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
文档名称:

我国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问题研究综述.doc

格式:doc   大小:27KB   页数: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我国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问题研究综述.doc

上传人:dugusiyu 2018/1/11 文件大小:27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我国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问题研究综述.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我国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问题研究综述
摘要:文章从基本公共服务概念与内涵、我国基本公共服务非均等的状态和原因及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对策等四个方面对我国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问题研究进行综述,并指出现有研究的借鉴意义和不足。
关键词: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研究综述
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理论和实践最早出现于西方发达国家,现已形成了以福利经济学、公平正义论及公共财政理论为基础的完整的理论体系。由于受政治制度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限制,国内学者对此问题的研究主要从近几年才开始。虽然研究时间不长,但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主要集中于以下几个方面。
一、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内涵研究
关于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内涵,学者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了阐述,代表性的观点有:
。朱玲(2004)主张基本公共服务应包括公共安全、生态保护、基础教育、公共卫生服务等领域。刘尚希(2007)认为,从消费需求范畴来界定,与低层次消费需要有直接关联的和人们的无差异消费需求即为基本公共服务。其中,“基本”不是绝对的,它会因时间、地点的变化而变化。丁元竹(2007)认为,应当把我国现阶段的基本公共服务界定在医疗卫生、义务教育、社会救济、就业服务和养老保险;而且,义务教育、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最低生活保障,应当是基本公共服务中的“基本”。
。大部分的观点认为,均等化不是完全的平均,而是一个相对的概念,但在具体界定上仍然很难统一。贾康(2007)认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分层次、分阶段的动态过程,当前我国首先将工作重点定位于实现区域公共服务均等化,同时加快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兼及居民公共服务均等化。马国贤(2007)将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总结为人均财力的均等化、公共服务均等化和基本公共服务最低公平等三种模式,并认为最后一种最适合我国的模式。
二、我国基本公共服务非均衡状态的研究
。安体富、夏杰长(2007)从国际的视角,运用公共财政的相关指标比较,认为目前政府在教育、公共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等公共服务领域缺位,且城乡失均衡。
。项中新(2007)通过人均财力、财政支出来比较,研究我国南北差异和东、西差异。张恒龙(2007)、安体富(2007)、宋迎法等(2008)通过人均财政支出来分析区域均等化状况。上述研究表明,区域差异主要表现为东、中、西三个地区的差异。
。陈继宁(2007)对城乡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方面进行了比较;张丽琴等(2007)对城乡医疗卫生服务的距离可及性、经济可及性和资源可及性进行了比较;李雪萍等(2008)对城乡社会保障进行了比较。以上研究均表明,城乡间差距明显。
三、基本公共服务非均等的原因研究
。贾康(2006)认为,由于各地的经济发展水平差距和财政提供公共服务的成本以及中央政府和省级政府向欠发达地区转移支付的力度等原因导致了区域公共服务的不均等。迟福林(2007)、张恒龙(2007)、安体富(2007)等认为,由于我国转移支付制度存在的问题导致了基本公共服务不均等。
。丁元竹(2008)认为,长期的城乡分治在城乡之间形成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