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0
文档名称:

河南省平顶山市,许昌市,汝州市2024年高考生物三模试卷含解析.pdf

格式:pdf   大小:685KB   页数:10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DF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河南省平顶山市,许昌市,汝州市2024年高考生物三模试卷含解析.pdf

上传人:小屁孩 2024/4/15 文件大小:685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河南省平顶山市,许昌市,汝州市2024年高考生物三模试卷含解析.pdf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该【河南省平顶山市,许昌市,汝州市2024年高考生物三模试卷含解析 】是由【小屁孩】上传分享,文档一共【10】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河南省平顶山市,许昌市,汝州市2024年高考生物三模试卷含解析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2024年高考生物模拟试卷注意事项:,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用2B铅笔将试卷类型(B)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右上角"条形码粘贴处"。,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错误的是()“S-S-”,①~③为相关生理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①释放的能量大多贮存在有机物中B.③①③时,①②和①③,通过测定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无染色体变异发生),将这些细胞分为三组,每组的细胞数统计如甲图,乙图是取自该组织中的一个细胞。,:..,研究者在单克隆抗体的制备过程中增加了一个步骤,如下图所示。除了抗原刺激之外,用EBV(一种病毒颗粒)感染动物B淋巴细胞,并使之成为“染色体核型稳定”的细胞株。这样的细胞株能够在HAT培养基中存活,但对乌本苷(Oua)敏感。下列相关分析不合理的是()()***盐对550nm波长的光有最大吸收率,,下列哪项描述是错误的(),,可用人工标记的抗体检测感染病毒种类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7.(9分)研究表明,恒温动物的温度据培养基感受器有一定的感受范围,皮肤温度在12~30℃时,冷觉感受器的活动较强;30~45℃时热觉感受器的活动较强。皮肤温度常被视为温度觉的“生理零度”。如人的皮肤温度保持在30℃,当环境温度低于这个温度时则感觉冷,当环境温度高于这个温度时感觉到热。(1)根据以上材料分析,当人进入室温25℃环境中时,会感觉(______________):..(2)参与人体体温调节的中枢是________,参与调节的激素有_______________。(3)当人处于寒冷的环境中时会忍不住颤抖,这属于_________________调节方式,此时人体的产热量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散热量。(4)当前有一种称为“冰桶挑战”的活动风靡全球,某挑战者将冰水浇遍全身,此时他的体温约为_____,这说明人体具有_____能力。8.(10分)果蝇是遗传学研究常用的实验材料。已知果蝇的某性状存在突变型和野生型,受一对等位基因(E、e)控制。研究人员利用纯种突变型雌果蝇和纯种野生型雄果蝇进行杂交,再将F雌雄个体相互交配,得到的F中突变型12雌果蝇∶突变型雄果蝇∶野生型雌果蝇∶野生型雄果蝇=1∶1∶1∶1,请回答下列问题:(1)选择果蝇作为遗传学实验材料的原因有_________________。(至少答出两点)(2)该性状的遗传符合_________________定律。控制该对性状的等位基因位于____(填“常”或“X”)染色体上,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野生型为______(填“显性”或“隐性”)性状。请写出F雌雄个体的基因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9.(10分)γ–氨基丁酸、乙酰胆碱、去甲肾上腺素(NE)等都是常见的神经递质,它们在突触传递中担当“信使”,从突触前膜释放与突触后膜相应的受体结合后,导致突触后神经元兴奋性升高或降低;它们发挥作用后可被再回收或酶解。