可高兴了,它的话该怎么读?(同学自由读、指名读、全班评读、齐读)三、扮演(童话扮演不只协助同学深入理解课文,还有助于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1、分角色朗读全文。2、以小组为单位,小组长分配角色,同学进行发明性扮演。(熟悉角色,加上表情动作练****排练。)3、分组扮演,全班评议改进。评议规范:扮演的连贯性;角色的表情语气是否恰当。四、拓展(多种形式的练****设计,激发同学参与合作的积极性)1、书后练****读读说说”。2、小壁虎还会向谁去借尾巴呢?模仿文中的说法结合查找的资料,再续说一两个自然段。3、回家后把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五、写字(延时评价写字有利于同学健全人格的形成)学写“变、条”两个字,同学互相评价打等级,假如不满意可重新申请。第三册语文教案篇3一、认读生字,复****导入1、出示生字卡片,开火车读一读,并组词。2、指名认读生词,选择喜欢的词语说一句话。3、指名读全文,要求读得正确、流利。二、创设情境,激趣引入1、你们掌握得可真快,棉花姑娘看到这么能干的同学们可高兴了。大家看,(出示笑脸棉花图片。)棉花姑娘笑得多开心啊!2、可是,过了几天,不幸的事情发生了。(出示生病的棉花图片。)这时的棉花姑娘怎么了?棉花姑娘变成这样是谁弄的?(蚜虫)别看蚜虫又圆又小,其实蚜虫是许多农作物的敌人,它专吸植物的汁液。如果你就是可怜的棉花姑娘,现在许多蚜虫在吸你的汁液,你最想说什么?3、你能用“生病、可恶、蚜虫、盼望、治病”这些词语来说一说吗?能用几个就用几个。4、真了不起,你把棉花姑娘不幸的遭遇都说出来了。(出示课文第1自然段。)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吧。(学生读课文)三、以读为本,理解感悟(一)问题入手,整体感知。出示第一幅插图:多可怜的棉花姑娘啊!大家联系自己生病的经历,想想棉花姑娘的身上长了许多的蚜虫,她的感觉会如何?有一个词最能体现棉花姑娘现在的心情,它是哪个词语?(盼望)?(学生读)最希望的是什么?最渴望的是什么?对,她多么盼望有医生来给她治病啊!她现在最希望看见的是谁呢?1、指导读描写棉花姑娘心理的话。2、在句意不变的情况下,你能把“盼望”换成另一个词语吗?3、你们也有过最盼望的事吧,谁能用“盼望”说一句话呢?(二)图文结合,角色朗读。请同学们自由朗读第2~5自然段,用横线画出棉花姑娘请了哪几位医生帮忙治病,最后又是谁帮她治好了病呢?1、哪些医生来给棉花姑娘治病了?读一读课文第2~4自然段,指名回答。语言训练:(引导学生用“棉花姑娘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给她治病”的句式练****说话。)2、通过图片简介燕子、啄木鸟和青蛙及其对人类的贡献。3、指导朗读棉花姑娘和燕子的对话。4、小组合作练****分角色朗读棉花姑娘和啄木鸟、青蛙的对话。5、教师情景导读。(指两名学生分别读棉花姑娘和燕子的话。)(指两名学生分别读棉花姑娘和啄木鸟的话。)(指两名学生分别读棉花姑娘和青蛙的话。)燕子走了,啄木鸟走了,青蛙也走了。来了这么多医生,都治不好我的病,看来我的病是治不好了……6、指导朗读棉花姑娘和七星瓢虫的对话。7、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第三册语文教案篇4一、谈话导入要是我问你,你会说话吗?一定有许多同学不以为然,认为这是一个不需回答的问题。如果我再进一步问,你能把话说好吗?你怎么回答?会说和说好可不是一回事。在本单元的学****中,我们将走近一些善于表达的人,看看他们是怎么说话的?从中体会语言表达的艺术,感悟语言表达中透出的智慧。我们先去认识谁呢?板书课题,解释课题,理解“氏”“之”的意思。对“氏”的解释可能发生分歧,学生可能认为“杨氏”是称谓杨家的女人,而理解为“杨氏的儿子”,“氏”在字典上也确有这样的意思。可以先存下这个疑问,在读文的时候自然会迎刃而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