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7
文档名称:

葡萄贮运保鲜因素.ppt

格式:ppt   大小:2,800KB   页数:27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葡萄贮运保鲜因素.ppt

上传人:unnwldv331 2018/1/14 文件大小:2.73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葡萄贮运保鲜因素.ppt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葡萄保鲜中的影响因素及调控技术
一、采前因子
果实生长及成熟期间,病害发生和危害严重,防治不及时是影响红地球葡萄贮运保鲜的主要因素。
环境因素。
果实的品质
1、在贮运期引起果穗霉烂的致病因素
潜伏侵染病原菌的侵染和危害。
至生长期,侵染后并不表现症状,待果实成熟和贮运期大量危害,造成果实腐烂,果梗霉变。主要病原菌有灰霉病菌炭疽病、褐腐病菌、霜霉病菌等。其中灰霉病双是葡萄贮藏期间最严重的病害。我国北方地区春季通常降雨偏少,容易忽视花前病害防治,而灰霉病此期多数情况下只潜伏不产生病症。第二次是在果实成熟期,如果春季防治打药不彻易发病。第三次则是在贮藏期间发病。
借机械伤口侵染的腐生菌或兼营寄生菌。果实和穗梗不产生组织和伤口则无法侵入和危害。
葡萄在采收、整修果穗、装箱、短途运输等操作过程中,不可避免和不同程度的产生磕、压、刺、磨等机械伤以及带进来的病虫伤。这些伤口给上述病原菌的侵染,打开了方便之门。另一方面,葡萄果实含糖量较高,贮运中果实呼吸代谢过程中果皮表面产生出来的“渗糖”和果粒破损流出的汁液或果粒与果蒂之间因采后操作中的摇动产生大量肉眼看不见的伤痕,都为这些腐生菌的繁殖和危害提供了极度好的培养基。
直接带入危害的病原菌。
葡萄生长果穗上发生和危害的病原菌种类较多,在那些病害较重、防治不及时的葡萄园中,采收时,虽经果穗修整,剔除了那些病害明显的颗粒和穗梗,但很难全部清除,遗漏下来的病果、病穗梗,也是引起贮藏期间病害发生和危害的主要因素。而这种危害明显表现在运输途中和贮藏前期。这些病害的主要种类有:白腐病、黑痘病、房枯病、白粉病、轴腐病以及霜霉病等。
2、果实近成熟期过多的降雨,是影响果实耐贮运性第二个主要原因。
开花前后,幼果期降雨多,如再加上低温(10~20℃)、高湿(90%),不仅会造成灰霉病和黑痘病大量发生和危害,也为这类病害侵入后长期潜伏创造一个极度有利的条件。而高温(30℃以上)、干旱(70%以下),对此类病原菌却有相当的抑制作用。
果实第一次、第二次膨大期大量降雨,又遇到高温,则是引起炭疽病、白腐病、房枯病、霜霉病、褐腐病等许多病害大量发生、危害和长期潜伏侵染的极度好时期。
在潜伏侵染病菌中的炭疽病菌长时间潜伏在果粒的果皮气孔内,待葡萄贮藏中,后期危害,引起果实腐烂。果实生长中、后期(尤其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叶片、嫩梢、果梗及果实上发生白粉病,往往引起果粒顶部开裂,果面上产生黑色凹陷小斑点,导致贮运期其它病菌的侵染危害。
果实近成熟期大量降雨,造成贮运期病害大量发生,突出表现以下三种情况。
(1)采前7~10天,连续降中至大雨,贮运期容易引起干梗和果粒腐烂。采前7天这内大量灌水,也会产生上述情况。
(2)果实采收时秋雨连绵,含糖量降低,果肉变软,上色较差,贮藏保鲜期缩短。
(3)采前(30天内)降雨量大,土壤持水量大,加之温度较高,果实病害严重,发病率高,采后难以贮藏保鲜。如果果实生长前期长期遇到干旱和果园灌水不及时,还会引起裂果或贮藏期的裂果。
3、早霜冻、冰雹、沙尘暴等自然灾害都对葡萄贮藏产生影响,如采收前出现-1℃以下低温霜冻,这类葡萄在贮藏期间容易发生保鲜剂伤害和烂梗。
4、果实品质与贮运保鲜效果密切相关。
植株负载量过大,不仅影响果品质量,而且直接影响到贮运效果。
(1)果粒、果穗变小,含糖量降低,果实着色很差,不仅商品价值低,而且不宜长期贮藏保鲜。
(2)果梗、穗梗变得细、嫩、脆,木质化程度低,易于失水、干梗,极度不耐贮运。
(3)花前未用拉长剂未进行花序的适当拉长或未疏除花序分枝、疏果,就会使果穗过紧,在贮藏期间,果穗“心部”,即主穗轴周围会形成局部的高湿和贮藏前期的高温区,保鲜药剂也较难进入,这都会导致果穗“烂心”
(4)负载量过大的葡萄园或单株,是引起翌年春天植株黄化的主要原因,直接影响到植株的正常发育,产生大小年,果品质量劣多优少,很难进行贮藏保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