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13
文档名称:

建筑信息模型(BIM)设计应用标准.docx

格式:docx   大小:1,750KB   页数:31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建筑信息模型(BIM)设计应用标准.docx

上传人:书籍1243595614 2024/3/27 文件大小:1.71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建筑信息模型(BIM)设计应用标准.doc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该【建筑信息模型(BIM)设计应用标准 】是由【书籍1243595614】上传分享,文档一共【313】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建筑信息模型(BIM)设计应用标准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规范和引导民用建筑信息模型设计阶段应用,提高信息设计应用效率和效益,改善技术管理,制定本标准。【条文说明】本标准可推进建筑信息模型在民用建筑中的设计应用,大幅提高工作效率,提升建造精度和管理效率;可提高建筑信息模型设计应用的通用性和适用性,且利于行业间不同企业的合作,有效减少资源浪费,降低成本,推进行业健康发展。,可有效规范和引导设计阶段BIM模型创建、使用和管理。【条文说明】本标准适用于各类民用建筑设计阶段的建筑信息模型(BIM)应用,可有效规范和引导设计阶段BIM模型创建、使用和管理,提升设计信息化水平和协同设计能力,提高信息应用效率和效益,有利于合理整合行业资源,提升设计精度和管理效率,提高设计成果质量。,除应符合本标准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条文说明】民用建筑信息模型设计应用,不仅要遵守本标准的规定,还应遵守其他BIM技术应用标准(如建筑信息模型应用统一标准、建筑信息模型分类和编码标准、建筑信息模型存储标准等),以及国家法律法规和其他专业技术标准的要求。,对其物理和功能特性进行数字化表达,并依此设计、生产、施工、运维的过程和结果的总称。简称BIM模型。【条文说明】此条文可参见现行国家标准《建筑信息模型应用统一标准》GB/T51212中第2章“术语和缩略图”。。简称设计模型。,是工程对象的数字化表述。【条文说明】引自《建筑信息模型设计交付标准》GB/T51301中定义。,包括几何信息、非几何信息的详细程度。,包括空间形状、大小及位置等的数据信息。-geometricinformation除几何信息之外的所有信息的集合。,包括设计模型创建、应用、协同、交付及项目业务流程中的信息管理。。【条文说明】协同主要包括建筑工程项目参与方之间的协同、各参与方内部不同角色之间的协同以及上下游阶段之间的数据传递及反馈等。,将设计信息传递给需求方的过程。、通讯、多媒体技术直接利用的能够提高建筑信息模型全生命周期使用效率和减少成本的所有预先积累的信息资料,如标准库、各类软件、硬件等。、应用设计模型的软件。【条文说明】本标准将专业技术能力、信息管理能力和信息互用能力作为评价建模软件BIM设计能力的基本指标。、对各专业BIM模型信息存储与整合、实现专业协同及参与各方协同的软硬件及网络环境。。,几何表达真实性和精确性的衡量指标。。、系统、设施、设备、零件等物理实体的集合。【条文说明】引自现行国家标准《建筑信息模型设计交付标准》GB/T51301中定义。,创建的建筑信息模型应考虑到设计模型在工程全生寿命周期各阶段、各专业的应用。【条文说明】在建立设计模型时,应考虑虚拟建造、计算模拟、性能分析、技术经济计算等应用的需求,以实现设计模型及信息在后续环节中的充分利用。,应利用设计模型所含信息进行协同工作,实现各专业、工程建设各阶段的信息共享和有效传递。,应充分共享应用资源,实现对已有设计模型资源的充分利用。、使用和管理过程中,应采取措施保证信息的准确性和安全性。,应满足现行国家标准《建筑信息模型存储标准》GB/T51447相关规定。