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
文档名称:

自律他律详细解释.doc

格式:doc   大小:27KB   页数:2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自律他律详细解释.doc

上传人:buhouhui915 2018/1/13 文件大小:27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自律他律详细解释.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详细解释
含义
尊循法纪,自我约束
出处
遵循法度,自加约束。《左传·哀公十六年》:“呜呼哀哉! 尼父,无自律。”唐张九龄《贬韩朝宗洪州刺史制》:“不能自律,何以正人?”宋苏辙《西掖告词》之十五:“朕方以恭俭自居,以法度自律,宜得慎静之吏,以督缮治之功。”明李东阳《石公墓志铭》:“虽居官久,家无赢赀,亦以俭自律,不少变。”
自律是什么
自律就是遵循法度,自加约束。《左传·哀公十六年》:“呜呼哀哉! 尼父,无自律。”唐张九龄《贬韩朝宗洪州刺史制》:“不能自律,何以正人?”宋苏辙《西掖告词》之十五:“朕方以恭俭自居,以法度自律,宜得慎静之吏,以督缮治之功。”明李东阳《石公墓志铭》:“虽居官久,家无赢赀,亦以俭自律,不少变。”
心理学名词解释
他律:青少年的道德判断受他自身以外的客观的价值标准支配。
他律,所谓“律”,,检查和监督.
广义来说,他律指非自愿的执行涵盖道德标准、法律体系(包括惩治和预防)和其他社会规范。狭义来说,他律为除本体外的行为个体或群体对本体的直接约束和控制。
他律和自律最初是皮亚杰描述儿童道德、判断发展所用的术语。他律指儿童的道德判断受他自身以外的价值标准所支配。他律的道德判断具有客观性,是早期儿童道德发展水平的本质特点。他们的道德判断是根据外在的道德准则(服从或不服从)只注意行为的客观后果而不关心主观的动机。所谓道德自律,就是指儿童自觉地依照道德规范,自我对照、自我践履、自我反省、自我提高的过程。
他律的年龄阶段:根据埃里克森的发展理论,3-15岁的儿童处于他律道德阶段。将权威人士的意见作为道德判断的标准。
我方认为:
自律重于他律。
第一:
自律是通过自我约束,自我调整,把言行控制在制度,法规,道德允许的范围内。在文明****惯养成的过程中,虽然他律作为外因起到了辅助作用,然而,自律作为内因不断自我约束则更为重要。外因通过内因内因起作用内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本,因而自律的地位无可厚非。很难想象一个不懂得自律而依赖他律的人将怎样步入社会,要知道没有人会因为他律而当上将军,但绝对要相信,最好的将军是最自觉最自律的人。不要把他律看做万能的上帝,世上没有救世主,中学色怀念感要养成文明****惯关键还是在自律。
第二:
文明行为不等于文明****惯。他律可以促使文明行为的发生,但在文明行为转变为文明****惯的过程中,自律是第一位的。众所周知****惯可以称为行为,但行为决不能等同与****惯。您不能说一次两次的文明行为就是一个文明****惯吧?!显然是不和逻辑的。而既然是文明****惯,他就是理所应当的室,有没有他律都是次要的。
第三:
他律必须内化成自律之后,才能使文明行为变成文明****惯。他律可能会导致文明行为的发生,但若我们本身不接受这种规范,是不可能形成一个****惯的,以为我们会想方设法逃脱这个规范的限制。只有我们自身接受了他律,把他律内化成自律,才能真正起到作用,否则那些法律,规范,不过只一纸空文! 因此,只有充分调动我们的主观能动性,靠自我约束,才能更顺利的养成一个文明****惯。刘少奇同志讲,在思想上、言行上严格约束自己,最好连小节也注意到。我们提高道德修养,格守自律,也应从小处入手,从点滴做起,对细节思想不放松,细小事情不放过,以求防微杜渐。因为现实生活中的经验告诉我们,苹果是从真孔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