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4
文档名称:

荆轲刺秦王29732155-课件(PPT精).ppt

格式:ppt   大小:1,366KB   页数:2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荆轲刺秦王29732155-课件(PPT精).ppt

上传人:huiwei2002 2018/1/13 文件大小:1.33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荆轲刺秦王29732155-课件(PPT精).ppt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荆轲刺秦王
1
《战国策》是汉代刘向编订的,共33篇,分东周、西周、秦、齐、楚、赵、魏、韩、宋、卫、中山十二策。它记载了战国时期各国政治、军事、外交方面的一些活动,记录了各国谋臣的策略和言论。它语言流畅,写人记事真切、生动。读这本书真是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它具有宏肆激越的风格,铺陈伟丽,叱咤雄豪,艺术上有很高成就,对后代文人的影响不小。
2
《荆轲刺秦王》的故事发生在战国末期的公元前 227年,即秦统一中国之前的六年。当时,秦于公元前 230年灭韩,又于公元前 228年破赵( 灭赵是公元前222年),秦统一六国的大势已定。地处赵国东北方的燕国是一个弱小的国家。当初,燕王为了结好于秦国,曾将太子丹交给秦国作人质。而“秦遇之不善”,太子丹于公元前 232年逃回燕国。为抵抗强秦的大举进攻,同时也为报“见陵”之仇,太子丹想派刺客去劫持秦王,“使悉反诸侯之地”;或者刺杀秦王赢政,使秦“内有大乱”,“君臣相疑”,然后联合诸侯共同破秦。荆轲刺秦王的故事,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发生的。荆轲刺秦王失败之后,秦大举攻燕,于公元前 226年破燕,公元前 222年灭燕。
3
补充介绍:
荆轲,春秋战国时代有名的四大刺客之一。祖先是齐国人,后迁居卫国,原叫庄坷,到了燕国以后,才叫荆轲,他喜欢读书击剑,结交名人勇士。课文中提到的击筑的高渐离,就是朋友之一。燕太子为了刺秦王,先找智勇双全的燕国处土田光。田光觉得自己老了,无法完成太子丹的重托,便向太子丹推荐了荆轲。田光为了激励荆轲,便***了。荆轲接受了任务,太子丹高兴万分,马上封荆轲为上卿,精心奉侍……以后,就是课文记叙的情况。
4
淬(cuì) 徵(zhǐ)
陛(bì) 卒(cù)
创(chuāng) 揕(zhèn)
拊(fǔ) 樊於期(wū)
夏无且(jū) 戮没(lù)
濡(rǔ) 忤视(wǔ)
5
如果你是一个编剧,把《荆轲刺秦王》分成几场戏?这几场戏中怎样刻画了几个什么样的人物?
交代背景
第一场荆轲临危受命
第二场私见樊於期
交代准备信物、利器、助手
第三场怒叱太子
第四场易水送别
第五场***蒙嘉
第六场廷刺秦王
6
临危授命
荆轲
“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言出必行的侠义精神。
“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勇而多谋、城府很深、胆识超人
太子丹
“恐惧”“虽欲长侍足下,岂可得哉”“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急噪、软弱、善良
7
私见樊於期
“父母宗族,皆为戮没……购将军之首,金千斤,邑万家”——激起樊於期对秦不共戴天之仇——动之以情
“可以解燕国之患,而报将军之仇”——此举一可报仇,二可解燕国之患——晓之以理
“愿得将军之首……揕其胸”——让樊於期明白自己的行动计划——告之以谋
侠肝义胆
果敢勇决
擅长辞令
老于心计


“偏袒扼腕而进言曰‘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遂自刎”——
樊於期
义勇刚烈
热肚直肠
8
通假字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词类活用
文言句式
字词
9
怒叱太子
太子:“迟之”“疑其有改悔”“先遣秦武阳”——惊恐,焦急;浮躁多疑,谋事不周。
荆轲:“怒”“叱”“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刚直不阿,秉性刚烈。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