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8
文档名称:

网络传播的“龙卷风效应”.doc

格式:doc   大小:156KB   页数:8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网络传播的“龙卷风效应”.doc

上传人:yixingmaob 2018/1/12 文件大小:156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网络传播的“龙卷风效应”.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网络传播的“龙卷风效应”-新闻学
网络传播的“龙卷风效应”
杨兼
2014 年12 月底,徐州某小伙在网络上上传了一段视频,该视频记录了他将一瓶白酒倒入碗中,并在十几秒内一饮而尽的过程。该视频随后在微博、微信中被大量转发,小伙子因此被称为“一斤哥”。随后,沛县网民挑战其酒量,上传发布了一口气喝两斤白酒的视频,并在视频中明显流露出网络约战的意味。随后,其他地区网民很快接力应战,网络中相继出现“三斤哥”、“四斤哥”的喝酒视频。随即,各路“酒神”你方“喝”罢我登场,网络中甚至出现了五斤、六斤乃至八斤的海量饮酒“挑战”。
这场线下行动,线上接力,两相配合,逐步推高的网络拼酒活动,借助微信视频拼接上传,随着饮酒数量的上升,引起越来越多的网民关注,并迅速扩散占据了公众视野:在引发大量围观、传播的同时,也引起了网民各类纠结情绪以及友善的劝阻,但随后,央视在相关采访中,揭露了有些人的偷换、***行为,整个事件的传播立即结束。我们把这种借助现代传播手段,网民自发参与,将某事件迅速席卷网络的现象,称为网络传播中的“龙卷风效应”。它具有事件明晰、聚散迅速、自发形成等特点。研究这种效应,对于新媒体时代的社会管理者,理解并掌握相关的传播规律,有着特别的意义。
一、网络“龙卷风效应”的成因

在我国,酒文化是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分支,能饮善饮在酒文化乃至中国文化中很大程度上能够助推动塑造人的正面形象,此外,根据不同地区的人的饮酒****惯和酒量,饮酒之人也形成了具有地方性特征的特殊族群。因此,在网络拼酒大赛的挑战中,从“二斤哥”开始,接力挑战的视频中屡次出现“某地人民不服”的应战理由,一路传递下去。虽然中国酒文化历史源远流长,其中更不乏精华,然而由于其和网民生活的高度贴近,不能不说这种分支文化为拼酒大赛网络狂欢的发起上提供了重要的文化动力。

虽然文化提供了重要动力,然而网络拼酒大赛最终兴起仍然离不开一个重要因素的刺激,即新旧年交替的特殊时段。在这个特殊时段中,无论是现实社会还是虚拟网络空间,网民群体心理都非常兴奋,因此,在****惯以饮酒的方式庆祝新年的社会文化****俗的助推下,借助特殊时段的刺激,网络拼酒大赛在此时被网民所普遍关注与接受,并助推拼酒接力的行为继续。

“二斤哥”的挑战视频发布后,某地网民接力挑战四斤。然而,1 月6 日央视的东方时空栏目中明确报道,这场所谓四斤挑战,实际上是用水代替的网络恶搞,而网民在报道中也承认自己是看到网络拼酒挑战后,“纯粹为了娱乐恶搞了一下”。而其后的五斤、六斤乃至八斤的各地挑战视频也被相继证实是掺水或用水替代的网络娱乐恶搞。因此在这场网络狂欢中,无论是亲身参与的挑战者,还是“围观”网民,都抱有一种娱乐恶搞的心态,而这种娱乐心态也成为了推动网络拼酒狂欢的重要动力。

虽然网络拼酒比赛在初期均为网民自发组织参与接力而形成的挑战赛,然而,随着时间的逐步推移,网络推手和商家也开始借机参与进来,推动了拼酒大赛的继续发展。在媒体对拼酒大赛细节的挖掘新闻中,各地出现的酒神挑战视频中,有不少背后有着明显商家参与的痕迹,甚至在喝酒挑战视频传播后,在媒体报道中,有白酒厂商甚至表示愿意花钱请挑战视频中的网民为自己的白酒品牌进行公关代理。无论是网络推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