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霍乱cholera
广州医学院附属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传染病教研室
王建
概述
霍乱是由O1群霍乱弧菌和O139群霍乱弧菌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
本病来势迅猛,传播速度快,波及面广,持续时间长,并可引起超越国界、洲界,甚至形成世界大流行。
WHO规定为必须实施国际卫生检疫的传染病之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将其列为甲类传染病。
全球霍乱的基本状况
1817年开始霍乱发生过7次世界性大流行。
前6次均起源于印度,为古典生物型。
1961年首先在印尼爆发,引发第七次世界性大流行,为埃尔托生物型。
1992年底在印度及孟加拉发生了由非O1群霍乱弧菌(O139型)引起的霍乱爆发。
中国霍乱的基本状况
古典型霍乱是1820年首次我载者六十次以上。
埃尔托霍乱于1961年7月出现在广东西部沿海的阳江、阳春等县流行。
自1993年在新疆最先发现由非O1群霍乱弧菌O139群引起的O139霍乱,迄今总计报病五百例以上。
广州近年来呈常年散发、局部流行的局面。
病原学(1)
O1 群霍乱弧菌: 古典生物型
埃儿托生物型
非O1群霍乱弧菌: O 139霍乱弧菌
不典型O1群霍乱弧菌
病原体:霍乱弧菌(Vibrio cholerae)
鱼群样
病原学(3)
普通培养基生长
耐碱–(增菌培养)碱性蛋白胨水
不耐酸
病原学(4)
内毒素Ⅰ型毒素
外毒素Ⅱ型毒素(霍乱肠毒素),属于不
耐热的外毒素;是霍乱腹泻的主要
致病因素。
Ⅲ型毒素为对热稳定的外毒素,
致病作用意义不大。
此外神经氨酸酶和溶血素有一定的致病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