【条文说明】模型格式的开放性和可扩展性可实现面向应用需求的模型扩展和应用,是支持模型在建设工程设计应用的必要条件。、编码和命名规则。。,并应满足不同阶段各专业相应模型深度要求。、移动通信、地理信息系统等技术产生的数据进行集成或融合的能力。,宜制定项目需求书。项目需求书中应明确各阶段BIM应用需求。,项目执行计划内容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信息模型设计交付标准》GB/T51301相关规定。,应按本标准采用的分类、分项原则整理,并按版本分别进行存储和管理,保证模型文件的唯一性追溯。在建筑信息模型的各应用阶段中,宜对应用资源的创建、存储、更新和使用进行统一策划和管理。模型单元应分为项目级、功能级、构件级和零件级,可嵌套设置,上一级可由下一级组成,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信息模型设计交付标准》GB/T51301有关规定。在模型的设置中,宜能通过命名规则、分类编码和颜色配置,识别模型单元及其所表达工程对象。。BIM模型中所包含的链接关系应正确、有效。BIM模型创建方式及模型精细度,应根据项目执行计划规定满足各设计阶段应用的需求。,模型单元应承载工程对象的属性信息,各交付节点应以模型单元作为基本操作对象。建筑工程BIM设计,应按需管控模型单元的种类和数量。【条文说明】方案设计、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等各阶段设计内容及深度要求,逐级丰富、递升和精细,因此各设计阶段模型单元的种类和数量,必然有所不同,渐趋丰富及完善。模型单元及其信息的多寡情况和详细程度,主要取决于BIM应用需求和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有关要求。6构件分类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信息模型分类和编码标准》GB/T51269执行。项目的系统分类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信息模型设计交付标准》GB/T51301中附录A的规定,当表中未做规定时应在项目需求书中注明。交付的模型应按照现行国家标准《建筑信息模型分类和编码标准》GB/T51269的规定进行编码。未在标准中规定的,可按照标准的规则补充,并在项目需求书中写明。同一项目可多编码体系共存,面向不同的需求;应同时采用相应的符合现行国家有关规定的编码措施,并应在项目需求书中写明。模型单元的几何表达,应包含空间定位、空间占位和几何精度等要素。模型单元的空间定位应符合下列规定:1项目级和功能级模型单元的模型坐标应与项目工程坐标一致,并应在项目需求书中注明所采用的平面坐标系统和高程基准;2具有安装要求的构件级模型单元应标明定位基点。定位基点应便于几何测量。同一类型的模型单元,定位基点的选定规则应相同;3宜在模型单元属性信息表中以基点坐标X、基点坐标Y、基点坐标Z,量化表征空间定位;4构件级模型单元宜表达工程对象所处的建筑单体及所在楼层等信息。模型单元的空间占位应符合下列规定:1项目级和功能级模型单元的空间占位应符合BIM应用需求和设计意图;2构件级模型单元的空间占位应满足工程对象的形变、公差和操作空间要求;3不同材质工程对象的模型单元应各自表达,不应相互重叠;4可在模型单元属性信息表中以空间占位长度、宽度、高度等参数,量化表征空间占位。7属性信息的表达应包含信息名称、信息内容和信息单位三部分。设计各阶段同一模型单元所含属性信息的子类信息、信息名称和信息单位均应保持前后一致,信息内容应按不同阶段要求选定。项目级或功能级模型单元属性信息的表达,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建筑工程设计信息模型制图标准》JGJ/T448有关规定。设计阶段构件级模型单元属性信息,应包括身份信息、定位信息、系统信息、技术信息、生产信息等子类,并根据模型单元种类和BIM应用具体需求进行补充。模型单元属性信息中与形体尺寸相关的属性信息应与模型实际形体尺寸一致。