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0
文档名称:

高校改革与发展参考.pdf

格式:pdf   大小:372KB   页数:30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DF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高校改革与发展参考.pdf

上传人:changjinlai 2018/1/13 文件大小:372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高校改革与发展参考.pdf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高校改革与发展参考
09 年第 12 期(总第 14 期)

中国矿业大学发展规划处二○○九年十月十九日



【编者按】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得到较快的发展,建设高
水平大学及其重点学科和建设世界一流大学成为我国高等教育
事业的奋斗目标。建设一流大学,使之发挥引领作用,带动更多
国内高等院校向一流院校迈进,与世界一流院校比肩,这将是目
前处于国内院校前列的高校今后发展的目标。目前,国内大学发
展已从处延发展阶段转入内涵发展阶段,从数量积累阶段转入质
量提升阶段,从国内竞争阶段转入国际竞争阶段。国内大学虽然
从院校规模到培养人才数量等各方面都发展迅速,但与世界一流
大学相比,差距仍然很大。本期《高校改革与发展参考》关注相
关话题,刊摘四篇文章,既有人民日报对北京大学党委书记闵维
方的专访,也有对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建设的回顾和对差距的反
思,以期起到拓宽视野、学****借鉴作用,在矿大百年校庆之际,
为更好完成建设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目标提供资讯。








1
本期目录


向世界一流大学迈进………………………………………………… 3

中国研究型大学建设思考…………………………………………… 7

论我国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建设…………………………………… 19

高水平研究型大学成长的制度缺失与建构……………………… 24
2
向世界一流大学迈进
——对话北京大学党委书记闵维方
正在科学发展轨道上高歌猛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仅呼
唤着高等教育大众化和更高标准的教育公平,更呼唤着代表中国科
学、文化发展和高等教育发展水平的世界一流大学。就如何建设世界
一流大学的相关问题,近日,记者与北京大学党委书记和高等教育研
究专家闵维方教授进行了对话。
创建世界一流大学,是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的题中应有之义
记者:11 年前,在北京大学百年校庆之际,我国开始启动建设
世界一流大学的“985 工程”。目前正在制定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
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也把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列为重要议题。国家为
什么对创建世界一流大学如此重视?为什么将它确定为国家战略?
多年担任北大领导,长期从事高教研究,您对此有什么认识?
闵维方:在当今世界,国际竞争日趋激烈,涉及国家硬实力和软
实力的各个领域。其中,影响国家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因素之一就是大
学。在这样的国际环境下,要增强我国的国际竞争力,创建世界一流
大学的意义非同寻常。我认为,创建世界一流大学是实施科教兴国、
人才强国战略的题中应有之义。
实际上,创建世界一流大学应该也必须是一种国家战略、一种国
家行为。从世界范围看,无论英国、德国、美国还是其他国家,大学
的发展都是与一定的国家政策取向联系在一起的。一位诺贝尔奖获得
者曾经说过,美国真正的实力并不在于造了多少汽车和飞机,而在于
美国是一个大学林立的国家。德国前总理施密特也说,当德国的大学
是世界上最好的大学的时候,也就是德国的国势在世界上最强的时
候。他是指 1870 年前后那几十年,德国的大学引领了世界高等教育
的潮流。
记者:也就是说,在目前的高等教育国际化环境下,在中国创建
世界一流大学,并不是具体哪所学校的事情,而是涉及国家长远发展
的关键战略问题。
3
闵维方:是的。要真正建设创新型国家,要使中华民族屹立于世
界先进民族之林,我们一定要建设能够代表中华民族发展特色和水平
的世界一流大学。1998 年 5 月北京大学百年校庆后,国家开始实施
的“985 工程”,使得中国高等学校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努力正式上
升为国家战略,这在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与世界一流大学相比,我们还存在很大差距
记者:我们了解到,作为中国大学的“排头兵”,北京大学迈出
了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坚实步伐。与世界著名的一流大学相比,您认
为像北大这样的高校还存在哪些差距?
闵维方:的确,在国家“211 工程”和“985 工程”的支持下,
北京大学在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进程中已取得了许多重要的阶段性
成果。例如,我们形成了以 87 个国家重点学科为主体、前沿交叉学
科布局初具规模、文理医工综合协调发展的学科布局体系,根据美国
基本科学指标数据库公布的过去 10 年论文引用数据,我校有 12 个学
科进入了全球大学和科研机构的前 1%;我们形成了以 60 位院士、22
位文科资深教授、100 位长江学者、135 位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
得者和 10 个国家重点实验室、2 个国家工程中心创新团队为核心的,
总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