请回答下列问题:(1)γ–氨基丁酸以____________方式释放到突触间隙后,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引起***离子内流,突触后膜的膜外电位为____________。(2)去甲肾上腺素(NE)既是一种神经递质也是一种激素,肾上腺髓质合成分泌的NE通过____________运输到全身各处;储存NE的突触小泡与神经元____________处的细胞膜融合后,NE释放到突触间隙中。(3)乙酰胆碱是兴奋性神经递质,发挥作用后立即被胆碱酯酶分解,有机磷农药能抑制乙酰胆碱酯酶的活性,据此推测发生有机磷农药中毒的病人,肌肉将_____________。(4)ATP细胞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物质。研究表明,神经末稍突触小泡内储存着ATP并可使之释放,突触后膜上有ATP的特异性受体存在,ATP在突触间隙中可被迅速地酶解清除。据此推测,ATP还具有的功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10分)下图甲表示某豆科植物叶肉细胞中C的相对含量在夏季某天24h内(有一段时间乌云遮蔽)的变化趋势,3图乙表示该豆科植物种子吸水萌发过程中CO释放速率和O吸收速率的变化趋势(以葡萄糖为底物)。据图回答问题:22:..(1)该豆科植物生成C的场所是______。图甲中AB段C相对含量不变的原因是_________,CD段C相对含量增333加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FG段C相对含量减少加快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与G点相比,H3点[H]含量较__________(填“高”或“低”)。(2)图乙中,12h时O的吸收速率:CO的释放速率=3:8,则此时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比值为22___________。(3)胚根长出后,CO释放速率加快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11.(15分)马尾松是一种常见的森林乔木,马尾松毛虫是马尾松的常见害虫,研究小组研究了取食不同受害程度的马尾松对马尾松毛虫死亡率的影响,得到了如图所示的实验数据,回答下列问题:(1)调查马尾松的种群密度最常用的调查方法是样方法,相对于灌木植物,调查马尾松的种群密度时应适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增大”或“缩小”)取样面积,常见的取样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结果表明一定的受害程度内随受害程度的增加马尾松毛虫的死亡率增加,原因是马尾松受害后能产生影响马尾松毛虫生长发育的一类物质,这属于生态系统的______信息,该实例体现了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作用。:..(3)分析实验结果可知,当马尾松的受害程度超过一定的限度时无法有效的抑制马尾松毛虫的生长发育,从而可能导致生态系统遭受破坏,这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A【解析】不同的多肽,它们的差别在于组成它们的氨基酸的种类、数量和排列顺序的不同,20种氨基酸任意组成的多肽种类实在是数不胜数,假定20种氨基酸任意组成一个含100个氨基酸分子的多肽,就将有20100种多肽,即便每种多肽各有一个分子,其质量总和便可与地球质量相比。蛋白质分子可由一条或几条多肽链组成,每一种蛋白质都有其独特的空间结构,正确的三维结构是蛋白质表现其特有的生物学活性所必需的,蛋白质分子的空间结构有多种,蛋白质分子的空间结构并不稳定,会随温度的升高发生改变,并且空间结构一旦发生不可逆的改变,便会失去生物学活性,这种现象就是蛋白质的热变性。【详解】A、不同的多肽,它们的差别在于组成它们的氨基酸的种类、数量和排列顺序的不同,A错误;B、用双缩脲试剂能与蛋白质或多肽发生紫色反应,B正确;C、多条肽链组成蛋白质分子往往可通过R基之间形成的“S-S-”相连,C正确;D、由分析可知,正确的三维结构是蛋白质表现特有的生物活性所必须的,D正确。故选A。2、D【解析】分析题图可知,①为糖酵解过程,即需氧呼吸和厌氧呼吸的第一阶段,发生在细胞溶胶;③为柠檬酸循环和电子传递链,即需氧呼吸第二阶段和第三阶段,分别发生在线粒体基质和线粒体内膜;②为厌氧呼吸的第二阶段,发生在细胞溶胶。【详解】A、①释放的少量能量中大部分以热能形式散失,有少部分合成ATP,A错误;B、③进行的场所是线粒体,B错误;:..C、①③是需氧呼吸,CO释放量等于O吸收量,C错误;22D、酵母菌是兼性厌氧菌,既能进行需氧呼吸也能进行厌氧呼吸,所以发酵液中的酵母菌在低氧环境下能进行①②和①③,D正确。