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6
文档名称:

陈人杰《龟峰词》.doc

格式:doc   大小:351KB   页数:2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陈人杰《龟峰词》.doc

上传人:花开花落 2018/1/12 文件大小:351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陈人杰《龟峰词》.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沁园春诗不穷人,人道得诗,胜如得官①。有山川草木,纵横纸上;虫鱼鸟兽,飞动毫端②。水到渠成,风来帆速,廿四中书考③不难。惟诗也,是乾坤清气④,造物须悭⑤。金张许史⑥浑闲,未必有功名久后看。算南朝将相到今几姓⑦;西湖名胜,只说孤山⑧。象笏堆床⑨,蝉冠⑩满座,无此新诗***间。杜陵老⑾,向年时也自,井冻衣寒⑿。
注释:
①{欧阳修在《梅圣俞诗集序》言“非诗能穷人,乃穷者而后工也”;化用唐郑谷《静吟》“相门相客应相笑,得句胜于得好官”}
②{欧阳修〈梅圣俞诗集序〉凡士之蕴其所有,而不得施于世者,多喜自放于山巅水涯之外。见虫鱼草木风云鸟兽之状类,往往探其奇怪。内有忧思感愤之郁积,其兴于怨刺,以道羁臣寡妇之所叹,而写人情之难言,盖愈穷则愈工。然则非诗之能穷人,殆穷者而后工也。}
③{“考”,吏部每年对官员考核,任满一周年为一考。《旧唐书》卷一百二十〈郭子仪列传“校中书令考二十有四。权倾天下而朝不忌,功盖一代而主不疑,侈穷人欲而君子不之罪。富贵寿考,繁衍安泰,哀荣终始,人道之盛,此无缺焉。”}
④{曹丕《典论。论文》“文以气为主,气之清浊有体,不可力强而致。”}
⑤{悭吝,吝啬之意}
⑥{金日磾、张汤的后代,世为贵显,外戚许氏、史氏为汉宣帝倚重,烜赫一时}
⑦{宋齐梁陈的国政为门阀仕族把持,将相大多出自于王、谢、瘐、顾几大家族。}
⑧{林逋字和靖,隐居杭州孤山,世称梅妻鹤子,孤山人,孤山处士,爱梅仙。
⑨{《旧唐书~崔义玄列传》“开元中,神庆子琳等皆至大官,群从数十人,趋奏省闼。每岁时家宴,组佩辉映,以一榻置笏,重叠于其上。”后多用以形容官僚子弟为高官者众多,清代有传奇名《满床笏》。}
⑩{汉代侍从官所戴的冠。上有蝉饰,并插貂尾,故亦称貂蝉冠。后泛指高官。}
⑾{指杜甫。宋黄庭坚《过洞庭青草湖》诗:“我虽贫至骨,犹胜杜陵老。”宋戴复古《论诗七绝》:“飘零忧国杜陵老,感寓伤时陈子昂。”}
⑿{杜甫《空囊》中有句:“不爨井晨冻,无衣床夜寒。”当时杜甫被安史叛军困于长安之内,无衣无食,窘迫至极。}
●沁园春予弱冠之年,随牒⑴江东漕闱⑵,尝与友人暇日命酒层楼。不惟钟阜⑶、石城⑷之胜班班在目,而平淮如席,亦横陈樽俎间。既而北历淮山,自齐安⑸溯江泛湖,薄游巴陵,又得登岳阳楼,以尽荆州之伟观。孙、刘虎视遗迹依然;山川草木,差强人意。洎回京师,日诣丰乐楼以观西湖。因诵友为“东南妩媚,雌了男儿”之句,叹息者久之。酒酣,大书东壁,以写胸中之勃郁。时嘉熙庚子秋季下浣⑹也。
记上层楼,与岳阳楼,酾酒赋诗。望长山远水,荆州形胜;夕阳枯木,六代⑺兴衰。扶起仲谋,唤回玄德,笑杀景升豚犬儿⑻。归来也,对西湖叹息,是梦耶非? 诸君傅粉涂脂,问南北战争都不知⑼。恨孤山霜重,梅凋老叶;平堤雨急,柳泣残丝
⑽。玉垒腾烟,珠淮飞浪⑾,万里腥风送鼓鼙⑿。原夫辈⒀,算事今如此,安用毛锥⒁!
注释:
⑴{所谓牒试, 是指由转运司主持的对地方官员亲属等进行的选拔考试, 故又称为漕试或漕牒, 南宋赵昇就认为, 漕试是转运司承集本路见任官牒送到随侍子弟及五内亲, 如州府解试法可知这两个概念是可以通用的}
⑵{谓漕试试场。元刘壎《隐居通议·文章八》:“一旦闻有北方豪俊,试于漕闈,有司安得不惊喜也。”}
⑶{紫金山。唐唐彦谦《金陵九日》诗:“九重天近瞻钟阜,五色云中望建章。”}
⑷{石头城,又名石首城。故址在今江苏省南京市清凉山。本楚金陵城, 汉建安十七年孙权重筑改名。城负山面江,南临秦淮河口,当交通要冲, 六朝时为建康军事重镇。唐以后,城废}
⑸{齐安郡}
⑹{指为官逢下旬的休息日。亦指农历每月的下旬。}
⑺{此处应指三国吴、东晋和南朝之宋、齐、梁、陈。唐李白《留别金陵诸公》诗:“六代更霸王,遗跡见都城。”宋贺铸《水调歌头·台城游》词:“南国本萧洒,六代浸豪奢。”}
⑻{三国志》卷四十七〈吴书·吴主权传〉公见舟船器仗军伍整肃,喟然叹曰:『生子当如孙仲谋,刘景升儿子若豚犬耳!』」}
⑼{根据前文可知此词写于宋理宗嘉熙四年(1240)九月下旬。当时南宋政权日益衰败,如风中残蚀,而蒙古正当勃兴,虎视眈眈。}
⑽{孤山,平堤,西湖柳皆名胜也。}
⑾{玉垒山;淮水,当时都遭到蒙古军的进攻,硝烟密布战事不休。}
⑿{鼙鼓,古代军队所用。}
⒀{指文人,《太平广记》卷一百八十一〈贡举四·贾岛〉贾岛不善呈试,每试,自叠一幅,巡铺告人曰:「原夫之辈,乞一联!乞一联!」}
⒁{毛锥子,毛笔的别称。因其形如锥,束毛而成,故名。《旧五代史·汉书·史弘肇传》:“弘肇又厉声言曰:‘安朝廷,定祸乱,直须长枪大剑,至如毛锥子,焉足用哉!’三司使王章曰:‘虽有长枪大剑,若无毛锥子,赡军财富,自何而集?’”黄葆桢《醉后看弄乌古刀》诗:“安用毛锥子,何如屠狗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