同一项目下各单体模型应采用统一的定位基点,模型应按实际尺寸进行建模。模型搭建时可根据模型需求,进行协同工作单元的设定。模型采用外部参照时,提资方应按照以下规定执行:1三维协同设计和表达过程中,应保证链接的专业模型为阶段性最新成果或实时更新。2宜将模型或视图中与其他专业无关的构件与信息进行归纳,设置协同工作单元,方便其他专业操作;亦可由提资专业制作专门的视图作为其他专业的链接对象。8建筑单元宜根据设计应用需求设置真实材质。模型单元应根据工程对象的系统分类设置颜色,颜色设置可按照现行行业标准《建筑工程设计信息模型制图标准》JGJ/T448中的规定执行。模型搭建前应综合考虑各专业二维制图表达的需要,确定模型间参照视图的剖切原则。模型中宜包含相关视图和图纸的定义,与导出图纸一一对应,并根据统一的命名规则进行命名。模型搭建前应综合考虑工程量统计的需要,确定构件拆分原则。模型中宜包含工程量清单相关的定义与工程量清单相对应,并根据统一的命名规则进行命名。模型文件可在模型整体结构范围内,根据专业、分区、分层、分部位、创建人等进行拆分存储。。同一项目的模型,应归纳整理并存放在同一个电子文件目录下。电子文件夹的名称宜由管理序号、项目简称、分区或系统和描述依次组成,以半角下划线“_”隔开,字段内部的词组宜以半角连字符“-”隔开,并宜符合下列规定:1管理序号宜采用文件夹管理的顺序编码,可自定义;2项目简称宜采用识别项目的简要称号,可采用英文或拼音,项目简称不宜空缺;3分区或系统应简述项目子项、局部或系统,可使用汉字、英文字符、数字的组合;4用于进一步说明文件夹特征的描述信息,可自定义也可省略。【条文说明】即项目电子文件夹的组织命名可按下述格式采用:“管理序号_项目简称_分区或系统说明_自定义描述”。9模型文件的组织,应分别按照项目阶段、专业、分区、分层、分部位的方式进行组织。电子文件的名称宜由项目编号、项目简称、设计阶段代码、区段代码、专业代码、描述等依次组成,以半角下划线“_”隔开,字段内部的词组宜以半角连字符“-”隔开,并宜符合下列规定:1项目编号宜采用工程项目数字编号;2项目简称宜采用识别项目的简要称号,可采用英文或拼音。项目简称不宜空缺;3专业代码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信息模型设计交付标准》GB/T51301的有关规定,当涉及多专业时可并列所涉及的专业。【条文说明】即电子文件的命名可按下述格式采用:“项目编号_项目简称_设计阶段代码_区段代码_专业代码_自定义描述”。模型单元和属性的命名宜符合下列规定:1宜使用汉字、英文字符、数字、半角下划线“_”和半角连字符“-”的组合;2字段之间宜使用半角下划线“_”分隔,字段内部组合宜使用半角连字符“-”;3各字符之间、符号之间、字符与符号之间均不宜留空格;4如名称中有“日期”格式,宜按“年月日”次序的8位数字表达,中间无连接符;模型中需要进行标记并导出图纸的构件,其标记属性信息应与二维图纸的标记保持一致。不得修改或删除文件扩展名。。模型编辑应保证编辑对象的属性参数与形体几何尺寸的关联一致性。模型变更后,不应影响原有链接关系的有效性。模型更改时,对相关文件及数据应进行同步更新。10模型编辑对象涉及到有协同参照、引用关系的相关专业,应对相关方发布变更通知。“应表达”,“可表达”,“不表达”和“无此项”等几种表达要求。模型单元的几何精度,应符合下列规定:1各专业在各设计阶段的模型单元几何精度,应满足BIM应用需求;2构件级模型单元几何精度分为G1、G2、G3、G4等级,其释义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信息模型设计交付标准》GB/T51301中的规定;3各专业常见构件级模型单元的最低几何精度,宜按本标准附录A中的规定采用。模型单元属性信息的编制,应符合下列规定:1对于属性信息表中定位信息和技术信息等设置,设计可按工程项目实际情况、BIM应用需求和AI辅助设计等要求,进行相应增减或调整;2各专业各阶段常见构件级模型单元属性信息,宜按本标准附录B中属性信息表的规定采用。BIM的创建应以模型单元作为基本几何描述对象,对单元内部的构造层次可不再做进一步细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