故选D。3、A【解析】对甲图进行分析可知:A组细胞中染色体数量为N,说明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中期或该细胞为减数分裂后产生子细胞;A组细胞中染色体数量为2N,说明细胞处于有丝分裂的间期、前期、中期,或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时期,或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C组染色体数量为4N,表示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对乙图进行分析可知,细胞中存在同源染色体,且纺锤丝牵引着同源染色体分别向细胞两极移动,说明该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详解】在减数第一次分裂时期或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染色体数目均为2N,故B组细胞有些正在进行减数分裂,A正确;A组细胞只含一半的染色体,所以可能是次级性母细胞或性细胞,B错误;乙图细胞中同源染色体分离,且细胞质均等分裂,所以该细胞为初级精母细胞,因此该组织可能来自精巢,C错误;由于C组细胞的染色体为4N,只能是有丝分裂后期,所以C组中不可能有细胞正在发生同源染色体的分离,D错误。故选A。【点睛】熟记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的变化规律,准确判断题图细胞所处的时期是解答本题的关键。4、D【解析】根据题意“为了解决杂交瘤细胞在传代培养中出现来自B淋巴细胞染色体丢失的问题”,说明B淋巴细胞中染色体丢失可能会影响抗体分泌。用EBV(一种病毒颗粒)感染动物B淋巴细胞的目的是使B淋巴细胞成为“染色体核型稳定”的细胞株。这样的细胞株能够在HAT培养基中存活,但对乌本苷(Oua)敏感,可通过设定相应的选择培养基选择出“染色体核型稳定”的B淋巴细胞株。【详解】A、杂交瘤细胞在传代培养中出现来自B淋巴细胞染色体丢失的问题,可能会导致抗体产生能力下降,A正确;B、造血干细胞在骨髓中发育成B淋巴细胞,成熟的B细胞主要分布在淋巴结和脾脏,因此可以从抗原刺激后动物的淋巴结和脾脏等处获得B淋巴细胞,B正确;C、由图可知,在HAT培养基上培养,骨髓瘤细胞死亡,说明骨髓瘤细胞在HAT培养基中无法存活,C正确;D、题中培养的是可分泌与注射的抗原相关抗体的杂交瘤细胞,不会产生抗EBV抗体,D错误。故选D。5、C:..【解析】固定化酶是指用物理学或化学的方法将酶与固相载体结合在一起形成的仍具有酶活性的酶复合物。在催化反应中,它以固相状态作用于底物,反应完成后,容易与水溶性反应物和产物分离,可被反复使用。“泡菜的腌制和亚***盐的测定”活动中,可通过配制标准显色液用光电比色法进行亚***盐含量。【详解】A、是亚***盐与相应试剂反应后形成的玫瑰红色染料在550nm波长处有最大的吸收速率,A错误;B、固定化酶不能提高酶的催化效率,应该提高的是酶的利用率,B错误;C、甘露醇溶液浓度过高,会破坏原生质体的形态,C正确;D、平板划线法不能用于菌落的计数,D错误。故选C。6、C【解析】B淋巴细胞和T淋巴细胞两种淋巴细胞都来源于淋巴干细胞;两种淋巴细胞都需在一定的物质刺激下才会活化增强活性;病毒感染后的清除过程不仅需要细胞免疫,还需要体液免疫的协助。【详解】A、两种淋巴细胞都来源于淋巴干细胞,A正确﹔B、两种淋巴细胞都需在一定的物质刺激下才会活化增强活性,B正确;C、病毒感染后的清除过程不仅需要细胞免疫,还需要体液免疫的协助,C错误;D、抗原和抗体会特异性结合,所以被某种未知病毒感染后,可以用人工标记的抗体对组织内的抗原进行检测,判断病毒种类,D正确。故选C。【点睛】熟记特异性免疫过程,梳理两种淋巴细胞的功能特性,结合题目时行比较。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7、D下丘脑甲状腺激素、肾上腺素神经等于37℃维持体温相对稳定(维持稳态)【解析】体温调节方式是神经-体液调节,其中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感觉中枢是大脑皮层;寒冷环境→皮肤冷觉感受器→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增加产热(骨骼肌战栗、立毛肌收缩、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分泌增加),减少散热(毛细血管收缩、汗腺分泌减少)→体温维持相对恒定。【详解】(1)根据题干信息可知,当人从低于25℃的环境中进入25℃的环境中时,会感觉热;从高于25℃的环境中进入25℃:..的环境中时,会感觉冷。而本题没有明确是从怎样的环境中进入室温25℃环境中的,因此不能确定是感觉冷还是热,故选D。