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11、《论语》十二章
孔子
孔子简介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儒家思想的创始人。相传他有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人。他首开私人讲学之风,主张“有教无类”和“因材施教”, 起到了普及文化知识的作用。
孔子被后世统治者尊为“万世师表”“圣人”,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孟子与孔子并称“孔孟”。
孔府:
孔子嫡系子孙
居住地
孔府一角
二堂内景
三堂内景
后堂楼内景
圣府大门
孔庙:
祭祀孔子的地方
孔林:
是孔子及其
家族的专用墓地
孔庙
祭祀孔子的地方
孔府
孔子嫡系子孙居住地
孔林:孔子墓地
山东曲阜“三孔”
《论语》简介
《论语》是儒家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它以语录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
《论语》共20篇,东汉列为“七经”之一,宋代把它与《大学》《中庸》《孟子》合称为“四书”。
四书:《论语》、《大学》
《中庸》、《孟子》
五经:《诗经》、《尚书》、《礼记》
《周易》、《春秋》,
简称为“诗、书、礼、易、春秋”
1、论(lún)语
2、不亦说(yuè)乎
3、人不知而不愠(yùn)
4、三省(xǐng)吾身
5、传(chuán)不习乎
6、不逾(yú)矩
7、学而不思则罔(wăng )
8、思而不学则殆(dài)
9、贤哉(zāi)
10、一箪(dān)食在陋巷(xiàng)
人不堪(kān)其忧
11、曲肱(gōng)而枕之
12、博学而笃(dǔ)志
注意下列读音
疏通文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