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9
文档名称:

海洋生态环境保护成效评估体系构建.pdf

格式:pdf   大小:681KB   页数:9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DF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海洋生态环境保护成效评估体系构建.pdf

上传人:青山代下 2024/4/14 文件大小:681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海洋生态环境保护成效评估体系构建.pdf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该【海洋生态环境保护成效评估体系构建 】是由【青山代下】上传分享,文档一共【9】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海洋生态环境保护成效评估体系构建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海洋生态环境保护成效评估指标体系构建xxxx年xxx月:..海洋生态环境保护修复的根本目的是提供良好的海洋生态环境,使人民群众切实享受到福祉,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因此成效评估指标评价体系主要由海洋生态环境和海洋生态保护管理两个一级指标组成。()海洋生态环境海洋生态环境是海洋生物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生态环境的任何改变都有可能导致生态系统和生物资源的变化,海水的有机统一性及其流动交换等物理、化学、生物、地质的有机联系,使海洋的整体性和组成要素之间密切相关,任何海域某一要素的变化(包括自然的和人为的),都不可能仅仅局限在产生的具体地点上,都有可能对邻近海域或者其他要素产生直接或者间接的影响和作用。本指标体系从环境质量、生态健康、风险灾害三方面对海洋生态环境进行评价。环境质量从海水质量、陆源污染物入海排放、人为活动对海洋环境的影响等方面定量评估。生态健康包括典型生态系统和海洋生物多样性、海洋生态保护修复进展等方面。海洋风险灾害主要衡量环境突发事件造成的影响和海洋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与经济损失。:..(包括海岸带)现实或潜在的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问题,维持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而进行的各种保护措施。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的手段可以归纳为以下几方面:①严格按照国家颁布的海洋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和条例,对海洋资源利用活动的水动力学、环境学、生态学影响进行充分评估,加强海域使用审批管理,实施海域使用证制度和有偿用海制度。②根据本地的经济发展方向和资源利用现状,对管辖海区进行环境功能区划。③采用经济手段强化海洋生态环境的管理。④协调陆域环保部门和海洋环保部门的关系,确定海洋环境容量,通过实施清洁生产和建设生态工业,降低陆域污染物的入海总量。⑤利用生态工程等高新技术对已受破坏或污染的海域进行治理和恢复。⑥建立和完善海洋监测和信息管理系统,对海域环境进行实时监控和有效保护。本指标体系从污染防治、生态健康保护、能力建设、陆海精细管理体系建设四方面评价海洋生态保护管理工作进展情况。:..类管理、海洋垃圾治理、港口船舶污染防控等制度的建设情况。生态健康保护关注海洋生态空间保护、生态保护修复、海洋GEP核算三方面制度建设及实施情况,能力建设着重评价陆海统筹的环境监测、陆海一体的联防联控机制,信息共享与智慧城市建设。最终筛选出两个一级指标,七个二级指标,26个三级指标构成了成效评估指标评价体系。一级指标包括海洋生态环境质量指标和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管理指标。近岸海域水质优良(一、二类)比例和沉积物质量良好的监测点位比例是海洋海水监测的重要监测指标,也是直观反应区域海水质量的指标。入海河流消除劣Ⅴ类水质比例是指实施流域陆海统筹的污染物入海总量控制制度后设立的消除劣Ⅴ类目标是否完成,反应了总量控制制度是否有效实施。城市生活污水集中收集率反应一个地区污水处理收集效能。:..量状况,入海排污口水质异常次数考察排口管控监控能力及执法结果。