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4
文档名称:

初一上语文期中考试复习.ppt

格式:ppt   大小:72KB   页数:2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初一上语文期中考试复习.ppt

上传人:2623466021 2024/4/16 文件大小:72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初一上语文期中考试复习.ppt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该【初一上语文期中考试复习 】是由【2623466021】上传分享,文档一共【24】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初一上语文期中考试复习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考试题型:选择题、填空题、课内文言文和现代文选段、课外阅读、作文复****范围:1、1—3单元课后的字词、拼音、注释2、两篇文言文《童趣》《论语》翻译句子和重点词解释3、九首古诗的默写4、熟读2、4、5、7、10、11、12课的课文5、复****练****册》《自主学》做过的字词拼音的选择题和填空题初中作文评分标准1、卷面5分(包括书写规范,字体漂亮,卷面整洁)2、题目命名2分(包括是否恰当,是否新颖)3、中心与详略15分(包括是否围绕中心选材,选材是否新颖、典型、有代表性,详略是否得当。)4、语言15分(文通字顺,语言流畅生动形象,3个错别字扣1分,2个病句扣1分。)5、结构5分(结构是否完整,条理是否清晰,过渡是否自然,首尾是否照应。)6、真情实感5分7、格式3分(包括标点格式,题目格式,段落划分等。)中考“作文分项分等评分表”初中语文阅读题答题公式1、问文中句子、段落在文中作用,可以这样回答:标题作用:(1)全文的线索,推动情节发展(2)总结文章内容,点明主旨(突出主题)(3)形式新颖,吸引读者(4)反映人物情感变化(5)烘托、渲染, 开头作用:A、引起下文B、点名所要描写的对象C、照应文章标题D、设置悬念,吸引读者E、为情节发展埋下伏笔 此段在文中作用:A、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B、为情节发展埋下伏笔,推动情节发展 结尾作用:A、总结全文B、揭示文章主旨C、照应前文D、照应题目E、引人深思 总之某段起什么作用:表现环境,营造氛围,抒发情感,突出主题2、句子分析的提问(1)分析句子里词语的表达效果(2)分析:修辞+修辞作用比喻:用XX比喻XX,表现了(事物)……的特点,表达了(人物)……的情态拟人:把XX赋予人的情感,生动形象的表现了……的情态排比:使句式更整齐,气势更强调了事物的……,突出了事物……的特点反问:这个反问句的意思是……,以强烈的语气表达了(人物)……的感情设问:开头出现,其作用通常为“设置悬念,吸引读者”;文中或结尾出现,其作用通常为“引人深思,给人以启迪,突出了文章的主旨”引用:引用诗句,其作用通常为“增强文章的诗情画意,使文章语言更优美”;引用故事,神话传说,其作用通常为“增强文章的趣味性,吸引读者”3、提问方式: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这样写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答题模式:确认修辞手法+修辞本身的作用+结合句子语境4、A、用简洁的言语概括文章(或文段)内容:谁+干什么+结果怎么样 B、简要概括文中事物特点:首先分析文章的结构,注意文中的连接词(首先、其次、还、然后、也、最后、此外……),这些词语后面的句子往往就是事物的特点。5描绘类的提问: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为什么?或:文章的某个句子说成另一个句子好不好?为什么?答题模式:不行。因为该词生动具体(形象、准确)地写出了+对象+效果,换了后就变成+不好的效果。或:不行,因为该句子比另一句子的感情更强烈(或该词比另一词更切合对象的性格特征)。6动词理解:XX生动表现了人(事)物XX的特点(情状)(或描绘出一幅……的场景),反映了人物……的心情7、一句话中某两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 答:不能。因为(1)与人们认识事物的(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质)规律不一致(2)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3)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不能互换。8、文中画线句、段运用何种描写方法,有何作用: 方法(1)人物描写:外貌、语言、动作、心里、神态、正面、侧面描写(2)环境描写: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作用:(1)人物:表现人物XX的特点,突出人物XX的性格(2)环境:烘托一种XX的气氛,表达一种XX的思想感情9、文章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常见的有歌颂、赞美、感动、高兴、渴望、震撼、眷念、惆怅、淡淡的忧愁、惋惜、思念(怀念)故乡和亲人、或者是厌倦、憎恶、痛苦、惭愧、内疚、痛恨、伤心、悲痛、遗憾等。10、概括文章主旨 通过……故事,歌颂(赞美)了……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揭示了……的深刻道理。我们也可以从文中去找,在文章的每一段特别是第一段或最后一段的第一句或最后一句,文章中富有哲理性的句子往往是作者所要表达的主题。文言文重点字词通假字:1、“不亦说乎”中的“说”,通“悦”,愉快,高兴。2、“学而不思则罔”中的“罔”,通“惘”,迷惑。3、“诲女知之乎”中的“女”,通“汝”,人称代词,你。4、“是知也”中的“知(四声)”,通“智”,智慧。5、项为之强“强”(jiāng)通“僵”。