(2)人体体温调节的中枢是下丘脑,当人受到寒冷刺激时,甲状腺激素、肾上腺素分泌增加,代谢加快,增加产热。(3)当人处于寒冷的环境中时,冷觉感受器兴奋,兴奋通过传入神经传到下丘脑,然后沿传出神经传到骨骼肌,使骨骼肌战栗,从而增加产热,这属于神经调节。此时,人的体温还是维持37℃左右,因此,人体的产热量等于散热量。(4)正常情况下,同一个人的体温变化不大,尽管周围环境的气温波动较大,但健康人的体温始终接近37℃,因为人体可以通过神经—体液调节维持体温相对稳定。【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熟悉体温调节的过程,寒冷环境中维持体温恒定是通过增加产热、减少散热的途径来实现;并要掌握与体温平衡有关的激素,结合题意分析作答。8、易饲养、繁殖快、染色体数目少、相对性状易于区分分离X若控制该性状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则亲本基因型应为EE和ee,F雌雄个体基因型都为Ee,F中雌雄个体的性状分离比都应该为3∶1,与实验结果不相12符,所以控制该相对性状的基因不在常染色体上,应在X染色体上显性XEXeXeY【解析】根据题意“纯种突变型雌果蝇和纯种野生型雄果蝇进行杂交,再将F1雌雄个体相互交配,得到的F2中突变型雌果蝇∶突变型雄果蝇∶野生型雌果蝇∶野生型雄果蝇=1∶1∶1∶1”,通过假设控制突变性状的基因的显隐性以及在(常/X)染色体,才能写出亲本的基因型,得到子一代基因型,进而推出子二代的基因型及其比例,再与实际的F表现型及其2比例比较,看是否吻合,判断假设是否正确。【详解】(1)由于果蝇具有易饲养、繁殖快、染色体数目少、相对性状易于区分的特点,常选择果蝇作为遗传学实验材料。(2)根据题意“纯种突变型雌果蝇和纯种野生型雄果蝇进行杂交,再将F雌雄个体相互交配,得到的F中突变型雌12果蝇∶突变型雄果蝇∶野生型雌果蝇∶野生型雄果蝇=1∶1∶1∶1”,若控制基因(E/e)位于常染色体上,则亲本的基因型为EE和ee,F雌雄个体均为Ee,F中雌雄个的性状分离比都应该为3∶1,与实验结果不符,所以控制该突变12性状的基因(E/e)不在常染色体上,而应在X染色体上,且该性状的遗传符合分离定律。(3)假设突变型性状对野生型性状为显性,则亲本的基因型为XEXE和XeY,F的基因型为XEXe和XEY,则F中突12变型雌鼠(XEXE和XEXe)∶野生型雄鼠(XeY)∶突变型雄鼠(XEY)=2∶1∶1,与实验结果不相符,说明原假设错误;若假设是野生型性状对突变型为显性,则亲本的基因型为XeXe和XEY,F雌雄个体的基因型为XEXe和XeY,则1F中野生型雌鼠(XEXe)∶突变型雌鼠(XeXe)∶野生型雄鼠(XEY)∶突变型雄鼠(XeY)=1∶1∶1∶1,与实验结2果相符。【点睛】本题考查伴性遗传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伴性遗传的类型、特点等,能根据题中信息推断基因的位置及这对相对:..性状的显隐性关系,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9、胞吐正电位体液轴突末梢持续收缩(或痉挛、抽搐、震颤不止)ATP是一种神经递质(或ATP可在细胞间传递信息)【解析】1、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组成,其中效应器包括运动神经末梢和它支配的肌肉或腺体。2、静息时,神经细胞膜对钾离子的通透性大,钾离子大量外流,形成内负外正的静息电位;受到刺激后,神经细胞膜的通透性发生改变,对钠离子的通透性增大,钠离子内流,形成内正外负的动作电位。兴奋部位和非兴奋部位形成电位差,产生局部电流,膜外电流方向是从未兴奋部位到兴奋部位,而膜内是从兴奋部位到未兴奋部位。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传递时需要通过突触结构,突触分为轴突-树突型和轴突-胞体型。【详解】(1)神经递质以胞吐方式释放到突触间隙,γ–氨基丁酸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后引起的是***离子内流,因此突触后膜的膜内外电位依旧为外正内负,且电位差增大。(2)激素通过体液运输,因此去甲肾上腺素(NE)作为激素时通过体液运输;突触是由突触前神经元的轴突末梢和突触后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等组成的,因此突触前膜是神经元轴突末梢处的细胞膜。(3)据题意,发生有机磷农药中毒的病人,乙酰胆碱不能立即被胆碱酯酶分解,肌肉一直处于兴奋状态,表现为持续收缩(或痉挛、抽搐、震颤不止)。(4)神经末梢有储存着ATP的突触小泡,突触后膜上有ATP的特异性受体存在,ATP在细胞间隙内可被迅速地酶解清除,这些特点显示ATP可能是一种神经递质。