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
文档名称:

供暖分户计量收费模式研究.doc

格式:doc   大小:53KB   页数: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供暖分户计量收费模式研究.doc

上传人:小博士 2018/1/13 文件大小:53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供暖分户计量收费模式研究.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供暖分户计量收费模式研究
摘要: 本文根据住宅供暖分户计量遇到的问题,通过理论分析和模拟计算,提出了各类供暖用户用热量的计算方法和热费收缴模式。
关键词: 供暖分户计量计量收费收缴模式
1. 引言在供热行业推广和应用“分户计量、分室调温”技术,可以促使用户按需合理用热,节约能源,并按实际用热量缴纳热费,避免了吃“大锅饭”现象和由此引起的矛盾,也为热费的收缴管理带来了方便。但是热费的收缴并不能简单地按热表读数乘以热价计算,还要考虑户间传热、公摊热量等因素影响,以建立公平合理的收费机制。本文提出一种考虑上述因素的热费收缴模式,供参考。
2. 户间传热住宅供暖分户计量收费的基础是各户用热量的准确计量,采用适宜计量的供暖系统和足够精度的热表,问题基本上得到了解决。但实际情况比较复杂,可归结为以下三种情况:
标准用户
标准用户是指在供暖期实际用热天数d≥d 0 (当地供暖天数)的用户, 实际用热量q 1i 可用各户热表上的读数q 1i ′表示, q 1i ′为热费收缴的主要依据。
不供暖用户
不供暖用户是指在供暖期不居住也不用热, 实际用热天数d=0的用户,因热表相对读数q 1i ′=0,不能按“表”(即户间传热) [1], 作为收缴热费的依据。
对户间传热, 考虑其传热特性,按稳定传热方式只计算围护结构基本耗热量, 公摊热量
一般地,建筑物总表热量大于各分表热量的代数和,这是因为实际存在着公用面积的耗热量及管道散热损失,设其值为Q 2 ,Q 2 应由楼内全体住户负担并按建筑分摊, 即 Q 2 = ∑ q 2i =∑( Q 2 /A ) A i (7)
令q A = Q 2 /A , q A 为面积公摊指标(GJ/m 2 ) , 则
Q 2 = ∑ q 2i = q A ·A i (8)
式中A、A i 分别为总建筑面积和各户建筑面积(m 2 )。
4. 热费收缴模式 各户应缴热费的热量
q i = q 1i + q 2i = q 1i ′+ξ(q 1i ′- q 1i ″) -[(q 1i ) A +(q 1i ) B ] + q A A i (9)
各户应缴热费
F i = q f ·q i (10)
式中 q f ——热价(元/GJ)。其它符号意义同上。
总热费
由热平衡总表热量= ∑分表热量+ ∑分摊热量
即 Q = Q 1 + Q 2 =∑ q 1i + ∑q 2i (11)
总热费 F i = q f · Q =∑F i =∑q f · q i (12)
5. 应用举例西安市某四层住宅(见图2)共12户,建筑面积均为86m 2 ,其中202为不供暖用户,301为部分供暖用户,其它为标准用户。已知总表热量为411GJ,各分户热表读数(见表3),经实测不供暖用户室内空气温度t B =5℃,西安地区热价20元/GJ,供暖期101天,求各户应缴热费和每m 2 每月热价。
各户供暖状态见表3, 计算取K A 和ε K =1(过程略),结果见表4。从本例看,总热费=20×411=8220元,各户热费=8220/12=,不供暖用户(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