相关三级指标定义:①近岸海域水质优良(一、二类)比例:指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水水质标准》(GB3097)对海水水质的分类,评价期内近岸海域水质监测评价结果。近岸水质优良比例(%)=符合第一、二类海水水质面积÷近岸海域总面积×100%,单位为%。②沉积物质量良好的监测点位比例:指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水水质标准》(GB3097)对沉积物质量的分类,评价期内近岸管辖海域沉积物质量为良好的监测点位占总沉积物监测点位的百分比,单位为%。③入海河流消除劣Ⅴ类水质比例:根据入海河流监测数据,水质达到地表水Ⅴ类及以上的断面数量占总入海河流断面的比例。入海河流消除劣Ⅴ类水质比例=水质达到地表水Ⅴ类及以上的断面数量/开展入海河流监测的断面数*100%,单位为%。④城市生活污水集中收集率:城市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城市生活污水处理量(万吨/城市生活污水)排放总量(万吨)*100%,单位为%。⑤入海排口水质异常次数比例:入海排口水质异常次数比例=在日常巡查监测中,发现的排口水质异常次数/总巡查监测次数*100%,单位为%。:..参照《海水浴场监测与评价指南》(HY/T0276-2019),评价海水浴场环境状况。重点监测海水浴场环境质量优良天数比例=年度海水浴场环境优良天数/年度海水浴场环境开展监测天数*100%,单位为%。红树林群落稳定、珊瑚群落稳定、海洋生物多样性指数三项指标通过对典型生态系统的生态健康状况来反映当地海洋生态的总体状况。大陆自然岸线保有率是当地海洋生态环保状况的重要指标。相关三级指标定义:①红树林群落稳定:区域红树林面积不减少、功能不降低、性质不改变。②珊瑚群落稳定:珊瑚群落重点分布海域活面积不减少、功能不降低、性质不改变。③大陆自然岸线保有率:辖区内大陆自然海岸线(砂质岸线、淤泥质岸线、基岩岸线、生物岸线等原生海岸线,及整治修复后具有自然海岸形态特征和生态功能的海岸线)长度占大陆海岸线总长度的比例。大陆自然海岸线保有率(%)=大陆自然海岸线长度/大陆海岸线总长度×100%。大陆自然海岸线长度、大陆海岸线总长度来源于全国国土调查及其年度变更调查、自然资源专项调查。:..术指南HYT215-2017,评价海洋生物多样性指数。地区重特大突发环境事件,造成恶劣社会影响的其他海洋环境污染责任事件,反映了海洋灾害风险对当地人们群众正常生活的影响,海洋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反应了海洋灾害造成的损失,海洋风险灾害联防联控制度的实施可以有效减少损失。陆源入海污染物总量控制制度建设、入海排放口分类管理制度、船舶联单落实状况三项制度建设考核制度建设进行情况。相关三级指标定义:①陆源入海污染物总量控制制度建设:完成赋值1,未开展赋值0,。无量纲。②入海排放口分类管理制度:完成赋值1,未开展赋值0,。无量纲。③船舶联单落实状况:完成赋值1,未开展赋值0,。无量纲。:..GEP核算制度建设考察制度建设进行情况,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划陆海统筹协调度对近岸海洋功能区划的陆海统筹协调度进行评价,生态保护修复工程资金到位情况考核当地生态保护修复落实程度。①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划陆海统筹协调度:非常协调1分,,非常不协调0分。无量纲。②生态保护修复工程资金到位情况:十四五规划中海洋生态修复工程实际资金到位情况,全部到位赋分1分,,,未到位赋分0分。无量纲。③海洋GEP核算制度建设:海洋GEP核算制度建设情况,完成赋值1,,未开展赋值0。无量纲。海洋生态环境本底调查、海洋风险灾害区划、陆海统筹的海洋风险预案评估开展相关工作的进展。智慧平台建设考察制度建设进行情况,海洋监测陆海衔接度通过专家打分对近岸海洋功能区划的陆海统筹协调度进行评价。相关三级指标定义:①海洋生态环境本底调查:是否完成对海洋生态环境本底调查,完成赋值1,,未开展赋值0。无量纲。:..是否完成对海洋风险灾害区划,完成赋值1,,未开展赋值0。无量纲。③海洋监测陆海衔接度:完成赋值1,,未开展赋值0。无量纲。④陆海统筹的海洋风险预案:是否完成陆海统筹的海洋风险预案,完成赋值1,,未开展赋值0。无量纲。⑤智慧平台建设:完成赋值1,,未开展赋值0。无量纲。通过考察联合执法机制建设和海洋信息共享制度建设两项制度建设进展,反应陆海精细管理体系是否真正建立。相关三级指标定义:①联合执法机制建设:完成赋值1,,未开展赋值0。无量纲。②海洋信息共享制度建设:完成赋值1,,未开展赋值0。无量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