【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兴奋在神经细胞间的传递,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10、叶绿体基质AB段没有光照,不进行光合作用乌云遮蔽,光照减弱,[H]和ATP合成减少,C还原减弱,3而CO固定正常进行温度较高,气孔关闭,CO供应不足,CO固定减弱,而C还原正常进行低1:5胚2223根冲破种皮,O供应增多,有氧呼吸速率加快(合理即可)2【解析】分析图甲: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包括光照强度、二氧化碳浓度、温度等,由于该图表示夏季的某天,因此影响该植物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主要为光照强度和二氧化碳浓度。由于题干中提出“有一段时间乌云遮蔽”,这会导致光照强度减弱,光反应减弱,将抑制暗反应过程中三碳化合物的还原,而二氧化碳固定仍在进行,因此三碳化合物的含量将上升,对应曲线中的CD段。分析图乙:种子萌发过程中,当胚根未长出时,种子不能进行光合作用,进行细胞呼吸作用,消耗细胞中的有机物,为种子萌发提供能量和营养,有机物的总量下降。当胚根长出后,种子可以从土壤中获取营养物质。细胞呼吸包括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有氧呼吸吸收的氧气量等于释放的二氧化碳量。根据图中的二氧化碳和氧气量的变化,可以判断12h~24h,种子主要进行无氧呼吸,胚根长出后,种子的有氧呼吸速率明显增大。【详解】(1)CO固定形成C,场所是叶绿体基质。AB段没有光照,不进行光合作用,没有C合成与还原,故相对含量不233变。CD段,上午8时左右,C3相对含量增加,可能是乌云遮蔽,光照减弱,[H]和ATP合成减少,C3还原减弱,而CO固定正常进行,导致C相对含量增加。FG段,13时左右,C相对含量减少加快,可能是温度较高,细胞失水,233导致气孔关闭,CO供应不足,CO固定减弱,而C还原正常进行。与G点相比,H点气孔已打开,C形成增多,2233还原C时[H]消耗增加,且H点光照弱,光反应弱,[H]含量较低,所以与G点相比,H点[H]含量较低。3(2)有氧呼吸过程中物质对应关系:CHO~6O~6CO,无氧呼吸过程中物质对应关系:CHO~2CO,12h时61262261262O的吸收速率∶CO的释放速率=3∶8,可判断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比为3/6∶5/2=1∶5。22(3)胚根长出后,O供应增加,有氧呼吸速率加快,CO释放速率加快。22【点睛】本题结合曲线图,考查细胞呼吸的过程及意义以及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等,要求考生识记植物细胞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总反应式,能根据曲线图中信息准确判断相关问题,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11、增大五点取样法和等距取样法化学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的【解析】理清种群密度的调方法及其注意事项、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的作用、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的大小等相关知识,据此对各问题情境进行分析解答。【详解】(1)植物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为样方法,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时要根据调查对象的植株大小选择恰当的样方面积,一般样方面积为乔木>灌木>草本植物,因此相对于灌木植物,调查马尾松的种群密度时应适当增大取样面积。常用的取样方法有五点取样法和等距取样法。(2)马尾松受害后能产生影响马尾松毛虫生长发育的一类化学物质,分泌的化学物质传递的信息属于生态系统的化学信息,该实例说明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具有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的作用。(3)当马尾松的受害程度超过一定的限度时无法有效的抑制马尾松毛虫的生长发育,从而可能导致生态系统遭受破坏,这说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的。【点睛】该题考查学生对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及其稳定性的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