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授课
内容
第三章定性分析
课时安排
8学时
教学
目的
要求
1. 了解分析反应进行的条件,了解鉴定反应的灵敏性和选择性,掌握灵敏度的计算方法;
2. 了解分别分析和系统分析的特点,掌握空白试验、对照试验的概念;
3. 掌握常见阳离子的H2S系统分组方案、原理和步骤;
4. 掌握1~5组常见阳离子的性质,组试剂的作用,系统分析的方法以及各离子的主要检出反应。
5. 掌握常见13种阴离子的主要分析特性,阴离子初步试验的意义和内容,熟悉常见阴离子的鉴定反应及主要反应条件;
6. 了解有机物元素定性分析及官能团鉴定方法
7. 了解糖类的定性分析方法
8. 了解一般物质的定性分析步骤
教学
重点
难点
重点:常见阳离子的硫化氢系统分析方案、原理和步骤;
常见阴离子的初步试验。
难点:常见阳离子的分离条件。
教学
方法
手段
讲授为主,启发和互动相结合;
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相结合;
例题精讲与主要习题讲解相结合。
教
学
内
容
提
纲
一、概述
1. 定性分析的任务和方法; 2. 定性分析反应进行的条件;
3. 鉴定方法的灵敏度和选择性; 4. 空白试验和对照试验;
5. 分别分析和系统分析。
二、阳离子的分析(自学)
1. 常见阳离子的分组; 2. 第1组阳离子的分析; 3. 第2组阳离子的分析;
4. 第3组阳离子的分析; 5. 第4组和第5组阳离子的分析;
三、阴离子的分析(自学)
1. 阴离子的分析特性; 2. 阴离子的分析。
四、有机物元素定性分析及官能团鉴定
1. 有机物元素定性分析的特点 2. 有机物元素定性分析3. 有机官能团的鉴定
五、糖类的定性分析
1. 糖类的鉴定
六、定性分析的一般步骤
1. 试样的外表观察和准备; 2. 初步试验; 3. 阳离子分析;
4. 阴离子分析; 5. 分析结果的判断。
五、小结
课外
学习
要求
根据本章要求,查阅相关资料,复习巩固,完成相应作业,预
第三章定性分析
§3-1 概述
学习要点:
一、定性分析的任务和方法
:鉴定物质中所含有的组分。
⑴干法:指分析反应在固体之间进行。
⑵湿法:指分析反应在溶液之间进行。(主要学习湿法分析)
二、定性分析反应进行的条件
三、鉴定方法的灵敏度和选择性
鉴定反应的灵敏度常用“最低浓度”和“检出限量”来表示。
⑴最低浓度
⑵检出限量
⑶检出限量和最低浓度之间的关系
四、空白试验和对照试验
空白试验:用配制试液用的蒸馏水代替试液,用同样的方法和条件重做试验进行鉴定,就叫做空白试验。
对照试验:用已知溶液代替试液,用同样方法进行鉴定,就叫做对照试验。
五、分别分析和系统分析
:利用特效反应,在其它离子共存的条件下,鉴定任一想要鉴定的离子。这种分析方法就叫做分别分析法。
:按一定的步骤和顺序将离子加以逐步分离的分析方法就叫做系统分析法。
§3-2 阳离子的分析
一、常见阳离子的分组
学习要点:
(一)H2S系统
(二)酸碱系统(了解)
二、第一组阳离子的分析
第一组阳离子包括:Ag+、Hg22+、Pb2+
组试剂:稀HCl
(一)主要特性
(二)本组离子氯化物的沉淀与分离
(三)第一组阳离子的系统分析
讨论:
1. 3题
2. 沉淀第1组阳离子为什么要在酸性溶液中进行?若在碱性条件下进行,将会发
生什么后果?
3. 向未知试液中加入第1组试剂HCl时,未生成沉淀,是否表示第1组阳离子都
不存在?
4. 如果以KI代替HCl作为第1组组试剂,将产生哪些后果?
三、第二组阳离子的分析
学习要点:
第二组阳离子包括:Pb2+、Bi3+、 Cu2+、Cd2+、Hg2+、AsⅢ,Ⅴ、SbⅢ,Ⅴ、SnⅡ,Ⅳ
组试剂:
(一)主要特性
(二)第二组阳离子硫化物的沉淀与分离
(三)第二组阳离子的系统分析
讨论:
1. 6题
2. 沉淀本组硫化物时,在调节酸度上发生了偏高或偏低现象,将会引起哪些后果?
3. 用TAA作组试剂沉淀第二组离子, HCl酸
度,然后再稀释1倍,?
4. 以TAA代替H2S作为第2组组试剂时,为什么可以不加H2O2和NH4I?
5. 已知某未知试液不含第3组阳离子,在沉淀第2组硫化物时是否还要调节酸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