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8
文档名称:

改革中的国有企业审计.doc

格式:doc   大小:156KB   页数:8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改革中的国有企业审计.doc

上传人:yzhluyin9 2018/1/12 文件大小:156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改革中的国有企业审计.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改革中的国有企业审计-企业管理论文
改革中的国有企业审计
国有企业在国家经济社会运行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审计法》第二十条规定,“审计机关对国有企业的资产、负债、损益,进行审计监督”。国有企业审计是国家审计实现“免疫系统”功能的重要组成部分。
上海是地方国资重镇,上海国资是仅次于央企系统的第二大国资系统,经济体量极其庞大,国资总额近10万亿元。但是上海国企的通病是“大而不强”,甚至有些“散、乱、差”。正如上海市委书记韩正所说的,“以前的改革红利已基本释放,目前的国资国企现状,与形势的发展、与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的任务要求、与群众的期待,有差距、有不足、有不适应,其潜能亟待进一步释放。”
当前,上海各级机关、各类企业、各种研究机构都在学****研究、解读这两个重要文件,领会精神,制订措施,稳步推进,积极投身到这项宏伟的改革事业中去。本文从审计视角,以国家审计为背景,分析这一轮国资国企改革对国有企业审计发展趋势带来的影响,归纳起来,就是以下“八项转变”。
一、审计方向:由国企审计向国资审计转变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中清楚地阐明:以管资本为主来建立国有资产监管体系。也就是说,从长远来看,除了极少数行业和企业以外,完全的国有企业将来会逐步消失,留下的只有国有资本。将来各级国资委监管的对象,就是国有资本,而不是国有企业。而且,出资人的职能,不再是国资委的职能,而是资本运营公司的职能。
从这个改革方向,我们必须认真思考未来的审计方向。当前的改革路径,就是以国资改革全面带动国企改革,按照市场化、专业化和国际化为导向,大力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推动国有企业走公众公司的道路,明确政府由“管资产”转向“管资本”。随着改革的深入,传统意义上的国有企业将逐渐减少,审计方向必定将随着形势的发展,由国企审计向国资审计转变。
二、审计内容:由财务审计向综合审计转变
根据审计署刘家义审计长关于国家审计“免疫系统论”的阐述,国有企业审计也应该从以监督约束、查错纠弊、批判揭露为导向的传统财务收支审计向以完善和健全管理体制、预防和抵御经济风险、维护国家安全为导向的综合审计发展。
随着新一轮国资国企改革的深入,在宏观层面上审计应关注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管理、国有企业布局合理性等问题;在中观层面上审计应关注产业集中度问题;在微观层面上审计应关注企业发展创新环境的改善、发展创新能力和人员素质的提高,还要关注国有企业的跨国并购、跨国投资、资产质量、保值增值等问题。当前,为保障这一轮国资国企改革大力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战略部署,还应该关注混合所有制发展进程中涉及国有产权交易的审计问题,以保证国有资产安全。
2013年12月17日,中共上海市委、上海市人民政府发布了《关于进一步深化上海国资改革促进企业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中提出:“形成适应现代城市发展要求的国资布局。将国资委系统80%以上的国资集中在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基础设施与民生保障等关键领域和优势产业。”这里已经提出了量化的指标,在审计中应重点关注国资布局和产业集中度的问题。
三、审计组织:由自行审计向购买服务转变
党的十八大强调,要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改进政府提供公共服务方式。国务院对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改善公共服务作出了重大部署,明确要求在公共服务领域更多利用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